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新闻发布

2010-02-15 16:03陈隽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信息

陈隽

(淮安行政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新闻发布

陈隽

(淮安行政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启动紧急处置机制,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开展及时、有效的新闻发布,第一时间将信息公开。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要坚持及时、准确、有利的原则,同时要得到授权,不能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匆忙发布信息,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设立新闻中心,建立中外记者采访管理机制,遵循开放、有序的总原则开展新闻发布,给民众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

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新闻发布

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包括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针对突发事件,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启动紧急处置机制,相关部门,如安检部门、公安部门、建筑部门、消防部门、救护部门等,必须及时就位,有效地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环境安全;另一方面,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该想到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管理部门”的新闻启动,及时公开信息,稳定社会秩序。在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也提出了在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策略。

一、信息公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

2008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个被称为“阳光法案”的条例可以看作是政府信息公开从理念到实践、从试验到法治层面的升级。实践中,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常态下的信息公开,更需要的是非常态下的信息公开。

发生突发事件特别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件时,比如非典、化工产品泄露、地震等,老百姓只有掌握了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心里才能有安全感。如果相关部门不及时给老百姓公布信息,或者这个信息是假的、不全面的,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后果之一就是“谣言四起”,所以我们要在第一时间给出准确的信息。信息公开与否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最典型的案例对比就是2003年的SARS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后果之二就是“对政府缺乏信任”,信任危机几乎已经成为我党执政中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信息公布不当造成了人们对党和政府的怀疑和不信任。

二、新闻发布是实现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最有效方式

政府新闻发布是实现信息公开的常用方法。很多时候,信息是以新闻的形式公布于众的,通常可以利用官方媒体作为宣传窗口,而且很多信息的发布都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形式。除了官方媒体以外,还有大量的商业媒体(包括境外媒体),追求经济利益是它们的首要任务,他们关心的是受众的眼球,有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的追求。突发事件的非常态性,恰恰是他们最热衷报道的,但这些媒体90%的信息仍然来源于各级政府,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新闻发布这一有效的方式,为社会提供准确、有利、正面的信息。

(一)新闻发布的主要形式

1.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新闻宣传有效形式,具有权威、直接和互动的特点,为媒体所欢迎。新闻发布会要有新闻,要善于把宣传做成新闻,赋宣传于新闻之中,而不要把新闻作为宣传。要有会场,可以租用某饭店的多功能厅、会议厅等,组织者要掌握它的特点,提前设定很多问题,掌握节奏,避免记者围绕诸如“出了事故如何追究政府责任”等敏感问题不放。

2.召开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是一种更正式的、更大范围的发布新闻方式。一般用于政府部门直接向新闻界发布有关政策信息、解释重大事件而举办的专题活动。除了发言人到场外,通常还会邀请有关领导、嘉宾出席。先由发言人简单介绍被邀请来回答记者问题的嘉宾身份和背景,然后由他们回答记者的提问。记者招待会上一般不先发布新闻。记者招待会的优点是,可以更正式、更权威、更大影响地对外传播信息。

3.组织集体采访。集体采访同新闻发布会相比,气氛会轻松些,答问也能稍详尽些,由于范围比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小,记者有多次提问机会,也可能会在某一问题上被追问和纠缠。一般情况是出了一件事情或是举办一些活动后,结束以后,离开现场,把记者召集到一起举行集体采访。

4.安排专访。专访一般来说是记者更愿意采取的独家采访形式,它挑选的是影响比较大的媒体,这样可以获得其他媒体没有的独家新闻。而对于接受采访者来说,同样安排一次采访活动,往往更愿意选择接受集体采访,因为报道的媒体会多一些。有时也可以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先安排集体采访,结束后再安排某家媒体专访。

5.接受电话专访。电话采访也是一种重要的新闻发布形式,但使用时一定要谨慎,要注意方法:不能随问随答,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电话那头录了音,就被动了;要记录下问题和对方的联系方式,认真准备回复,了解核实情况,拟定口径;发布信息要得到授权,重要的问题回复要有书面稿。

(二)新闻发布应对媒体的策略

新闻发布最终要面对的并不是媒体,而是媒体背后的社会各界民众,甚至是全世界的民众。

1.正确对待记者,不要轻视或敌视他们。我们要明确与记者的关系:不要给记者上课,因为记者不是你的学生;不要给记者做报告,因为记者不是你的部下;不要敌视记者,因为记者不是你的敌人;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记者,因为记者是你的合作者。我们要学会与记者沟通,增进感情交流,主动做工作,特别是面对外国媒体,党中央专门对如何对待外国媒体有很多批示。

2.积极回应记者的采访申请,不要漠视他们的要求。对于媒体的采访要求,要快速响应。一方面,尽可能给予积极回应,安排采访,了解核实情况后予以答复;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接受采访或没有明确口径予以答复,也要及时告知媒体,这样也是一种回应。可以这么说,服务媒体就是服务自己。

3.积极应对敏感问题,不要被激怒,也不要被牵着走。无论在发布会上,还是在采访中,有记者问及一些敏感问题时,不要紧张,也不要被激怒,实际上这是一个阐释我们政策的良好时机,如不便就具体问题回应,也可采取“过桥法”等阐释一段我们关于相关问题的方针政策。

4.要用坦诚的态度去应对,不要用“无可奉告”去回复。“无可奉告”不仅被视作不友善,而且会被认为背后掩藏了什么,同时,还会促使记者想方设法去挖掘背后的线索、答案。我们应对媒体的时候,不要弄出一副很神秘的感觉,要以坦诚的方式来面对。

5.要充分表现诚信,不要说谎或编造内容。发言人要诚信,并且要展示党和政府的信誉。诚信是新闻发言人最基本的品质,没有准备好之前先不要发布,有错误要随时纠正。尤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诚信是最明智的选择。

三、突发事件应对中新闻发布及途径选择

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启动紧急处置机制的同时,要迅速启动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在负责处置事件的指挥部下应设立专门的新闻发布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新闻发布工作。

(一)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要坚持及时、准确、有利的原则

及时:突发事件的报道一定要注意时效,争取先声夺人,抢占舆论的制高点。把握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这就要求党和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当这个“头羊”。只有及时地报道,才能有效地引导舆论,避免和减少猜测性和歪曲性报道,争取主动权。及时地报道也能使我们占领道义的制高点,表达政府的高度关注,使政府、媒体和公众站在“同一战线”上;准确: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一定要准确、权威、可靠,快速的时效一定要以准确为前提;有利:新闻发布要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有利于党和政府的形象。

汶川地震的新闻发布是我们国家应对媒体比较成功的一次舆论引导实践,对照以上三条原则依次进行分析:

一是及时。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下午14点28分。14时46分,新华网就发布消息: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北京通州发生3.9级地震。十几分钟后,凤凰卫视就进入直播状态。晚上19时50分,总理的电视讲话通过《新闻联播》向全国播出:“同胞们,同志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5月13日下午14点首先由四川省地震局进行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此次地震的情况,并重点回答了记者关于为何没有提前预报灾害的问题。国务院新闻办5月13日下午16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有关情况。国新办一共召开了30次新闻发布会,及时地把地震相关数据及抗震救灾进展情况第一时间公布于众。

二是准确。新闻发布会每次都请相关部门的有关人员,如民政部、地震局、交通运输部、卫生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防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国土资源部、科技部、中央组织部、水利部等,使得每场发布会都有专家和权威人士参加,目的是给媒体提供准确、权威的信息;同时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了一个专家组,一起策划,更有效地为疑惑的公众释疑,在第一时间牢牢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三是有利。新闻发布一方面如实发布抗震救灾的情况,同时重点弘扬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部门在抗震救灾战斗中的英勇事迹,宣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的领导与先锋作用以及面对灾难时灾民的互助与表现出来的坚强,使全国人民同时也让世界人民对中国军队、干部和人民有了新的认识。

可以这么说,对汶川地震这个突发事件的处理,我们的党和政府在“做”和“说”两方面都很成功,一改当时我国因为西藏事件而处于被动的国际舆论环境,使西方人重新认识了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因为很多战地记者都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亲眼看到中国人民为救灾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这与西方人以往印象中的中国人民形象完全不同。

(二)新闻发布要得到授权

新闻发布的内容要按程序报批,无新闻发布任务的部门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对外就突发事件及其处置工作接受记者采访和发表谈话,以避免说法不一造成信息混乱。负责新闻发布工作的部门,应该及时地把新闻发布的内容和有关答问口径,向负责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部门通报。

(三)要善于通过不同形式发布新闻

新闻发布可由新闻发言人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集体采访和专访、电话答问、散发新闻稿或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要注意针对不同媒体的特点组织新闻发布

不同的媒体,如电视新闻、图片新闻、文字新闻以及互联网新闻等,其报道特点是很不相同的。在应对不同媒体的时候,要请专门的人士就新闻发布问题进行辅导。

(五)建立中外记者采访管理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一方面要及时受理中外记者的采访申请,另一方面要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去管理中外记者,遵循的总原则就是开放、有序。

1.要通过提供服务等尽可能使前来采访的记者纳入到我们的视线中,要主动向记者提供事件有关信息,使记者有正式的渠道获得官方权威的信息,而不必四处打探消息,避免根据猜测和传闻进行报道。

2.必要时可设立新闻中心,并提供电话、传真、上网以及电视信号传输等服务,为记者的采访提供方便。

3.要加强对现场采访的组织、管理工作,在不影响事故抢险和记者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安排一些记者进入现场,或到可以拍摄现场的区域进行采访。但对于不允许记者进入的场合,在周围应设立警戒线,或设立警戒区,并且有必要向记者解释不能进入的原因。

责任编辑 雨 文

D609.9

A

1009-1203(2010)04-0078-03

2010-06-17

陈 隽(1975-),女,浙江湖州人,淮安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政府信息化、新时期的媒体策略。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信息
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养
订阅信息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展会信息
突发事件
“融”时代的突发事件报道之“变”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