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炳
(国务院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北京 100053)
面向全球竞争的中央企业战略重组
刘文炳
(国务院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北京 100053)
加快中央企业战略重组是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和提升我国重要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中央企业战略重组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结构布局仍不合理,调整重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中央企业战略重组要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灵魂,加快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为目标,推进中央企业行业板块内企业的重组整合;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导向,引导和鼓励中央企业实施并购重组;以企业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中央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有利于央企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增强实力,加快发展。
中央企业;战略重组;竞争力
去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发展模式的深入思考。在此背景下,中央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战略重组,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所谓中央企业的战略重组,是指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中央企业的定位,综合运用产权和市场的手段,通过兼并、收购、剥离等方式,促使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央企业的战略重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整产业布局结构的重组。通过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使国有资本向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集中。旨在收缩中央企业战线,加强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二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组。通过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旨在提高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快中央企业战略重组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经济全球化看,加快中央企业战略重组是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企业与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竞争力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大企业、大集团对全球资源的占有能力。因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一种国家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的需要。
中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加快战略性重组和资源整合,着力提升其国际竞争力。首先,应树立产业全球化意识,发展我国的跨国企业。其次,应积极参与全球化产业和区域产业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中央企业“走出去”。最后,应积极、大胆地借助外国的资本、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外资参与中央企业重组。
第二,从我国发展阶段看,加快中央企业战略重组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和提升我国重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从我国的国情看,中国是个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企业。从我国的发展阶段看,正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时期,需要有一批产业做支撑。我国虽然有了较为齐全的产业基础,但我国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特别是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高端的技术和产品依赖国外情况严重。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产业行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经济危机使这些矛盾凸显。此外,从我国资源的安全性看,资源紧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钢铁、部分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必须通过并购重组带动产业升级,控制战略资源。
中央企业在我国的军工、石油石化、电力、电信以及能源、装备制造、矿业开采冶炼、建筑施工、综合物流运输商贸等重要领域,居于领先地位。要通过进一步重组,把资源配置到对结构调整升级起带动作用的这些重点行业和企业中去,以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对结构调整的主导作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从企业的成长规律看,加快中央企业战略重组是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的实力不是企业有多少人、财、物,而是核心竞争力,即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能力、市场销售网络的控制能力以及品牌的影响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竞争的需要,全球范围内强势企业开始寻找优势组合,进行企业间新的分工和整合。大企业通过产供销链条上的价值链分析,将主业集中到附加价值最高、自己有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而将创造价值较低、其他企业能够比自己做得更好的业务,通过外包或剥离的形式转移出去,着力于组织流程重整和业务流程再造。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通过赋予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使其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基本形成;通过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历史负担,使其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通过明确主业,完善产业链,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逐步发挥出来。如果说以往的改革使得国有企业焕发了活力的话,那么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就是要着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看,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
历史形成的中央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中央企业遍布国民经济各行业,这和中央企业的定位不适应。二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主业不突出、竞争力不强,这和中央企业的作用和监管要求不适应。三是企业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这和生产要素要按照市场配置的要求不适应。
按照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一直把中央企业的调整和重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推动中央企业之间重组;二是引导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重组;三是推动企业内部资源重组。
总体看,中央企业经过重组,国有经济的分布范围适度收缩,产业集中度提高。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优势企业集中。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军工、石油石化、电力、电信以及能源、装备制造、矿业开采冶炼、建筑施工、综合物流商贸运输等领域。一批中央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在美国 《财富》杂志2009年度公布的世界500强中,国资委所监管的中央企业已进入24家。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作用日益显现,中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央企业结构布局仍不合理,一是中央企业行业分布领域仍然过宽,部分企业不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中;二是部分中央企业主业仍不突出,非主业资产比重仍然偏高;三是大部分中央企业内部管理层级过多,子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数量过大,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市场和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凸显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因此,从全球化的视野看,中央企业调整重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实施中央企业的战略重组,从整个中央企业层面看,要继续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中央企业要坚决从一些非关键领域和没有竞争优势的领域退出;从中央企业自身看,要科学定位,统筹规划,突出主业,优势资源要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领域集中。
从中央企业的实际考虑,战略重组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由于历史原因,中央企业存在资源分散、配置不合理、主业不突出等现象。尽管国资委成立以来,要求企业对此逐步进行重组和调整,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中央企业仍然需要继续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和重组。
中央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涉及到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还是归核化发展的问题。从国内外经验看,归核化有助于形成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多元化经营能够捕捉到不同的市场机会,分散经营风险。尽管世界上也不乏多元化经营成功的案例,但就中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阶段看,由于配置资源能力较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首先还是要解决归核化问题。通过重组,合理收缩经营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将资源集中到最能反映本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业务。在内部资源重组方面,有不少中央企业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
中央企业进行内部资源重组整合有多种方式,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种:一是剥离重组。资产剥离通常是公司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或整体战略目标,将其回报率低或者不需要的某些子公司、部门、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出售给其他公司,并取得现金或有价证券的回报。被处置的资产可能是不良资产,也可能是优良资产。中央企业的非主营业务和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可以采取剥离重组的办法。二是托管重组。即对经营困难企业或规模较小企业,以及部分企业的非主业资产和不良资产,可以经出资人委托,在一定期限内由优势企业或专业的资产经营公司进行托管。托管可分为“整体托管”和“部分托管”两种模式。国资委成立以来,通过诚通和国开投两个资产经营公司进行试点,托管重组了十几家企业,取得了显著效果。下一步,国资委还要成立新的资产经营公司,开展专业化的资产经营。三是关闭破产。主要是对经营不善企业和业务,通过这种方式使之退出市场。
传统国有企业功能比较单一,或者生产制造、或者流通销售,贸易又被分成进出口与国内贸易。而且,同一行业内的中央企业又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结构趋同、竞争混乱等现象。因此,中央企业的战略重组,要尽可能完善企业上下游业务链、产业链,构造企业必要的组织功能。同时,推动同一行业内相关企业的重组,优化国有资本在某个行业的布局和结构,发挥不同企业的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竞争格局。通过行业性的重组,增强中央企业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中央企业进行行业性重组,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并入重组。通过产业整合拓展和完善相关业务链,将具有产业相关性的企业合并在一起,发挥它们的协同互补作用。二是联合重组。即通过横向扩张,强强联合,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市场竞争规律是优胜劣汰。企业的业务和组织结构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这种调整有的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更多的要借助于与外部企业的重组。许多大企业的成长历史证明,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全球发生经济危机以后,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时期,经验表明,这正是企业实施并购重组的有利时机。
自2003年以来,随着中央企业实力和市场意识增强,并购重组活动一直比较活跃,并购的企业数量和交易量逐年呈现上升趋势。但从前几年中央企业并购重组的情况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个别企业盲目收购、随意性大、整合不到位。因此,今后中央企业的并购重组,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并购重组要符合中央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定位,突出主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聚焦主业,不能为了重组而重组,更不能为了片面做大而重组。二是并购重组要着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从总体上看,中央企业经过改革调整,市场竞争意识显著提高,配置资源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但普遍存在核心主业不突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三是并购重组要正确把握自身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并购重组不仅要有资金来进行收购,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强的管控和整合能力。否则并购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甚至遭致失败。因此,企业在并购重组时,既要看自己的资金情况、团队基础,还要有整合的能力。四是要高度重视并购目标企业的资产质量和潜在问题,严格防范投资风险。并购重组既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还要高度关注目标企业的资产质量,包括负债率和盈利能力。并购重组时不仅要考虑收购成本,还要考虑并购后的经营运作成本,同时,还要关注或有负债、法律诉讼以及社会风险等问题。五是并购重组要实行专业化运作,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并购重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并购重组过程中,要有制度安排和专业化的团队,按照专业化的流程,规范运作。同时,要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包括业务的整合、管理的整合、文化的整合等等。许多企业并购的失败大都是源于不重视整合或是整合不到位。六是要选择好产业和区域,审慎从事跨国并购。就中央企业发展趋势看,一部分企业“走出去”是必然选择。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也已作为我国政府的一种政策导向。主要是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并购境外资源型、技术源头型、品牌优势型企业和研发机构。但海外并购要求高、风险大,不仅仅要求有资金实力和并购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对投资对象做非常深入的尽职调查,要了解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文化背景、法律制度以及政策环境等。
中央企业的战略重组,不仅要解决好企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还要重视企业制度的创新。一是加快推进中央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多元化。中央企业除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其他国有独资的中央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产权多元化。二是稳步推进企业上市。在中央企业实施内部重组,达到条件后,可上市发行股票,以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
[1]宋跃征等.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吕薇.产业重组与竞争[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3]詹亮宇.资产重组案例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4]曹凤岐.如何进行企业重组与并购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5]张云亭.国有企业债务重组[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闫明]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rategic Reorganization in Global Competitive Circumstance
LIU Wen-bing
(State Property Management Com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Beijing 100053,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rategic reorganization and the preliminary effect under the new economic background.Then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some opinion and approach to expedite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rategic reorganization to build up strength and develop in the global competitive circumstance.
state-owned enterprise;strategic reorganization;competitive power
2009-11-05
刘文炳(1963-),男,河南汝州人,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