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钟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30021)
笔者自2006~2008年共收治痛痹患者56例(寒邪偏胜),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006~2009年共收治56例痛痹患者,男30例,女26例,年龄25~55岁,平均40岁。
所有患者均异常表现为四肢关节剧痛,屈伸不便,以下肢为甚。遇寒增剧,局部无肿胀,经X线、血沉、抗“O”等检查,均未见异常中。痛处皮色不红,触之不热,二便自调,舌苔薄白,脉象细紧。诊为寒邪偏胜的痛痹。
用阳和汤方加减治疗,1个月为1疗程。
①痊愈:四肢疼痛症状消失,身体运动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②显效:四肢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能从事轻体力劳动。③好转:治疗1个月后,四肢疼痛减轻。④无效:治疗1个月后,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
所有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愈45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无效病例。
例1:患者,女,52岁,2008年12月5日初诊。自2007年12月起,右腿后侧自髋关节至小腿酸痛、麻木,行动不便,时有牵引痛,遇寒或劳作过度则痛剧。曾在某医院摄X线片及血沉及抗“O”检查无异常,诊为“坐骨神经痛”,经中西药物治疗,时有减轻。因近期天气寒冷,症状加剧,时有髋关节活动不利,行走时痛剧,需弯腰疼痛才稍有缓解。查体:直腿抬高试验(+),痛处皮色不红不肿,舌苔薄白,脉象细紧。诊为风寒湿邪为患,寒邪偏胜的痛痹。治法: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方用阳和汤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15g,鹿角胶10g(烊化),桂枝8g,乌梢蛇10g,蜈蚣2条,露蜂房6g,制川乌8g,麻黄4g,白芥子6g,当归6g,炮姜4g,五指毛桃20g,全蝎4g,庶虫9g,甘草6g。3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右下肢后侧疼痛减轻,睡眠正常,舌苔薄白,脉细紧。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止方去庶虫加补气之黄芪12g,以助气血运行,增强祛瘀作用。3剂,水煎服。三诊:右腿后侧痹痛减轻,已无牵引痛,直腿抬高试验(±),舌苔薄白,脉细缓。上方去制川乌及蜈蚣、全蝎,用鹿角霜30g(先煎)代鹿角胶,加祛风除湿、和血舒筋的秦艽9g,2剂,水煎服。四诊:右后腿无明显疼痛,直腿抬高试验(-),按三诊方再服3剂后右腿痹痛消失。以三痹汤加减2d,以巩固疗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例2:患者,男,28岁,工人。2007年3月初自觉腰部酸痛,及左侧臂及大腿后侧、小退外侧和踝部,足背有麻木感,喜热恶寒,渐至两下肢膝关节剧痛,屈伸不利,喝扶拐杖亦行走艰难,遇寒痛剧,周身软弱无力,经针灸、服药无效。现症见左下肢有冷感,局部无肿胀,痛如刀割,坐卧不宁,彻夜难眠,苔白腻,脉弦紧。证属痛痹。治宜温阳补血,搜风除湿,祛寒通络止痛,用阳和汤加减。药物组成:熟地30g,肉桂10g,麻黄5g,鹿角胶10g(另煎),干姜5g,炙甘草10g,制草乌10g,羌活10g,独活10g,地龙10g,制药药15g。水煎服。服4剂后,痛势减轻,继服12剂,痛止,诸症消失,惟左足酸麻微肿,继服3剂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治疗外科阴性痈疽疮疡的著名方剂。以患部不红、不热、漫肿、酸痛、舌淡、脉细为临床使用要点。由于阴疽多因正虚而邪侵寒化所致,故临床应用根据正虚之侧重程度不同酌情加减用药,如气虚者,恐本方力不能及可入人参、黄芪等补气之品效果更佳。近代用本方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凡属血虚寒凝之阴疽范畴者。本方对于血虚寒盛之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妇女痛经、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炎等,根据“异病同治”之理均可加减运用本方治疗。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以助补气之力,阴寒甚者加入附子等助阳散寒之品。
此方用熟地、姜、桂、鹿角,以为温补之品,用麻黄以开腠理,用白芥子以消皮里膜外之痰,吸收炎性渗出物。且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隔;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一守一走,相反适以相成。以大量熟地为君药以滋补阴血,用鹿角胶为臣药以填补精血,用肉桂以消除寒凝之气,取甘草通经脉利血气之义为正佐药,用为反佐药。全方君臣佐使,调制得宜,故其效甚大。此外,本方配伍固属周密,用量确了十分精当。熟地黄为滋腻静药,用量1两,麻黄为发散动物,用量5分。方中白芥子、肉桂、炮姜之量,均比熟地、鹿胶为少,体用之间,斟酌得当。各药合用,则阴疽内陷者,如日光一照,寒悉解,阳和之剂,名符其实。笔者用本方经验,凡治青壮之人,正气尚未大衰,回阳最易见功,一般服20剂可见效果。若年过40岁,则必须守服40剂以上,始可望其痊愈。
阳和汤虽原为治阴疽名方,但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内科杂志症,特别是痹证、关节炎等。痹证有风、寒、湿、热痹之分,本方所治多为寒痹,或称痛痹。寒痹的特点为疼痛剧烈,遇寒尤甚。此外,使用本方所适宜的体质应是阳虚体质,表现为体形多肥胖,毛发易落,面色少或黄白,形寒怕冷,肢末欠温,舌淡胖娇。只要掌握了这种体质,不论其发生什么病证,都可以用阳和汤治疗。
[1]宋乃光.神奇的中医八大名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5(1):279-280.
[2]罗原福.阳和汤加减治疗痹证28例[J].广西中医药,1990,13(3):17.
[3]朱桂花,滕志萍,沈克花.阳和汤临床应用经验5则[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12(17):142.
[4]李富旺.阳和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5,2(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