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10-02-15 20:26:06刘雪岩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政党

刘雪岩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42)

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指南,而且是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科学指南。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探索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发展规律,推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科学发展,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彰显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鲜明中国特色。

一、科学发展观是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科学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形成与发展同科学发展观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新型的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史上独具特色。它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学说,深刻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同各民主党派一起创立和发展的。200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人民政协的成立,标志着这项制度的确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整套有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继续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构成科学发展观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着眼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从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成为科学发展观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和作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集中智慧;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有序地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保持国家的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

二、深入探索多党合作的发展规律,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科学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就是要符合客观规律地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也要符合客观规律。我们应该从符合客观规律入手,健全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完善多党合作的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科学发展。

(一)健全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

机制也称机理。它的使用最早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后来引申到社会科学领域。概括地讲,机制主要是指规律性模式。“政党运行机制是指政党通过政党制度系统发挥政党功能,达到实现政党掌握和影响国家权力目的的方式和方法”[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运行机制主要有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共事。

参政议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对于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意见、建议和批评的方式,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行的一种政治监督。合作共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的方针,体现在要坚持平等相待、民主协商、真诚合作的原则,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当前,要在坚持这个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深入研究多党合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多党合作的新机制、新方法,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内容更加丰富、机制更加健全、程序更加规范。

(二)完善多党合作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框架。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优势,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机制,搞好制度建设。第一,我们要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作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依据,针对当前我国多党合作的实际,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这部纲领性文件。第二,将多党合作过程中的权力 (权利)配置、合作程序、合作内容以及合作形式等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具有稳定性、权威性、连续性和普遍适用性的规则,从而为实现规范化和程序化提供行为示范。第三,通过制度的运行,要求人们的行为按照规范的制度、遵循既定的程序,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多党合作关系发挥调整作用,完成权力配置、利益协调,最终实现人们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规范化目标。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要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实现政党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良好政治格局

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日益发展,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这一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巩固和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的根本保证。胡锦涛同志在“2009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主要领导人座谈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巩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良好政治格局,发展我国各政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和谐政治关系,同心同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三、科学发展观提升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理论的新境界,彰显了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鲜明的中国特色

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内涵和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理论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而且,还彰显了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完善的第一要务

第一,始终把发展作为多党合作坚守的价值追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具有根本性和指导性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对于多党合作来说,发展是新形势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要发挥和衷共济、凝聚人心、统筹兼顾、汇聚力量的优势和作用,全力服务于科学发展,着力巩固政治基础,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开创多党合作服务于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始终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多党合作的首要目标。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党对多党合作事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价值所在。

第三,始终把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作为多党合作的基本要求。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目标。

(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要反映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本质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反映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科学发展观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把认识论和实践论相联系,为多党合作提供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它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多党合作的根本理念。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主要有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形式。在制度设计上,协商民主主要是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予以体现和保障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中去,落实到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充分照顾同盟者的利益,真心实意地为党外人士办实事,为党外人士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切实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们的前进方向,用科学发展观增进广泛共识,用科学发展观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团结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也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必须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相适应,人类依存于自然界、人和自然界应和谐相处等重要观点,是从全局的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只有适应时代发展和自身变化的要求,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各领域的工作,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坚持全面的观点。就是要把多党合作事业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中去谋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目标下,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整体水平,从而引导和组织社会各界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第二,坚持协调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把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为发展的总目标,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一是要通过重点抓好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和党外代表人士的队伍建设工作,促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帮助和支持他们围绕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重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献计献策。三是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以开展“双思”教育、光彩事业、信誉宣言、同进共富建小康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把他们的政治诉求引导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轨道上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和引导他们把企业做大做强,在发展经济、繁荣市场、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坚持可持续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发展所取得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事。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认真对待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既立足于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实践,又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成为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 杨爱珍.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 [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74.

[2] 胡锦涛强调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6693753.htm.2007-12-25.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政党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乡音(2022年8期)2022-12-16 15:41:21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布达拉(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传媒评论(2019年6期)2019-10-14 00:59:26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