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导师作用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2010-02-12 00:47王襄平李俊清孙艳玲
中国林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学术

王襄平 李俊清 孙艳玲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提出,社会各界开始持续关注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建设这一重大问题。提升国家的科研创新能力需要科技教育界的共同努力,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根据《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2008年全国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已达128.3万人。数量众多的研究生不仅是当前我国科学研究的生力军,还是未来国家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后备军[1]。

然而,当前我国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状况并不乐观。2004年对我国34所重点高校的84名博士生导师的问卷调查显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在博士生所存在问题中位居首位。此外,另一项针对全国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研究也认为,“创新性是我国博士学位论文最薄弱的环节”[2-3]。因此,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这不仅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直接地影响到我国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

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涉及国家投入、教育宏观政策、教育体制、外部环境、培养单位的举措、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等各个方面[4]。其中,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实施主体和主要责任人[2],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来指导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强化导师作用、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论题进行了探析。

一、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要从提高研究生导师的科研创新素质抓起

导师自身创新素质的高低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科研创新的规律来看,导师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获得了一定的创新性认识;而研究生在知识积累、科研经验和科学洞察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钻研,实现科研上的创新。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来看,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规律归纳等各个环节无一不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以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为例,研究生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科学分析,并找出创新性科学问题的。可见,导师科研素养的高低将决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是否有创新性。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作为导师长期科研创新历程的一个环节,其是否能取得学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认识和研究思路是否具有创新性。因此,不能单单从研究生自身的角度探讨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必须高度重视导师的科研创新素质。这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名师出高徒”正是这个道理。

笔者认为,努力提高导师的科研创新素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自己都没有多少创新成果的导师能够培养出有很强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研究生导师应首先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努力打好自身的学术底子,准确把握学术方向,提高科研创新素质,成为研究生治学创新的榜样。当前,除了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外,高校还要通过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提升研究生导师的科研创新素养。

一是高校要由单纯重视研究生教育的硬件建设转向重视培养研究生导师创新素养等软实力建设,培养真正的学术“大师”;要通过适当为研究生导师减负,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创新和研究生的培养。

二是高校要加强研究生导师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倡建立导师组,吸收一些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参与对研究生的指导,在实践中锻炼导师的科研创新素养。

三是高校要建立包括科研创新素养指标在内的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对导师的业务水平、科研情况以及培养研究生的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同时,对科研素养高、培养能力强的导师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不合格的导师实行淘汰制,从而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整体素质。

二、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要坚持分类管理、因材施教

当前,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研究生数量急剧增长,研究生来源更加多样化,研究生的入学动机和职业发展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这导致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更加复杂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研究生导师掌握的科研资源却较为有限。从实际出发,如果把全国100多万博士、硕士研究生全部培养成创新型科研人才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因此,需要导师在做好研究生统一规格教育的同时,从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类管理、因材施教,对有科学研究热情、学术态度端正并具有创新潜力的研究生实施重点培养。

(一)对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前景的研究生,要有效地激活并保持其科学创新动力

科学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热情本身就是创造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进行创新性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科学研究是一项十分艰苦、甚至繁琐和枯燥的工作,不仅要求研究者怀有探索未知的强烈好奇心,还需要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所以通常国际高水平实验室在招聘高层次人才时,都要求应聘者对研究事业具有“雄心勃勃(ambitious)”的特质。

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的“言传”方式不同[5],更多的是通过导师在科研实践中的“身教”,以使学生逐步体会和领悟。导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研究生安排一定的科研任务,使学生在参与乃至承担重要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得到言传身教。导师言传身教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在文献阅读过程中,导师通过指导研究生阅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路的最新文献,让学生去体会前沿的学术思想;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导师通过指导研究生对自己提出的实验方案进行不断的修改和讨论,使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导师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积极引导其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其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耐心,迅速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二)要积极探索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新模式,为研究生专心学术研究创造条件

对研究生中的科研骨干,导师应为他们提供助教、助研等实践岗位,创造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机会;应通过与国内外本学科著名实验室联合培养、短期合作研究等形式,选送他们到高层次的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导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对自主性强的学生,重点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对自主意识不强的学生,则需要全程关注并予以指导。

(三)要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努力培养优良的学术作风

严谨的科学态度是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等学术浮躁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导师要在指导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对其加强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注重修炼德行比成为专才更为重要,进而能够潜心研究,并维护学术尊严。

“分类管理、因材施教”还应对志不在于科研工作的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导师要充分发挥科研实践的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功能,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工作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意志品质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导师可以发挥这部分学生的特长,让其参与实验室管理、财务管理、仪器设备选购等科研管理工作,注重培养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此外,导师可以允许这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用一定的时间为将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要把握各个环节,加强科研基本功的训练

严格的科研基本功训练是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极为关键的内容。科学创新是在严格的规范内进行的创新,这些规范包括基本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研究方法、扎实的实验技术、严谨的论文写作范式等。遵循这些规范,实际上就是继承前人行之有效的科学思想方法。

然而,从一些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新入学的研究生在科研基本功方面往往缺乏足够的训练。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学术论文的写作水平较低:论文的逻辑结构混乱,研究目的、意义、方法、结果、结论等混淆不清;没有掌握正确的论文写作方法,研究引言不到位,研究方法的介绍不全,研究结果只注重表面现象而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5];包括参考文献格式在内的论文基本格式也很不规范。此外,不少研究生对实验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比较欠缺,从而影响了其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鉴于这种情况,导师必须将科研基本功训练列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文献综述、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技能锻炼、数据分析、规律总结、论文撰写等各个科研环节上,指导学生进行严格的科研基本功训练。

(一)强化研究生文献检索和研读能力,拓展其学术视野

良好的文献检索和研读习惯有助于研究生提高研究的起点,发现更好的科学问题;也是做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导师要加强研究生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根据研究的课题有意识地广泛查阅、研读国际学术刊物上相关的高水平文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现有知识向主动了解学术前沿转变,通过学习借鉴这些高水平文章严密的逻辑思维、规范的实验方法、严谨的实验设计、创新的思维方法等,重点掌握国际上前沿的科研思路(idea),不断增强学术的敏锐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创新思路。

(二)严把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发表关”,抓好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产出

获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的研究性论文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导师应设定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标准,实行目标管理,给与学生一定的压力,以促使研究生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个科研环节,并努力追求创新。

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目前存在的部分研究生热衷于发表综述性文章的现象值得警惕。笔者认为,研究生以综述性文章替代研究性文章,使自己在提出科学问题、实验设计、数据测定、数据分析、规律总结、研究性论文撰写等环节上疏于训练,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风的树立是极为不利的。一般而言,在主流的国际学术刊物上,综述文章多由在某一研究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学者撰写。这是因为撰写综合评述类型的文章,需要在所研究领域有长期的工作基础,对相关的科学问题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并能提出创新性见解,而绝大多数研究生尚不具备这种素养。因此,作为研究生导师,要严格限制研究生发表综述性文章,要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研究,多发研究性文章。

总之,研究生是国家科技事业未来的栋梁之才。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综合性工程。研究生导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同时,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受到教育宏观政策、教育体制、外部环境和研究生自身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系统性思考、提出综合性举措,并加以实践验证。

[1]李志辉,张日清,何方,等.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2):45-48.

[2]董泽芳.博士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5):51-56.

[3]骆四铭.关于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8):81-85.

[4]常新华,贾黎明.研究生教育资源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5):46-50.

[5]孙朝.研究生创新能力特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8):62-65.

[6]宋如华.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3):62-64.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学术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V eraW an g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