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类高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探讨

2010-02-12 00:47
中国林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规划规划

李 飞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一、解答“三个什么”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目前,在我国21世纪城市大建设、公园绿化美化活动大发展时期,风景园林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认为,应在建立和谐发展的城市、促进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目标指导下,培养着眼于城市发展的宏观目标,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城市协调发展建设活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公园设计、绿化设计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培养做好一个公园、一块绿地的设计人才。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改革的力度,尤其是从教学方法上深入进行研究,转变学生消极学习的态度。

在全国风景园林专业中,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生在专业学习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可以说,对于有关绿地、公园等设计方面的内容把握得非常好,美中不足的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于城市这种比较抽象的、宏观的事物的理解还需深入。在学习“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畏难情绪,认为城市规划设计的知识太多,又没有什么应用的机会,难以灵活运用其中的知识点。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不爱听、不愿听到非常想了解,非常想听呢?我们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提出了解答“三个什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解答“三个什么”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三个什么”,指的是“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也就是利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重新组织自己的知识构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重新组织安排各节课的教学课件,将课程教学转化为解答“三个什么”的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解答“三个什么”教学模式的步骤

(一)解答“为什么”的教学步骤——提出问题、引起重视

解答“为什么”这一问题,是在每个知识点前提出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重视,将整个课程教学的知识点串连起来,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

1.与以前所学知识相联系来解答“为什么”

第一个什么是“为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或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以前的教学模式最大的缺点是教师教完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是一盘散沙。不可否认,少数学生确实具备融会贯通的能力,自己能理出一个头绪,但是95%的学生由于初次接触城市规划类的课程,也是最后一次接触城市规划类的课程,大学四年并没有了解城市的学习环境,他们难以将所有知识点前后的关系整理清楚。这就启发了我们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第一步改革,设置一系列问题,问“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与前一堂课的内容及上一个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提出问题引出每个概念点,既使学生意识到重要性,也使他们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在讲解城市化时,首先提问“上节课学习了城市,这节课为什么要学城市化呢?”,然后讲解:“城市化的化是动词,拿众所周知的绿化美化进行类比,绿化美化就是使之变绿、变美,同理,城市化就是使之变成城市”,这就将这两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了,原来城市化就是一个转变为城市的过程,自然引出了对城市化的定义,而学生也对非常抽象的城市化的概念有个形象的了解。

2.与风景园林专业知识进行对比来解答“为什么”

必须与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对比来解答“为什么”。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是围绕风景园林设计来构架的,他们耳濡目染的是风景园林、绿地、城市公园等小尺度的城市要素,而他们接触城市规划课程的机会很少,对于枯燥的城市规划原理更是知之甚少。在进行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的介绍时,“大家将在下学期学习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课程,在城市道路绿地分类中,分为一板两带、两板三带、三板四带、四板五带等4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道路横断面也是这样划分吗?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马上就明白这还关系到以后主干课程的学习,立即全神贯注地听讲。

(二)解答“是什么”的教学步骤——概念释义、引例分析

解答“是什么”这一问题,要在讲解基本概念时提出,目的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将概念进行解释,并援引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基本概念。

1.分解概念,诠释定语、名词,解答“是什么”

如果单纯地宣读概念,而不进行重要词语、定语的释义,学生难以理解概念的核心内容,概念中的定语“是什么”,它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必须在解答“是什么”的过程中予以明确。在解答“城市化是什么”的过程中,要阐述“城市化是农业的土地和人口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和过程”这一基本概念,“农业”、“非农业”两个词就要加重语音。学生对农业都很清楚,就是第一产业,而对非农业有点儿概念但比较模糊,就必须对非农业一词进行解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通称为非农业”,通过这种对概念分解,诠释各种定语、名词,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用典型案例分析,解答“是什么”

必须适当援引典型的案例,进行细致分析,以求达到深入浅出、形象地讲解基本概念的目的,解答基本概念“是什么”。

(1)结合“案例教学法”分析,解答“是什么”

必须丰富课件内容,结合每个重要的知识点,使用案例教学法,以图片资料为主,弥补教材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素材,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获取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诠释基本概念“是什么”。在介绍“城市化的四个变化是什么”时,“如果从中观角度——城市整体的角度看城市化,又表现成什么形式呢?”,我们引用了大量的城市图片加以说明;继而又提出“如果从宏观角度——城市整体的角度看城市化,又表现成什么形式呢?”,我们引用了城市群案例加以说明;结合这些案例来阐述城市化的四个变化,这就将抽象的概念用具象的案例教学法解释清楚了。在授课中多采用大型招投标项目、大型规划设计项目中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具有典型性、美观性、艺术性、结构性等综合优点,能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有了解实际工程的机会。

(2)利用更生动的演示效果,解答“是什么”

单纯的引例分析,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PPT课件实例分析的动画效果演示,使解答问题的课内分析过程更加直观,并与每一个重要知识点相结合,将非常抽象的规划理论转化为直观的、感性的形式。例如,在讲解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时,提出“居住用地分类分级是什么,规划结构是什么,布局形态是什么”。其中,解答“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结构”时,我们将上海市居住用地规划结构图在PPT中绘制成能够飞入的一系列符号,并填充颜色,学生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能观看动画放映,取代了传统的用激光笔随手画圈讲授的方式,增强了教学效果。

(3)利用更直观化的课件,解答“是什么”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更容易接受那些微观的、直观的、艺术的图片的学习特点,采用大量的图片辅助讲授,增加图片含量,做到以图讲课,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重视理论内容的灌输。因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其他课程中接触城市的机会较少,更多的是接触园林、绿地、植物等图片的内容,因此,“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要想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喜欢学习,仅仅依靠系统化的PPT是远远不够的,仅仅依靠教师的描述也是不够的。因此,在新版的PPT中,依托大量的规划设计实例,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接触居住建筑的机会较少,对居住区居住建筑选型、公共建筑选型不太理解,因此,特别注重在讲授“选型平面”的时候,增加“选型平面”的建筑效果图,帮助学生理解平面与透视之间的对应关系。

(4)结合板书的规划结构简图,解答“是什么”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善于进行一个公园、绿地、园林建筑的微观设计,知道在设计开始的时候进行设计简图的绘制,但是对于如何进行一个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却知之甚少,需要有理性地了解并掌握这种方法。因此,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不仅通过PPT进行动画效果演示分析,还适当地通过黑板板书来绘制部分规划结构简图,使学生了解一个规划是如何构思的,促进学生对规划思路的把握,增加学生的兴趣。在“居住区规划结构”的讲述中,结合北京市某居住小区,在黑板上手绘一张规划结构草图,解释为什么要先画规划结构草图:它指导着下面要学习的道路系统、建筑群体、公共设施等的设计。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实际设计项目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5)用课堂讨论+调研,解答“是什么”

俗话说得好,“理越辨越明”。通过课堂讨论结合课后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生动地解答“是什么”的问题,又能够发挥其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口才、应变、思维能力,为培养合格的项目负责人打下基础。在讲解“柯布西埃的密集城市是什么”时,组织“城市是发展高层建筑,还是不发展高层建筑”的课堂辩论,教师做好对讨论的评价工作,点出学生在讨论中产生的闪光点,对他们敏锐地发现城市问题提出表扬,总结他们忽视的其他问题。

(三)解答“干什么”的教学步骤——启发思考、综合应用

解答“干什么”的问题是最关键的,因为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每个教师都期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然而,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分析完实例后,不思考、不联想,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学了基本知识是用来干什么的,如何利用概念来干点儿什么,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1.增加课件的系统性、逻辑性,解答“干什么”

解答“干什么”是基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全盘掌握上,不掌握所学知识中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做什么,就难以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原有《城市规划原理》教材没有按照非常清晰的脉络来编写,而且有的章节内容较多、跳跃度较大,对于城市规划专业三四年级的学生比较适用,但是对于接触城市规划比较少的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来说,比较模糊。在授课和PPT编制过程中,提炼并抽取核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进行教学,增加课件的系统化,做到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讲授,能够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系统把握课程的脉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总体规划、居住区规划分解为哪些基本的组成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是按照什么方法规划的?其规划结构是什么?布局形式是什么?每个子系统规划好后,又是如何形成一个规划的?需要进行什么调整?通过一系列规划设计方法与过程来解决上述问题,使学生充分了解整个课程的目的,并知道所学知识是用来“干什么”的。

2.由理论型教学转变为方法型教学,解答“干什么”

传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更重要,给学生黄金不如传授给学生点金的方法。因此,改变传统教学中强调理论教学的方法,转向强调让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编制内容、过程、方法的方法型教学,不仅要重视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分类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将城市规划的规划组织结构、布局形态等规划方法传授给学生,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充分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并做到灵活运用。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而言,方法型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是使学生能做一个总体规划,而是使学生拿到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时能够自己分析其规划目标、规划结构、布局形态等内容,也就是能充分理解和把握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的精髓。这样,使他们在做绿地系统规划、公园设计时能很好地运用城市规划的知识,在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下进行工作。

3.增加“参观型”课外实习环节,解答“干什么”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学生需进一步深入了解“怎样做城市总体规划”“怎样做居住区规划设计”等规划方法,增加参观型的课外实习环节。通过应用社会资源,完善课外实习环节,拓展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例如,参观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参观北京市新建的居住区等,通过对直观的规划实例的调查、访问、参观,使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居住区规划有感性认识。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课堂讲述的规划理论与方法,深入了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居住区规划的现状和特点,强化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理解宏观概念。

4.增加“双向型”课内实践环节,解答“干什么”

为了调动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启发学生了解城市、居住区等宏观概念的探索精神,增加“双向型”的课内实践环节。“双向型”的课内实践环节可以依托学校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观看图书馆网络资源上的视频资料后,对此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城市化、城市环境等有直观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堂上抽象的基本概念和城市规划设计过程。

此外,“双向型”课内实践环节还通过课堂启发、讨论、实例分析作业等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科学思维,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一厢情愿的安排,走向通过课堂讨论、观看视频资料等形式的自主学习,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参观城市总体规划展览、居住小区以后,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介绍自己的参观心得,教师在每组学生介绍以后进行总结,使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有继续学习的热情。

5.以“实践型”课程设计环节,解答“干什么”

面向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开设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没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课,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产生学生在上课期间能够掌握工程规范,一旦课程结束,就还给老师的现象,学生也不会应用规范进行工程设计。因此,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布置一个课后独立的课程大作业——居住区规划,基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特点,通过设计、制图、查阅规范与灵活运用课堂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应用规范的设计能力。设计能力包括: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运用规范解决实际工程设计的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选题要求注意以下问题:该作业按照居住区快题设计的成果要求来完成设计,题目的选择可以是真题假作或真题,有实际工程项目的背景,结合教学适当进行加工,符合学生能力要求,以多层居住小区进行设计,而去掉高层的设计内容。学生感到是真刀真枪的设计,兴趣浓厚,更有责任感和兴趣去参与设计。

基于长达8年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实践,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了解答“三个什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在教学中,使教师从“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学生也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对课程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1]宋维明.高校教学改革◦探索◦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陈秉钊.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C]//许学强.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教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王芳.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双语课程改革方案[C]//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社会的需求◦永续的城市——2008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马放,崔崇威,任南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8(4):15-17.

[5]冯博琴.多媒体上课六要素和四大忌[J].中国大学教学,2008(2):3-5.

[6]贾良定.努力做一位既受尊敬又受欢迎的老师[J].中国大学教学,2008(2):12-13.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城市规划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