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
(全国人大常委会,北京 100805)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参加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中华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21世纪中国:海外留学人员服务祖国科学发展”研讨会,探讨海外留学人员服务祖国科学发展这一议题,我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代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向出席会议的各位学长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承办本届研讨会的澳华科技协会以及海内外各协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广大留学人员及其家属,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周年。10月 1日,北京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我有幸登上天安门城楼,亲身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那天,北京的天空是那么蓝,阳光是那么灿烂,五星红旗是那么鲜艳,我们的军队是那么威武,我们的人民是那么意气风发。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我自始至终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在这么一个伟大时代,是多么的自豪和荣耀!我们为祖国 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骄傲,世界则为中国创造的奇迹而惊叹!经过60年的奋斗和努力,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向全世界展现出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崭新形象。
60年的伟大成就,开创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模式”。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发展道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第一,“中国模式”极大地改变了全人类近 1/5人口的命运,解决了 13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是对全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第二,“中国模式”大大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是世界同期年均增长率的三倍多,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中国果断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基本确定可以实现 GDP 8%的增长目标。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第三,“中国模式”深刻地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力地促成世界政治向多极化发展,大大增强了国际政治中的和平因素。第四,“中国模式”丰富了世界发展模式。在现代化的艰辛探索中,中国努力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决不盲目照搬,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模式”给发展中国家以深刻启迪,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华民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惠及 13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很多困难,还将面临许多挑战。我们的发展还不够全面、不够协调,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还很大;我们的经济增长还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们的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的社会发展还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
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人才的有力支撑。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和重要阶段,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实现发展模式从投资和资金拉动向知识和创新推动的转变,构建和提升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发挥作用,需要广大留学人员作出贡献。
我国留学人员具有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需要发扬光大。说起留学报国这个话题,我的心情总是很不平静,作为一名早年回到国内的留学人员,我在这方面感触很深。近代中国人自留学海外开始,留学报国的传统,就在留学人员中不断传承发扬。我们这些留学生,尽管出国留学的时代和背景不同,出国留学的形式和途径不同,学习的领域和内容各异,但始终不能忘却的是祖国和人民。近代第一个留学生容闳,领风气之先,怀着报国之志,学成回国后,四处奔走,历尽艰辛,终于促成四批幼童赴美留学,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还开创了留学报国的先河。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以及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进分子中有许多是留学人员。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先后到日本、法国、德国留学,寻求救国强国的真理,后来由于国内革命的需要回到祖国。抗战爆发时,有近 6000名留日学生和 2000多名留学欧美的学生中断学业、回国抗战。从新中国成立到 20世纪 50年代,先后有 2500多名情系祖国的留学人员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20世纪五六十年代,1.8万被派往苏联、东欧国家的留学人员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学成以后全部如期回国,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已有近 40万留学人员学成归国,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效力,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仍在海外学习工作的广大留学人员,也纷纷以多种方式服务祖国。我们中国的留学史就是一部爱国史,广大留学人员在回国以后为推动我们国家各个时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举几个方面的数字就可以说明留学人员的作用与贡献。党的一大 13个代表中有 8个是留学人员,中国人民解放军 10大元帅中有 6个是留学人员;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 23人中,留学归国者就有 21人。目前,72%的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是留学人员,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留学人员。回顾留学报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留学报国是爱国主义精神在留学人员身上的集中体现,是一代又一代留学人员继承发扬的光荣传统,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广大留学人员自觉追求的时代风范。
“要作出贡献,还是回国好”,这是 20世纪 90年代小平同志对广大留学人员发出的热情召唤,他的这一精辟论述也被许多回国发展的优秀留学人员的业绩所印证。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回忆自己留学和回国经历时说:“在中国,比在国外更有发展和成就。”如果说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等老一代留学人员恰逢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大有用武之地的话,那么,当代留学人员正处在一个留学报国的黄金时代,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机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舞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环境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回国成就事业的事例。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陈章良,1987年回国时年仅 26岁就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以后他又历任教授、生物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两年前出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二十多年间实现了身份的多次转变。他说:“留学让我掌握了最前沿的生物技术,但是不回国的话,绝对没有现在的我。在美国做得好的人非常多,不缺你这个人才,但在我们国家不一样。”在白血病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拥有中国、美国、法国科学院三个院士头衔的陈竺院士,于 1989年选择了回国工作,他说,“要让科研成果长在自己的国土上”。回国后,他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或领先的研究成果,成为国内外享有声望的学者。万钢 1985年到德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奥迪汽车公司工作了 10年,已担任总体规划部的技术经理。2001年回国后,他着手开发洁净能源轿车,为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近年回来的留美博士邓中翰,回国后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开发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并得到广泛运用,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施正荣,抓住全球新能源市场启动的机遇,创办的无锡尚德集团现已成为世界第三、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生产企业,为中国光伏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自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施一公,谢绝该校的多次挽留,现在已全职回到祖国,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在澳大利亚专修心脏外科的刘晓程,回国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拓我国心血管事业,先后创建了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不仅为几千位患者实施了心脏手术,还培养了大批心血管专业的优秀人才,同时也为探索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作出了积极探索。
为了进一步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他们成就事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党和政府从去年开始又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千人计划”),准备用五到十年,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或来华创新创业。国家还将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这既表明我们国家希望依靠科技和人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意图和决心,也为广大留学人员施展才华、创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只要是抓住机遇、成就事业,将个人的前途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以自己的所长为国家之需服务,在回国创业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业绩的广大留学人员,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回国工作是留学人员服务祖国科学发展的捷径,为国服务也是留学人员服务祖国科学发展的坦途。留学人员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系祖国同样可以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著名科学家丁肇中,虽然入了美国国籍,但他深知自己的根还在中国。为了祖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他不辞辛劳、远涉重洋,多次回国从事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介绍国际高能物理的发展,努力促进国际物理学界同中国物理学家的合作,为中国培养了许多高能物理学人才。丁肇中说:“四千年以来中国在人类自然发展史上有过很多重要贡献,今后一定能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希望在自己能工作的时间内,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始终关心中国数学的进步,先后招收了几十名中国博士研究生,为中国培养了微分几何方面的人才。与此同时,他还在两岸三地创建的四个数学中心,创办了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让无数海内外数学人才受益。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澳大利亚青年科学家吴晓良,多年来一直帮助自己的母校完善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系统,他参与研究的利用遥感技术测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项目,已作为公益项目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使用,他还在积极参与中国第一颗民用立体测绘卫星的研发攻关。这里,我只是举了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事例,事实上,我们很多海外留学人员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祖国的发展,维护着祖国的利益。比如,在国内遭受巨大自然灾害时捐资捐物;自发地组织起来保护北京奥运圣火在海外的传递;积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建言献策;在西藏、新疆发生暴力事件后,驳斥某些海外媒体的不实报道等等。我们了解到,在座的各位学长在为国服务方面也做了许多事情。有的学长兼职于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致力于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有的学长频繁奔走于国内与海外,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有的学长受聘于国内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作为专家提供管理技术咨询和顾问服务。总之,大家都是在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不同的方式报效祖国的。
欧美同学会创立于 1913年。自建会以来,始终坚持“修学、游艺、敦谊、励行”的办会宗旨,始终高举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旗帜,团结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留学人员,为国家和人民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2003年,我们增冠了“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的会名,为新时期的欧美同学会赋予了新的使命。今天,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群众团体,拥有 16家团体会员、14个国别分会和 7个专门委员会、9个专业委员会和近百个校友会,还与 21个省区市的留学人员组织、近百家海外留学人员团体建立起紧密联系。近年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配合国家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千人计划”,在举荐人才、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为国服务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21世纪中国:海外留学人员服务祖国科学发展”研讨会创始于 1996年,是我会团结和联系海内外留学人员、践行留学报国的一个重要活动,得到了广大海内外留学人员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已成为留学世界各国的留学人员相互交流、展示成果、建言献策、服务祖国的一个平台。我真诚地希望大家在这次研讨会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广泛交流、深入探讨,为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为拓展海外留学人员服务祖国的途径集思广益。
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共发展,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必然选择。2009年国庆节前夕,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海外人才回国观礼团和优秀回国人才代表团时提出:希望广大海外人才胸怀祖国、心系桑梓,继续以各种方式为祖国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要贡献。我想,这既是祖国对海外学人的殷切期望,也是每一位海外学子肩负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相信,通过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在 60年伟大成就和 30年巨大转变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腾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