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林业发展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

2010-02-12 00:47杨铁滨
中国林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林业森林工程

薛 伟 辛 颖 杨铁滨 邢 涛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森林工程专业是以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应用性专业。在林业“两大体系”(即完备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的建设中,森林工程专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两大体系”建设的结合点和交汇点[1]。

随着世界和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国在新时期对林业的发展提出了崭新的宏伟蓝图,对森林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森林工程专业要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高素质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3个文件《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所面临的挑战,提出高等教育应从体制和教育改革等各方面作出响应,并向世界宣布了国家、社会、高等院校本身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将要采取的优先行动框架[2]。

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个文件所阐述的21世纪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进行归纳分析,根据我国高等森林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各高等院校森林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针对林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结合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专业2003、2005、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程中的经验和体会,笔者提出新形势下制定高等院校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一、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我国高校森林工程专业的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的森林工业专业和80年代的森林采运专业。其课程体系是在前苏联森林工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的[3]。20世纪50年代,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的木材,林区亟待开发建设,所以森林工业专业的专业面窄,课程体系结构简单,专业知识单一,只限于采伐—运输—贮木等生产作业程序方面的知识。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稳步、快速、持续发展的阶段。随着林业改革的逐步深入,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以林业生态建设为基础推动林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森林工程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院校的森林工程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所培养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使许多高校相继停办了该专业。因此,笔者认为,高等林业院校的森林工程专业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进行调整,走出一条适应新时期现代林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之路。

(二)人才培养方式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

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导致实验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所以森林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相对较弱。以往的森林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生产实习的时间相对不足;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深度不够,且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不能与林业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科研能力较弱,达不到专业人才培养和林业企业的要求。同时,高校与林业企业的合作不紧密,也使学生缺乏参加生产实践的机会。实践教学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较弱。当代林业企业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团结、合作、奉献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这就要求高校所培养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应具有社会交际能力,即拥有人文知识、法律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而森林工程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很少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人才的实践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林区的建设需要大量具有多学科知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同时,由于我国林区都处于偏远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林区建设的覆盖面广,所以需要大量工程技术、土木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等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而森林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属于“面宽”“点多”的类型[4],以往的人才培养体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很难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二、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遵循针对性原则,主要包括静态性、动态性和多样性3个方面。

保持静态性,就是要保留森林工程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反映森林工程学科专业特色的特色课程。

坚持动态性,就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对森林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修改完善,用新技术、新理论更新、充实森林工程专业课程,以适应社会、经济、行业发展的要求;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根据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对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予以修改和调整;要对劳动市场、新的就业领域和形势采取相应的积极态度,根据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使课程和学习安排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注重多样性,就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对象、不同的学习个体,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结构编制等方面,形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二)开放性原则

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遵循开放性原则,主要包括加强高校内部的开放以及高校与国际的交流。

首先,强调高校内部各个学院间、国内各个高校间以及高校与其他教育组织间、国际范围内各高校间以及高校与其他高等教育部门间在课程编制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我国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遵循国际合作原则,践行跨国界交流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观点,通过形成合作伙伴公平获益的关系,加强与林业发达国家高校森林工程专业的联系,使国际合作精神贯穿于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

其次,在森林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要设置“当代科技热点”课程,内容根据本专业最新科技热点临时选定,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讲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本行业的最新科技动向;同时,除了要求各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及时反映本课程领域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外,还应重点加强双语课程教学,增加双语教学课程,尤其是在讲授专业课时增加双语教学的比重。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现代社会正从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不仅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应变、适应和发展的能力。因此,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也就是说,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仅要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树立,而且要有利于课程体系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开设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和激发兴趣的课程,增强课程内容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并有选择地让学生参与有关科研项目的讨论、参与教学评估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主动性、进取心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等学习品质,使学生将来在现代化工作环境中更有信心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市场性原则

近几年,我国起重运输机械行业发展很快,起重运输机械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同时,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重型机械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起重运输行业的发展对高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遵循市场性原则,根据市场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予以修订和完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是以木材为主的物料搬运,包括物料起重和物料运输。所以森林工程专业在起重机械和运输机械的设计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

为了适应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要,自2003年起,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森林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起重运输方向制定,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森工机械和起重、运输机械的设计、制造、控制、运用及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河南卫华集团和天津起重设备公司等起重制造企业签订了建设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的协议,为学生提供运用专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具有在起重、运输机械生产企业从事设计、制造、销售等工作的经历。因此,近年来森林工程专业(起重运输工程方向)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情况较好,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2%以上。

(五)专业性原则

森林工程作为工科的一门应用学科,专业性很强,人们对其专业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制定全国森林工程专业的标准时提出:“森林工程学科是以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5]由此可见,森林工程学科的内涵己经由原来狭义的以森林采运和林木加工为研究对象,转变为广义的以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最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研究对象。因此,森林工程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其专业特点。

森林工程专业的业务范围覆盖了土木工程、机械设备、森林作业技术、森林生态与环境建设等内容,具有一般工程技术专业的属性,所以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6]。这就要求森林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设置要避免内容过专、分类过细、学时过多;同时,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减少理论课的总学时,增加实践课的学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7]。

总之,在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针对性、开放性、可持续发展、市场性和专业性是森林工程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森林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符合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1]林涛.关于森林工程专业发展的思考[J].森林工程,2002,18(3):11-12.

[2]张志杰.新时期高校课程编制的指导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2(4):107-108.

[3]程雨梅.关于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发展对策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3(7):46-47.

[4]林涛,李云成,詹静.森林工程专业发展思考[J].森林工程,2008,24(6):92-94.

[5]郭克君.浅议森林工程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进程[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7,35(7):10-12.

[6]辛颖,薛伟,王立海.森林工程涉外森林开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3):9-12.

[7]朱永林,曹军,董希斌.森林工程专业新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6,24(6):24-26.

猜你喜欢
林业森林工程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子午工程
哈Q森林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