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初探

2010-02-12 00:47雷能忠
中国林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经济学案例理论

雷能忠

(皖西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系,安徽六安 237012)

一、环境经济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环境经济学是以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特定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1]。在我国高等院校资源环境类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一般都设置了环境经济学课程,作为这些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在这2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通过课程教学评估发现,环境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具体表现为:①资源环境类专业学生由于缺乏深厚的经济理论基础,所以对课程中的环境经济理论不能准确把握,在面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时无法从经济学的角度予以解决,即出现环境经济学理论“不会用”的问题;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由于所了解的环境知识不足,所以在面对现实的环境问题时不能用娴熟的经济理论展开透彻分析,即出现环境经济学理论“用不好”的问题。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上述问题的本质是学习迁移的弱化,其根源在于定势的作用。资源环境类专业学生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所以具有完全不同的定势,而学生原有的定势必然会对新课程的学习产生负作用,干扰学习迁移。由此可见,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与综合性交叉学科知识结构一致的定势。

在参照国外现行相关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提高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大力开展案例教学。Lawrence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情况引入课堂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以使课堂教学一直围绕只有在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2]根据这一观点,可以将环境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定义为:以真实的环境经济问题为主要内容,并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适当充实和加工处理的一种教学对象。

开展案例教学是环境经济学课程性质的根本要求。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环境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发展同步,环境问题性质的改变必将导致环境经济理论的变化。所以只有选择典型、真实的环境经济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并使之不断得到更新,才能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方向一致。

环境经济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好的教学案例能实现经济理论与环境知识的充分融合;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对抽象的环境经济理论的理解不脱节,原有定势能在新知识的学习中顺利迁移,做到学以致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

与国外相关教材穿插了大量案例相比较,我国同类教材或专著中案例很少,案例内容的编排也不合理。为此,笔者针对资源环境类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案例的编排和案例教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高等学校同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二、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案例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案例设计原则以外,还要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一)环境知识与经济理论相结合原则

环境经济学课程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同时适用于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要做到环境知识与经济理论的高度融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要使认知结构不同导致的差异较大的定势在相同内容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实现顺利的正迁移,就必须尽可能在新的学习任务与先前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联结,而教学案例中环境知识与经济理论知识的结合则是实现这种联结的根本保证。

作为教学案例资料的任何真实的环境问题都包含有许多相关的环境知识与经济知识。教学案例常常只是涉及某一方面环境科学知识的相关片断。例如,与河流水污染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有关的教学案例,涉及河流水质标准、河流各类污染物迁移特征、水质与生物体健康等环境科学知识。教学案例所涉及的环境知识不要求具备环境科学中各分支学科的系统性,但是要求对环境知识的叙述要通俗易懂,所以可以采用穿插介绍的方式,并辅助以多媒体技术,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

环境经济知识是教学案例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案例后进行讨论的重要材料,所以要贯穿于整个案例。每一个教学案例可以只有一个环境经济知识点,可以是正确的或经过实际应用可行的环境经济理论,也可以是不正确的或不全面的、难以解决真实的环境问题的环境经济理论。无论是在整个课程的所有案例中,还是在单个案例中,对其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采用“案中案”的方法,即在案例中插入小案例,予以解决。

(二)案例本土化原则

目前,国外同类教材中的教学案例很多。但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不加修改就完全照搬和利用国外现行的案例,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一点无论是对资源环境类专业学生还是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都是相同的。因为很多学生不仅对国外案例中真实的环境经济问题感到陌生,而且对案例中使用的一些数据和图表很难准确把握,所以分析案例成为案例教学中最困难的环节。二是国外教材中的案例所叙述的环境经济问题常常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合。这使学生的案例学习与现实问题发生脱节,从而导致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虽然目前环境演变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但是环境经济问题的区域特性并未弱化。环境经济问题具有区域性,主要表现为不同区域内发生的环境经济问题性质不同。例如,水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水污染,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所以会有完全不同的环境经济理论及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政策和管理手段予以解决。再如,迄今为止,在发展中国家还很少有把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应用于评价环境资源价值的实例,原因是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要求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处理,其结果取决于被调查者如何理解环境变化对自身利益的影响,也取决于被调查者所宣称的支付意愿的真实性。所以被调查者的环境意识以及政府对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等都将影响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而被调查者的环境意识以及政府对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等都具有区域特性。

环境经济问题的区域性要求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必须遵循本土化原则。首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我国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为准则,选择国内有代表性的、真实的环境经济问题作为案例。其次,在案例中使用的材料,如各种数据、图表等,其叙述方法和编排形式应符合我国学生的习惯。当然,强调案例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反对引用国外案例。对国外教材中的一些好的案例,可以适当修改和充实后予以利用。

三、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案例的编排

在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具体讲授多少案例、各案例之间的顺序如何安排等,都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来确定。笔者参考国内外同类教材,对环境经济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了归纳,认为应包括以下3个部分:①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外部性理论、经济效率理论、物质平衡理论等。针对每一理论都应当设计一系列案例,并尽可能涉及不同的环境经济领域。例如,针对外部性理论,可以按照外部性的类型分别安排教学案例;对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等难以理解的类型,还可以设计2个以上案例,供学生选择阅读。②环境价值评估技术。环境价值评估技术目前大致可以分成3类,即直接市场评价法、揭示偏好法和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根据我国的实际与传统,直接市场评价法和揭示偏好法应当是课堂讲授的重点,所以应当在这2部分安排教学案例。③环境经济政策与管理手段[1,3-4]。环境经济政策与管理手段包括排污标准、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等。这些内容是环境经济学中的基本知识,在这部分增加教学案例,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环境经济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部分有许多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如多个污染源条件下的最优庇古税、科斯理论等。针对这些内容,应当多编制几个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案例,供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使用和学生课后自学。

四、环境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环境经济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建立联结,使学生获得一种学习和应用新知识的定势,使已经习得的经验顺利实现迁移。为实现上述目的,必须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的程序。教学案例是环境经济学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它集环境经济理论与环境科学知识为一体,所以最好的教学方法应当是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环境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大致可以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通常在讲授教材内容之前或之后进行。教师呈现案例的具体方式有:①给每个学生印发案例文字和表格材料;②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③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事件生动地导入案例;④教师直接宣读案例。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尽快熟悉案例情景。

(二)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分析案例材料,使学生了解案例所揭示的环境经济问题的本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建立联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言的机会;即使学生的思考和观点偏离了正确答案,也应让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见解不要急于评价,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思考,或者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修正和创造性的探索。

(三)案例的总结评价

案例的总结与评价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一般要求以教师为主导来完成。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成绩评定,指出不足,并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提高性的讲授。对案例的总结评价,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动学生有序地进行。例如,根据讨论观点的分组情况,给每一个观点的代言人提供演讲的机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主动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马中.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0.

[2]LAWRENCE P R.T he case methods of instruction i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10-29.

[3]左玉辉.环境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2.

[4]TIETENBERG T.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45.

猜你喜欢
经济学案例理论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简明经济学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