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磊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试论文化发展的动力
宋磊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在现阶段具有特殊意义。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在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文化发展的动力具有时代价值。人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源动力,文化自身的合乎规律的更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张力,科技教育等构成文化发展的外在引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人的需要;自身更新;外来文化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为美国政府打开了一个新的全球扩张的视角,文化的多重价值被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化的意识形态意味在不断被加强的同时,文化的经济价值构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开发热潮,文化成为国际间竞争的新的领域。在中国,随着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加入世贸组织影响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的文化领域也被打上了商品的烙印,发生了面向市场和国际的转变。文化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在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安全已经构成了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文化发展的动力具有时代价值。
(一)现阶段文化需求的强烈凸现
所谓文化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为了满足自身的各种精神需要而产生的对文化产品需求量,包括对实物与非实物形式存在的文化产品的需求量[1]。中国入世与全球化进程,强烈地刺激了中国国民的视觉神经与内心的精神追求,同时,随着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过渡,文化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普通群众的文化需求随着自身收入的不断增加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对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一增长意味着强烈的现实需求。
(二)人是文化发展的最本质动因
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的提出,对文化发展动力提出时代要求——要关注人的发展。虽然教育、人民群众的活动、科技进步等是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和相对经常的动力因素,但就文化发展动力而言,不管什么样的因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来实现和达到,因而,从本质上来说,人是文化发展的最本质动因。
马克思主义详尽地揭示了生产和需求的辩证法——生产“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同样,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因为它在生产者身上引起追求一定目的的需要”[2]。我们知道,需求活动的机制是多层次的。首先表现为把已经意识到的需求变为利益,利益激起希望,希望激起人实现目的的意向,意向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刺激因素,这时需求就成为活动的直接动机。其次,人的需求内容越丰富,其活动就越多样化。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生存需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为了生存,人类必须进行物质活动,物质的需求诱发了人类创造的激情和渴望。因此,相对于人类的精神需求而言,物质需求的满足更具有文化进步的源动力功能。但文化进步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人有精神的需求,精神需求的力量和强烈程度、个人感受它的深度像火焰那样时刻包围着人,使人的欲望变为激情,变成采取行动的不可抗拒的愿望。如“美的需求是人的审美发展程度的最好的鉴定,它不仅表现为对美的理解,而且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对美的创作”[3]。需要注意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不一定是独自起促进作用的动力,一般来说,文化的进步多半是一系列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相互作用融合一体的结果。
(三)人的自我实现也离不开对文化的需求与满足
对于文化发展和人类内在需要的关系,我们还可以从自我实现的角度加以审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其人性的丰富不仅在于多样化的生理需要和基本的社会性需要,更重要的是,人们渴望不断地超越现实中的自我,使自己的精神属性和心智潜能得到越来越充分的拓展与提升,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存在中获得较为充分的自我价值之实现,即“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本来的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欲望。”[4]但由于现实各项因素的复杂多变性,使人的本质力量在现实生活中都被不同程度地异化,其自我实现的“自由自觉”地追求的欲望遭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因此,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总会体验到自身与环境之间以及自身内部诸多本质力量之间的不平衡,而人又总是需要平衡的,从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平静。所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论述不无道理:“生活正如我们所发现的那样,对我们来说是太艰难了。为了忍受生活,我们不能没有缓冲措施。”[5]他也因此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论。很明显,对文化的诉求构成人们一道适于缓冲的阀门。
(一)文化有自身增长的规律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文化不是个“死物”,文化也是变动的。文化有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规律,文化要健康发展,必须注重文化自身的更新。虽然有关文化的定义各异,但文化一直被看做是人的生活方式的体现,却是一个事实,这种生活方式不应被纯粹地限于单纯的自然环境内,而是一种介入和干预自然环境的方式。从这个角度讲,文化这个术语与其说是名词,不如说是动词,是人的活动和各种行为模式的总和,文化包括传统的意味,即所有物和规则的这种传统,然而这种传统式包含在人的活动变化之中的,是包含在现存文化形式所体现的无数变化和发展可能性之中的。在这种或快或慢的变化过程中,文化展现出自身与他物不同的增长规律,从而体现出文化的与众不同,即文化与他物的差异性。
(二)从西方与东方文化的对比中看文化发展
受各项因素的制约,西方文化往往具有一种超越精神,这种精神常常提醒西方人注意人类自身的有限性和理性本身的缺陷,这种缺陷意识导致了西方哲学中的怀疑论,说到底就是不断地反省自身和批判现实[6]。换句话说,西方文化在现阶段展现出对对方文化的强势(这种强势就来源于西方文化自身的不断自觉更新)。
中国人的自由观念历来就缺乏一种规则意识和秩序意识,发展到极端就是老庄式的自由,天人合一,随心所欲,完全的解放。这种自由固然很吸引人,但这种吸引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目前的中国没有什么可行性。中国现在正处于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过渡的阶段,因此规则和秩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规则和秩序在今天更多地体现为外在的规范性的法律或规范,而不是内在的可伸缩性的道德。中国文化的振兴需要一种深层的文化自我精神的重铸,以作为现代化建设(包括文化建设)的精神根基。急功近利可以缓解一时的文化焦虑,但是它决不是一个落后文化的自我更新之途。只有通过漫长而艰难的文化精神批判和重铸,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状态,使中国文化跃升到与强势的西方文化平起平坐的地位,或者是超越。也就是说,尽管中国的文化根基较深,但在现阶段不足与西方文化抗衡。于是在这种弱势对比中,我们必须找到振兴之路,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中,文化却能够展现出自己强大的外在对抗性,这种外在对抗性来源于内部的力量,即这种对抗必须来自文化自身的不断合乎规律性的更新。
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基本的命题判断:文化的强势与弱势并不一定逻辑地代表文化的先进性程度。即强势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强势文化的“强”在于经济强势基础上的文化话语权的强势。
人类文化的进步是不同文化动力因素作用的结果。每个因素上所起的作用也是多样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总是不固定的。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政治、经济、科技、制度建设等因素的变革与变化,政治与经济的影响我们较熟悉,在此,我们仅以科技和制度建设为例说明之。
(一)科技对文化的影响
从广度的文化意义上分析,存在的一切都是文化,包含诸多文化的因子。作为人类文化最重要的部分,科技发展已成为一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永不停息的发动机。首先表现在:科技革命大大提升了人的智力水平。科技借助于现代传媒使知识的传播和影响范围无限地扩大,科技革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关于宇宙和关于人类自身的想象。人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合理的方法开始占据主要地位,人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人们越来越相信科学知识、相信理智的声音,而不是感情,科学成为最具有权威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科学逐渐地而且不可抗拒地改变着人的意识,改变着人们的观点、标准、动机和最喜爱的生活方式。在精神生产的一些部门,如艺术,更能够特别突出地显示出科技进步的影响。新的艺术体裁和大量信息手段(电影、电视、广播)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和艺术创作密切结合的直接结果。信息论、系统分析和模拟试验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类的精神潜力和创作想象力,推动着人类文化的进步历程,为人类文化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7]。
(二)制度建设对文化的影响
如何使科技在文化的进程中更好地张扬它的积极功能,最大限度地消减因科技的发展而衍生的负面影响,成为我们也不能回避的一个话题,这时候,教育等的功能开始在文化进步中凸现。教育是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成分,更是制度的生动体现,它反映了把文化本身保留下来并传授给下一代的能力。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其历史传统和文化特征的积淀与延伸,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制度。任何人、任何社会获得文化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制度的赋予,制度的存在使得这种赋予有了“身份上的合法性”。仍以教育为例,教育成为文化进步的条件和动力,教育使人们吸收社会已有的文化理性因子,使一代代新人达到已有的文化水平的同时,又使每一个人都充满着超越已有的水平、向还没有人知道的领域进军的动力,并因此而增加社会的文化财富。所以说社会的教育体系越强大、越完善,社会文化程度就越高。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本身所体现的“教育制度”蕴含。党管意识形态是我国的根本文化制度,而且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集中体现了中国国家文化主权的特色,所以,某种程度上讲,制度保障是文化发展的最根本的保障。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文化全球化也成为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一进程是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全球化,文化输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资本输出和资本价值观输出的重要领域,在这个过程中。维护和捍卫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成为我们不变的追求,既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也要满足国家和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安全需求,中国的文化如何在这一进程中最大程度保留自己个个性以及如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吸引力,这成为我们必须面临的事实。
(二)文化交流在根本上讲对社会进化有巨大助力
从某种意上说,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人类的思想不断进化和交流的过程。试想假如不是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封闭的古老帝国,假如没有西方工业文明及学术思想的输入,近代的欧风美雨和西学东渐,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就不可能发生。同样的道理,没有当代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的输入,要实现我国的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的伟大成就已为世界所瞩目,长期闭关自守造成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正日渐缩小,与当今世界发展进程的严重脱节正日渐弥合,这个时候更需要大力引进和学习西方进步文化。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并不属于哪一个特定的阶级或社会[8]。
(三)以文化自信的态度面对外来文化冲击
文化引进的目的在于文化建设,大胆吸收外来文化,这决不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身的削弱或主体的丧失;反之,这更能丰富和充实我们的民族文化,促使其新生、繁荣和博大。这是为历史的经验所证明了的。
引进外来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借鉴和利用,而借鉴的目的则是为了创造和建设,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一次被动的文化接受,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之后,为了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做出的一次重要的战略选择和战略抉择,这是一次世纪性的文化选择,这种选择与其说是痛苦和悲壮的,毋宁说是凯旋式的。
文化的发展是现阶段我们各个阶层都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文化建设是国家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甚至于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相挂钩的论点已逐渐被大家所接受。文化进步的动力根源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们说人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源动力。此外,我们还要关注文化自身合乎规律的更新、科技教育等因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以及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和交流,这些因素也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的。
[1]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3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5.
[3]贡恰连科.文化——进步的源泉和动力[M].戴世吉,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238.
[4]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45.
[5]叶浩生.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201.
[6]苏琪.艺术发展的动力在于人类的审美心理需要[J].东方论坛,2004(4):35-36.
[7]单连春.文化发展动力与和谐社会构建[J].理论与实践,2007(5):74-75.
[8]王能宪.社会发展需要外来文化[J].开放时代,1994 (2):27-2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riving Force of Culture Development
SONG Lei
(Arts College,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Kunming,Yunnan,650031,China)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culture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at the present time.Culture development i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a country's soft power.To some degree,cultural security is a vital component of state security.Hence exploring the driving force of culture development is of time value.Human need is a power source for cultural development,the regular self-updating within itself is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education are the external gravitational power.At the same time, we have to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and the exchange with foreign cultures.
human need;self-updating;foreign cultures
G0
A
1009-8445(2010)03-0010-04
(责任编辑:杨杰)
2010-01-20
宋磊(1982-),男,河南南阳人,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