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举隅

2010-02-11 07:48:19王和春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5期
关键词:疏肝理气嗳气浅表性

王和春

1 肠易激综合征

宋某,女性,46岁。2006年8月16日初诊,自述腹泻反复发作3年,大便每日3~5次,时稀时溏,伴少许黏冻;自觉右胁肋区时有不适感,脘闷腹胀,腹痛时作,嗳气肠鸣,神情抑郁,睡眠不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证属肝脾不和。治宜疏肝理气,健脾止泻,解郁安神。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5g,川芎 10g,香附 12g,枳壳15g,白芍 20g,甘草 10g,白术20g,茯苓15g,陈皮15g,合欢花15g,夜交藤30g。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服药5剂,大便每日2次,黏冻消失,右胁不适及腹痛减轻,睡眠好转,仍有腹胀肠鸣,脘闷嗳气,继服10剂,大便每日1次,除偶见嗳气肠鸣外,余症均除;继服14剂,诸症皆消。

按: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当责之于情志失调,恼怒伤肝,木失条达,气血郁滞或肝气横逆,乘犯脾胃,脾胃不和,气机不畅,导致腹痛腹胀;肝气横逆乘脾,脾运失健,则成泄泻。拟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加入合欢花、夜交藤解郁安神。诸药配伍,使肝气得疏,脾气得和,气行络通,标本兼顾。

2 头痛

张某,女性,42岁。2008年3月21日初诊。因头痛反复发作1年,加剧2d就诊。痛连两颞,胸闷心烦,嗳气频频,得嗳气则头痛缓解,腹胀纳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诊断为肝郁头痛;证属肝气上逆,巅顶经络受阻。治宜疏肝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枳壳15g,川芎10g,香附12g,白芍20g,甘草10g,陈皮15g,钩藤15g,延胡索15g,白芷10g,羌活15g,沉香2g。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服药5剂后,头痛减轻;继服上方10剂,诸症消失,病情痊愈。

按:头为诸阳之会,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也会于巅顶,内伤七情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巅顶,引起经络瘀阻而致头痛。治以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加入白芷祛风燥湿,通窍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钩藤平抑肝阳。药理研究表明,川芎、白芍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可改善局部血流量减少[1]。诸药配伍,共奏疏肝理气止痛之功,使肝郁得解,上逆之气得降,头痛自除。

3 慢性浅表性胃炎

韩某,男性,50岁,2008年12月2日初诊。胃脘部疼痛半年,经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症见胃脘部胀满疼痛,胃内嘈杂,纳差,舌质淡红,苔白,脉弦。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属肝气郁结,肝气犯胃。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化瘀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白芍20g,川芎10g,香附 15g,甘草 10g,枳壳 15g,陈皮 15g,佛手 15g,半边莲 15g,砂仁10g,鸡内金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服药10剂后,胃脘痛减轻,腹胀减轻,食欲增强;继服20剂,诸症皆消。

按: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痛”、“胃痞”范畴,多与饮食不节、或情志不遂有关。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横犯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气机不畅,气血阻滞,拟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行气止痛。加入佛手、半边莲增加理气消痞,清热止痛之功,砂仁、内金增加理气消食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具有镇痛,抗炎;白芍具有解痉、镇痛、抗菌作用[2]。诸药合用,使土得木而达,故取得较好疗效。

[1]叶显纯,孙文忠,主编.中药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74~175.

[2]林刚.洪善贻从肝论治脾胃病学术经验初探[J].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2):514 ~ 516.

猜你喜欢
疏肝理气嗳气浅表性
嗳气不断,需要好好调理
海峡姐妹(2024年4期)2024-04-16 05:50:14
李郑生论治嗳气经验
姚淮芳应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法治疗汗证经验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健康管理(2017年3期)2017-04-20 16:00:24
疏肝理气清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疏肝理气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研究运用进展
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 20:29:55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