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艳红(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小学)
学科整合教学初探
——《七颗钻石》教学点滴
■ 禹艳红(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小学)
《七颗钻石》是语文出版社S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篇童话讲的是: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同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我想到了即将进行的品德教学《我们的爱心行动》一课(学校品德课由语文教师兼上),因为这两个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告诉了学生相同的人间真理。如果将这两个教学内容糅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否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于是,结合品德教材这一课的三个活动——成立我们的爱心小分队、制定爱心倡议书、我们的爱心小分队在行动,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课前,由班长根据同学们的意愿将全班同学分成“助残”“敬老”“帮困”“清洁”四个爱心小分队,队内推选出本队队长并制定出爱心倡议书。准备工作做好后,我布置了“我们的爱心小队在行动”的活动作业,并告诉同学们,上课时会根据活动情况及感受评选出“爱心小天使”。于是,同学们按照计划,以事先分好的小队为单位,到敬老院、聋哑学校、车站、广场展开了活动,并将活动经历及感受及时地写到了自己的日记里。
上课时,我让同学们分组交流活动后的感受,并在组内推选一名最优秀的同学参加班级“爱心小天使”的评选。最终,有两位同学以活动时表现突出,交流时感情真挚而被公认为班级“爱心小天使”。此时,班级同学非常激动,都纷纷表示要随时伸出一双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于是,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乐曲声中,我出示了《七颗钻石》一课的内容。这篇课文表面上看内容浅显,很好理解,但它的内涵却较深。不过有了前边的 “系列活动”作为强有力的基础,孩子们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以及教师的引导下,很轻松地感受到了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懂得了我们应该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自我感觉很不错。正当我准备结束这一课时,一名同学把手举了起来,说:“老师,我也有爱心,我也经常帮助别人,在这次‘我们的爱心小队在行动’活动中,我帮助了4位老人打扫卫生,他们还夸我打扫的特别干净,可我怎么得不到钻石呢?”她这一问不要紧,全班马上炸开了锅。有的说:“你做的都是小事,当然得不到钻石了。”还有的说:“这是童话,跟现实生活是不一样的。”此时,我心中“咯噔”了一下。孩子们确实将自己的生活与美好的童话混在一起了。班上其他孩子的回答表面上看能勉强应付过去,但细想却缺乏说服力。可我又该怎样跟单纯的孩子们解释呢?只是片刻,我有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不过,我没有急于说出,而是追问学生:“就是呀,这次活动,大家都做了好事,奉献了爱心,可我们怎么没有得到钻石呢?”此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同学们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过了一小会儿,我提醒道:“我们虽然没得到钻石,但我们也有收获呀!我们得到了什么呢?”
“会得到别人的感谢。”“会感觉很快乐。”……同学们纷纷说着。这时,王莹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我们能收获快乐,收获幸福,收获一份真挚的情谊,这份情比钻石还要珍贵,她——是无价的!”短暂的静寂之后,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王莹同学鼓起掌来……
因为语文教学内容与品德教学内容的恰当联系与整合,因为这一段小小的插曲,这节课,同学们对“爱”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到位,真正懂得了“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