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猫论”

2010-02-15 19:33朱建田朱春晖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实用主义生产力

朱建田,朱春晖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201)

正确解读“猫论”

朱建田,朱春晖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201)

“猫论”是邓小平在1962年针对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时所借用的一个民间俗语,旨在说明包产到户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合理性,体现了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解放思想的品格。然而,“猫论”自提出后,就遭到了政治上的恶意曲解和社会上的普遍误读,乃至沦为“唯生产力论”和实用主义的代名词,“猫论”的精神实质遭受严重扭曲。实际上,“猫论”并非“唯生产力论”,与实用主义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确解读“猫论”应该从“猫论”的本来含义、“猫论”的精神实质、“猫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三个维度进行。

“猫论”;唯生产力论;实用主义;邓小平理论

一、“猫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出处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政策的推行,加上接连遭遇三年自然灾害,而苏联在这时也背信弃义撤走专家,逼我还债,致使1962年的中国,国民经济处于极为困难的时期,农业生产尤受影响,粮食产量剧减,食不果腹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如何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以解决6亿人的吃饭问题,成为当时全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当时,全国农村存在各种经济核算单位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如公社所有制、大队或生产队所有制,在安徽、河南等地还出现了包产到户、责任到田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这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为农民所自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深受农民欢迎,然而与当时的“共产风”相悖,被认为是不合法的。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经过调查研究,认为这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应予推行,不合法的要使其合法起来。他在1962年7月7日接见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1〕(P323)“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1〕(P323)这就是著名的“猫论”。从邓小平的这篇著名讲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邓小平明确支持有利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即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并主张使其合法化,体现了邓小平求真务实的精神、解放思想的品格和坚持真理的勇气。

二、“猫论”遭恶意曲解和普遍误读

“猫论”的精神实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其所指涉,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关系问题。然而,自“猫论”提出以来,就不断遭到有意无意的误读和曲解,乃至演变为实用主义的代名词,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作为用来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武器。对“猫论”的曲解和误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责“猫论”为“唯生产力论”;二是对“猫论”进行庸俗化的实用主义解读。关于第一个方面,即把“猫论”说成“唯生产力论”,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由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当时在思想上确实犯了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左”倾错误,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所谓的“一大二公三纯”,因此,与“共产风”明显背离的“猫论”一经提出,就被指责为“单干风”而遭到批判。二是在“文革”期间,“猫论”被“四人帮”指责为“唯生产力论”,把“唯生产力论”说成是不要阶级斗争,不搞上层建筑和社会主义革命,把发展生产作为唯一的决定性的东西,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以此攻击邓小平为党内走资派。三是实行改革开放后,一些别有用心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把“四人帮”的“唯生产力论”改头换面,套用“猫论”的“不管只要”句式,转换成“不管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能发展好生产力就是好制度”,借以主张走欧美资本主义道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关于第二个方面,即对“猫论”进行庸俗化的实用主义解读,则在民间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不问途径是否正确、手段是否合法、后果是否严重的地步,于是乎,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强打恶要、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等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社会后果的行为时有发生。“猫论”被不少人曲解成了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哲学,“只要……就是好……”成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有用即真理”成了他们的座右铭。对“猫论”的曲解和误读,使“猫论”的本来含义严重失真,使“猫论”的精神实质严重扭曲,致使“猫论”沦为政治掮客的理论武器和唯利是图者的实用主义哲学。

三、澄清对“猫论”的曲解和误读

首先,“猫论”并非“唯生产力论”。如上所述,“猫论”所指涉的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关系问题,“猫论”“究其实质乃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的畅晓简明的一种叙述与借代,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原理的通俗朴素的一种宣示与说明。”〔2〕邓小平一向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猫论”就是针对当时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提出来的,“我们反对‘唯生产力论’,但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搞生产,不能不搞科学技术。我们强调劳动生产率,强调科学技术,不能算作‘唯生产力论’”。〔3〕邓小平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通过比资本主义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体现出来,后来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及南方谈话时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等论述,都是他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明证。但邓小平并不是“唯生产力论”者,“猫论”虽然是要“调整基层的生产关系,要承认多种多样的形式”,〔1〕(P324)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但其前提是“总的来说,在全国,要巩固集体经济,也就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根本方向。”〔1〕(P324)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要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即是他并非“唯生产力论”者的明证。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上,“猫论”实际上表达得非常清楚:要重视发展农村生产力,要探求和建立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要保证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属性。由此可见,“猫论”并非“唯生产力论”,它在提出的初期就被批判为“刮单干风”是有失公允的,考虑到当时“共产风”盛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这是毛泽东同志对“猫论”的错误理解;至于在“文革”期间被“四人帮”诬陷为“唯生产力论”,成为“四人帮”借以攻击邓小平为走资派的把柄,其险恶用心不言而喻,是对“猫论”的恶意曲解;改革开放后,一些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故意抹杀“猫论”对生产关系属性的限定,借口以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这只“好猫”来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其别有用心显而易见。

“猫论”与实用主义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实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心是万物的尺度”,一切以实践主体的主观感受为评价标准,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标,“有用即真理”是其真实写照,其理论源头是西方的实证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等主观唯心主义;而“猫论”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渗透着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的唯物主义精神。实用主义的价值主体是追求利益的单个个体,其价值标准是个人功利,因此实用主义容易演变为狭隘的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而“猫论”提出以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来判定生产组织形式的适应性和合理性,实现了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有机统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秉持实用主义的人,往往为了一己之私利而置社会和国家利益于不顾,以上提到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现象就是忽视“猫论”的价值标准、对其进行庸俗化的实用主义解读而衍生的恶果。“猫论”是对实践活动合规律性、合目的性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表述,而实用主义表述的则是个人主义者唯利是图的狭隘心态和丑恶嘴脸。

四、正确解读“猫论”的三个维度

“猫论”之所以“出名”并广为流传,不仅与邓小平同志的特殊身份有关,更与“猫论”在政治上遭到恶意曲解、在社会上遭到普遍误读有关。当前,在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学术活动中,一部分学者把“猫论”作为邓小平理论随意援引,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对“猫论”新的误读。笔者认为,要实现对“猫论”的正确解读,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

第一个维度是“猫论”的本来含义。恰如本文前面所述,“猫论”是针对当时如何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如何看待一些地方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而提出来的,其所指涉的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关系问题,同时涉及如何评判生产关系的问题,主要包括三重含义:第一,确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能动反作用,明确提出要探求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邓小平当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现存的生产组织形式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主张从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上着手解决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1〕(P323)第二,明确提出评判生产关系的客观标准问题,即要看是否能够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1〕(P323)第三,明确提出了评判生产关系的价值标准问题。“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1〕(P323)总的来说,在全国,要巩固集体经济,也就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根本方向。即新的生产关系要保持社会主义属性,探求新的生产关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第二个维度是“猫论”的精神实质。“猫论”作为四川省的一句民间俗语,刘伯承同志在战争年代曾引用它来说明打仗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一切以打赢战争为目的。邓小平同志在1962年间接引用这句民间俗语来说明,要根据农村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允许、探求和建立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而“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一切以提高粮食产量、解决6亿人的吃饭问题为目的。可见,无论是刘伯承同志还是邓小平同志,他们借用“猫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即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老规矩,不走老路子,要根据新情况,寻找新办法,取得新成效,这也是“猫论”的内在逻辑和精神实质之所在。邓小平同志提及“猫论”是在极“左”路线猖獗、政治意识形态挂帅的年代,因此,“猫论”的提出不仅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善于解放思想的品质,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更显现了他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因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要做到实事求是,并不是一个认识能力的问题,而是一个价值立场问题,要有置个人利益于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献身精神。”〔4〕

第三个维度是“猫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邓小平提及“猫论”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962年7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问题的会议上,第二次是在同年7月7日接见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的讲话中,此后再没提及过。“猫论”只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一文出现过一次,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从未出现过。很显然,“猫论”仅仅是邓小平在两次讲话中借以说明某一问题的一个比喻,并未被提炼概括成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故不宜作为邓小平理论来援引。薄一波曾问邓小平对“猫论”的看法,邓小平的回答是,第一他不收回,第二他是针对当时的情况说的,由此可见,“猫论”作为一个民间俗语被借用是有其特定的针对性的,如果把“猫论”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施之百域而不惑的绝对真理,是极其错误的。邓小平同志曾就如何看待毛泽东同志的某些个别讲话时说过:“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5〕(P38)然而,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我们不时看到有人对“猫论”随意援引,甚至对“猫论”无限引申,提高到邓小平理论精髓的高度,更有甚者,发出这样一种言论,说“没有一种简单明了,实惠管用的,为中国人指导经济活动的理论。五千年后,中国人终于有了‘猫论’,真不容易啊!”这就把“猫论”抬高到吓人的高度:凡此种种牵强附会之举,完全背离了“猫论”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实不可取。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个科学体系,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把握,不能抓住一两句话断章取义,任意加以割裂和歪曲”,〔6〕这对于邓小平理论同样适用。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杨三省.“猫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2).

〔3〕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4〕杨曾宪.“猫论”的价值论解读与邓小平的价值真理论〔J〕.东岳论丛,2001,(2).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钱凎荣.邓小平理论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Abstract:The“cat theory”is a common saying quoted by Deng Xiao-ping in light of the rest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1962;and its main idea is to give rationality to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production such as the system of fixing farm output quotas for each household.This shows that Deng adhered to the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that he had quality of being bold in emancipating the mind.But Since the formulation of the theory,its essence has been seriouslydistorted.In fact,the“cat theory”is not a“theoryofthe unique importance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and different from pragmatism in essence.The theory should be correctly interpreted in the followingaspects:its initial meaning,its ess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DengXiao-pingtheory.

Keywords:the“cat theory”;the theory of the unique importance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pragmatism;Deng Xiao-pingtheory

责任编辑 梁华林

Correctly Interpreting the“Cat Theory”

ZHU Jian-tian,ZHU Chun-hui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

A493

A

1009-1203(2010)03-0023-03

2010-04-18

朱建田(1975-),男,湖南双峰人,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朱春晖(1967-),男,湖南双峰人,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实用主义生产力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现实与虚拟
We Know Someone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经典实用主义的要义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