刘春海
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成人学校 河北迁安 064400
浅谈语文教学与网络资源的整合
刘春海
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成人学校 河北迁安 064400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正在进行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大量重复练习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现代教学注重网络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的学习。本文仅从整合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面阐述自己的认识。
语文教学 网络资源 整合 应用
网络以海量的图文信息、互动的沟通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育部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整合利用各方面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视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实践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一直普遍存在着。长期以来,所有教学活动仅仅以教材为中心点,以教师为主,一节课教师的讲解滔滔不绝,在黑板上写个不停,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说、读、记。极大地影响了教育信息的传播质量、效率与规模,而且也严重挫伤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顺应信息时代要求,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辅助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整合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多媒体的环境中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学生借助网络共享资源、交流信息、互动互学。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即可通过电子邮件、专门的BBS讨论专区、在线交谈等方式与其他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寻求帮助,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而教师也可通过上网或查阅信息,或参加在线讨论,及时指导学生的活动。另外,学生也可通过专业网站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这样,无形中就扩大了教与学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学习的质量。网络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资源以其声、光、电的独特优势,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人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加上教师的因势利导,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效果当然事半功倍。比如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虽然说理明白,但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空洞抽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五彩缤纷的花儿图片,增强对大自然中花朵色彩艳丽的感性认识,同时运用课件的动态效果,展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自然选择以及物种进化过程。使枯燥的说明文字变成生动的科教短片,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各种不同颜色形成的内部原因和物种进化规律,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的。学生在动态学习素材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借助网络整合教学资源,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图文、音频或视频,就能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画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围绕文章的主题,对孔乙己的面部表情、衣着颜色和样式等进行即兴发挥,通过对比,发现人物描写的点睛之笔。根据文章结尾孔乙己的失踪,填写鲁镇人口失踪档案,包括人物的体貌特征、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最后露面时间、地点、情况,并推测一下孔乙己的下落。简单把握全篇脉络,一个穷困潦倒又自命清高、善良却好吃懒做、思想麻木的人物形象立刻跃然纸上,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只停留在文字表面。
利用网络资源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具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笔者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Powerpoint课件:在江南水乡的悠扬笛声中,课题渐变清晰出现在屏幕中央,清屏之后出现作者的头像和简介。随着头像和文字的隐去,屏幕中出现了苏州园林各区图片,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枝条摇曳、流水潺潺。根据文章的结构,将各图片按顺序排列,每段可重复播放多次,在使用时,学生可以边欣赏画面,边聆听配乐朗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体会“画在文中、文在画中、文画交融”的优美境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一节课就完成了。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究,笔者发现在语文课程和网络资源整合课中,学生的上课兴趣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且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并积极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和大家交流。尤其是很多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没有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在网络资源这个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展示他们的智慧。在教学效果上,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整合中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book=28,ebook=690
2010-03-05
刘春海,大专,中教一级,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