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莲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吉林 延吉133002
基于大学生职业汉语写作能力培养的应用写作课堂教学初探
——以广告写作多媒体教学为例
吴红莲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吉林 延吉133002
大学生职业汉语写作能力不容乐观,教师在应用写作教学中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弊端,本文以广告写作多媒体教学为例,就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开展应用写作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期实现有效培养大学生职业汉语写作能力的目标。
职业汉语写作能力;多媒体;课堂教学
职业汉语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汉语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能力、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几个部分。在对职业汉语能力进行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科学测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中,写作题目是2道,其中一道必考题目是应用文写作。在对我校学生历年参加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成绩分析中发现,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写作三个部分的得分情况相较而言,写作一项的得分率偏低,这说明考生的写作能力相对较差。与此同时,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大学生在语言的综合运用方面有待改进,或者说面临相对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完成从语文知识(语言规则)的学习到语言应用能力的转变。
职业汉语写作和一般的语文学习有较大的区别。传统的语文教育强调听、说、读、写规则的训练,学生对规则的掌握相对比较扎实。以应用写作教学为例,从过去到现在,从教者往往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混淆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存在“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主导”教学思想的误区,因此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应用文“定义+特点+格式+范文+点评”单一授课模式的“满堂灌”。在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训练—记忆—掌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课堂上一听就懂,似乎很快能够掌握职场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规则,然而只掌握这些规则,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职业汉语写作任务。很多学生在面对具体职业环境时,不能做到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简洁、清晰、准确、得体地表达,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一点从上述学生的职业汉语写作成绩分析中也得到证实。在此,基于大学生职业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本文试以广告写作多媒体教学为例,对应用写作课堂教学略陈己见。
前文提到在应用写作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模式程式化、单一化,课堂教学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为寻求突破,越来越多的教师设法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期凭借直观生动的声音、图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注意力,改进教学效果。然而在教师积极引进新技术之际,往往忽视了教学思想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陷入了“新瓶装旧酒”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遵循“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一人唱“独角戏”,只是手中的“粉笔”变成了“计算机”,纸上的教案变成了投影幕布上的电子教案。生动的音响,多维炫目的图画的确一时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眼球”,然而多数只能做短暂的逗留,而不能开拓思维,引发更深入的思考。那些较之以往更大容量的信息也依然是不经过“消化系统”直接灌注到学生的大脑。究其实质,学生仍处于接受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难以真正调动起来,他们只可能是被现代化的声、光、电刺激了一下,做出一些本能的反应,并没有根本改变自己的被动地位。他们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是全盘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跳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杂性思考过程,直接从教师那里接受问题的答案。因此,仍然只是知道“是什么”,而不了解“为什么”。学生在这日复一日的“观摩”中,新生的好奇又被熟识之后的漠然代替,没能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思维和语言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要改变学生对教师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苦口婆心”的表演无动于衷的
现象,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例如,就广告写作教学而言:
第一,戴着镣铐跳舞。有人说过,广告创意是一场戴着镣铐跳舞的盛会。教师在讲授广告写作时,传统的做法是“理论先行”法,即首先开门见山讲解广告的涵义、特点等基本理论知识,这难免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针对广告写作这一独具特色的应用文体,教师不妨在上课伊始放下“指挥员”的权威,抛出话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戴着镣铐跳舞”,让学生天马行空地驰骋想象,想自己所想,DIY自己的作品,教师在这个过程里,不对内容和形式做过多地控制,以被动地姿态跟着学生跳跃的思维走。若思考陷入僵局或偏离轨道,则适时、谨慎地配以多媒体动画的直观形式辅助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这种开放性的讨论、探究中,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激活,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从纵向、横向等多角度、多方位去搜索、思考,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训练。这样做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训练思维。
第二,在似与不似间辨别。教师在讲解广告文案写作时,传统的模式是遵
循精讲多练的原则,从结构到技巧,从案例到注意事项,以此让学生了解广告文案写作的基本规律。教师的讲解未尝不是面面俱到、条理清楚,然而学生接受起来常常似是而非,难以明晰地把握写作的要领,尤其是一经“照葫芦画瓢”形诸笔端,往往顾此失彼,漏洞百出。基于这种“熟悉的陌生人”现象,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归类比较的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似与不似之间辨别把握写作的特点、要点,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以广告文案的创意思路而言,教师提示学生产品针对的消费群体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广告的创意趋向,在设计文案时,要针对产品的目标受众明确广告诉求。经过三言两语的点拨之后,给学生播放一组相同题材的电视广告,不加任何导向性引语,让学生去直观地感受,揣摩探索其不同之处。
画面1:一个司机驾驶着汽车在雨中飞快地行驶于路上,突然在前方有一辆大卡车闯入眼前,就在两车马上要相撞的千钧一发之际,司机慌忙中紧急刹车,汽车在与卡车相距毫厘之处安全地停了下来。司机怒气未消准备下车与那辆卡车的司机理论,可是他刚下车门就滑倒在雨中的路面上。
画面2:夏日午后的一幢花园别墅前,一辆红色跑车停在路旁,这时有一条黄狗飞速地从花园那头冲向跑车,它的头重重地撞在车尾,然后兴味索然地离开。
在学生看过两个汽车广告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分组展开讨论,比较两个广告分别突出汽车产品什么方面的品质?两者为什么选择了不同的诉求重点?学生在这一组同类产品的广告对比中,积极思维,发现最佳的比较点,运用恰当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鉴别,最终得出前者强调汽车的性能好,后者强调汽车的速度快的结论。“知其然”后进而又兴味盎然地“究其所以然”:前者的目标受众是追求驾车安全的群体,后者是跑车发烧友一族。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进行逆向思维,思考制约广告创意的要素。以此为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比较方法推广应用在诸如飘柔洗发水与海飞丝洗发水的广告创意比较,宝洁公司的舒肤佳香皂与联合利华公司的力士香皂选择不同形象代言人做广告的效果比较等方面。像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比较对象、确定比较切入点、运用比较方法的“一条龙”式比较模式,让学生在比较中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表达沟通,不再“默默”依赖教师的定论和答案,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如临其境地虚拟。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广告写作的要点,容易陷入“空对空”的误区,学生不了解实际,难以真切地领悟并进而提高职业汉语写作能力。为此,可以采用虚拟现实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职业环境,把学生分组,并根据自己的偏好在其中选择所要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在这种生动逼真的情境中,学生感觉如同身临其境,既能调动其参与热情,又能把语言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放到相应的工作环境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之中,从而提高其灵活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在教师构建的模拟职场中,教师是“导航者”,学生是实战“演练者”和“评判者”;针对某一广告业务,虚拟客户、消费者、创意人员,所有环节一应俱全。由此师生告别以往的“纸上谈兵”,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训练在电脑制作的虚拟世界里对接,打造高质量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产品”。虚拟情境举例:
客户——延边大学校方代表;
消费者——应届高考考生和学生家长;
创意人员——广告公司职员;
虚拟工作任务—针对招生广告,客户做消费者调查,客户与创意人员讨论广告创意趋向,创意小组拿出广告文案。
学生在逼真、具体的虚拟工作情境中展开了一番热烈讨论,集思广益,精心设计,最终拿出自己满意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一旁只需提示、答疑,帮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方案出台后,让学生相互评价,形成各自的独立观点。之后教师再给学生播放成品广告,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重新做自我评价,以此发现不足,分析症结,总结经验。在这个过程里,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困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发现、发展和享受自己思维与语言创造的目的。
从上述广告写作教学课堂实践反思中,在强调多媒体技术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前提下,着重探讨了职场汉语写作教学中教学新观念与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契合,即只有“新瓶装新酒”才能从更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职业汉语写作能力获得跨越式的发展。
[1]喻莉娟.应用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J].应用写作.200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北京华美杰尔教育研究所.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陈宇.职业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4.135
吴红莲(1974-),女(朝鲜族),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