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 朱素萍 范丽娟
以人本主义理念为先导加强服务型高校建设
□天津科技大学 朱素萍 范丽娟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管理要打破以往的模式,构建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服务型管理模式,本文在对当前高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构建服务型管理体系就要在确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前提下,不断改革管理机制,加强服务育人。
服务型;高校;以人为本;管理
何谓服务型高校?高校是一级开展教、学活动的机构,其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联动,体现了高校最根本的功能。同时,高校又是培养人才,向社会输送成熟人才的机构,因此,又担负着社会服务的功能。鉴于此,服务型高校应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内部服务,即行政管理服务育人,二是指外部服务,即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本文着重探讨前者。
世纪之初,我国高校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逐步呈现大众化教育趋势,它在带来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有些高校更多地注重了发展速度,规模膨胀过快,发展方式趋同于粗放型,忽视了内涵发展。许多高校发展模式趋同,忽视了学校的内在差异性、特色及自身的发展背景与历史,有千校一面之嫌。
在人才培养上,“以人为本”的主流意识尚待加强,“全员育人”的整体环境亟待改善,模式化培养仍是主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等理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高校要实行服务型管理,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学理念,要坚持把培养人、教育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数量发展与质量提高并重,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高校管理中,“管理者本位”、“官本位”思想还时有体现,管理者由于对学校规章的制定及一些学校事务具有主动权,在学校各项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及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从而造成了管理者与师生在某种意义上的对立。管理者的一些管理方式较直接,缺乏大量的调研,并不能完全反映师生的意愿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民主性。
在高校管理中,还存在着职、权、责分离的弊端,一些管理者缺乏服务意识,将职务等同于权利,而忽视了职务赋予他的责任。有责才有权,管理者的权利是为了尽到责任,因此,要做到职、权、责相统一。
管理工作人员在学校管理中还存在着经验主义等问题,对管理科学研究不深,尚不能做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一些时候存在着不按办学规律办事,不能规范高校行使管理职权等问题,管理者的个人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而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个性会呈现出多样化、自主化等倾向。因此,高校管理要既遵循管理的一般规律,追求管理的最大绩效,同时也要考虑教师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听取并尊重教师及学生的合理诉求。
(1)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要做到以人为本,体现管理的服务意识,就必须始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形成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必须以师生为本,实现师生的多元化发展,充分开发教师与学生的各种潜能,为他们创造多样化发展的机会,鼓励教师去开展创新性研究、探索,对学生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师与学生都得到积极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2)管理要创新理念
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自明的事实,在管理中也要创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打破陈规,适应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管理人员首先要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对教育体制、教育评价体系,再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等微观方面开展全面的总结思考并进行创新性实践。这样才能通过管理活动使教育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形态。
高校管理要体现服务意识,就要坚持人本主义观念,把人作为管理活动和高校最重要的资源,以促进人的自身完善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个人价值与学校发展相统一,融个人完善于学校整体发展之中。
(1)加强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人性的完善。只有坚持人本管理,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才能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型管理机制,才能做到人人参与管理,营造出人人为了学校发展谏言献策的良好氛围。
首先,要真正做到管理服务教学科研,就必须摈弃行政本位,要适度放权,继续完善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尽管高校一般都采取二级管理模式,但权利相对集中在校级领导机构,二级管理学院拥有自主权相对较少,不利于调动起二级学院的工作积极性,近几年,许多高校适度放权,二级学院逐渐拥有了较多的行政自主权,从教学、科研到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实现了独立管理,同时,学校辅以一定的硬性指标考量,定期开展验收、评比,这在为二级学院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学院的特点安排各项工作,也能更直接地吸纳师生的意见、建议,及时地调整工作安排。
其次,要让渡学术权力,调动专家、教授参与治校的积极性。在高校当中,专家、教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主体,调动专家、教授的热情,使他们能参与到学校改革发展的决策当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真正做到让渡学术权力,提高学术权力在高校权力结构中的比重。专家、教授虽然在各自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但在行政结构中,却处于被管理的位置,这样,在有些时候,就会出现行政管理掣肘学术研究的问题,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管理人员就要充分认识各学科的发展特点,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尽可能完善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作为行政领导,在政策制定及重大事项决策时,要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让学校的制度真正体现出教师的诉求,形成全员参与的双向交流的新型管理模式。同时,要不断强化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权力,使学术委员会成为高校管理的一极,直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发挥他们在学术发展,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2)推进法治管理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制度是开展一切管理活动的依据,高校工作从教学到科研,从人事到财务,从行政到后勤等各个方面无不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作为基础,用以规范日常工作。因此,高校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依法建立健全各项校规、制度,在制度制定时要广泛征求民意,使制度规范师生行为又为师生服务。
要设立、落实民主接待日制度,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要实行校务透明化制度,随时向师生员工公布学校发展改革中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情况等事项,自觉接受师生监督;继续坚持校长信箱制度,通过网络,如校园BBS专门设置相应的版块,有专人解答师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吸纳师生提出的意见。同时,进一步深化教代会、学代会制度,更广泛地吸收各层次的教师、学生进入教代会、学代会。要健全奖学金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学生的奖惩要做到清楚、公开、合理,符合程序,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和申辩权。
其次,要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的管理体制应该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在国家教育形势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学校的管理体制也要不断地调整和创新,这样才能协调好教学与科研、学科的发展、规模与数量以及学校内外部关系等问题。
(3)开展民主管理
在高校管理中,要不断建设公众参与管理的机制,搭建公众管理平台,要建立利益均衡机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和发挥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决策的积极性。
首先,要不断拓宽民主渠道,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要不断深化教代会制度。目前,校级教代会组织比较完善,工作开展业已形成一定的制度,而二级学院的教代会组织工作相对薄弱,为此,应大力加强二级教代会的工作力度,把最基层教师的意见通过教代会反映出来,这样才能使教代会真正成为最广大教师的传声筒,反映最广泛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要继续深化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是大学民主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日常工作也愈加繁复,因此,校务公开也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校务公开不仅有利于保障师生的知情权,也更大程度地增强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学校的各项事务只有在广大师生的参与、监督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化、透明化、合理化。
其次,要保证各个群体的利益均衡。利益不均是各种矛盾产生的根源,因此,要最大可能地从建章立制上保障各个群体的利益均衡,为工作有效、公平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例如,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业绩评估体系,职称、职务晋升评定机制,薪酬等级制度,学生奖学金发放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研究生推免制度等。这种利益均衡既要讲究公平,又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诉求,既要讲求效率,也要兼顾公平。这样才能协调好各方利益,发挥化解矛盾,增进和谐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服务型高校的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可,高校的服务功能也逐步得到加强。然而,服务型高校管理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繁杂的体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修正,这样,服务型管理才会得到日趋完善,才能真正做到服务育人。
[1]代飚.服务型:高校机关管理模式的转换[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2]陈敏,梅冰.建立服务型高校的几点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王军.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评价合理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4]朱慧.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G647
项目名称: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关于构建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分析)。项目号:2006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