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焱,胡亚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健康长寿是人类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和美好心愿。尽管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诸如先天遗传、社会自然环境、医疗水平、个人营养状况等,但是能否真正懂得并运用养生之道,是影响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一书中,包含着大量养生学的思想与主张,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迄今仍然具有珍贵价值和指导意义。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指出“天年”为天赋年寿,即人类的自然寿命。《尚书》有“一曰寿,百二十岁也”,人类的自然寿命数应该是120岁。《内经》也认为只要掌握并正确运用养生之道,人类就有希望活过百岁而体健无病。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性成熟期推算法认为,生物的自然寿命约为其性成熟期的8~10倍,而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岁 ~15岁,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12岁~150岁;生长期推算法认为,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约为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为20岁 ~25岁,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00岁 ~175岁;细胞分裂和分裂周期推算法认为,人体细胞在体外分裂传代50次即不能再分裂繁殖,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约为2.5~3.0年,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25岁 ~150岁;按照俄罗斯国家健康研究所节律研究室主任沃尔科夫提出的地球生物钟理论,人的自然寿命为280岁;还有人认为,人的怀孕期为266d,以自然界在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或组织的变异时间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应是 167 岁[1、2]。
养生首先要懂得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节人体的阴阳,这是在“天人相应”观指导下提出的整体调摄原则。《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自然界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而人体对这些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反映出各种不同的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因此客观正确地认识自然规律,按照四时阴阳的变化及寒暑季节的更替顺时养生,能够有效强壮人体的正气,避免有害邪气侵袭人体而发生疾病。并根据一年四季中阴阳变化规律及气候变化对人体阴阳气血的影响,分别论述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养生法则。
即运用各种修身养性的养生方法来调和人体,使人体阴阳气血保持协调。术数,指古人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包括导引、按跷、呼吸吐纳、七损八益、气功修炼等,是对养生方法的总称。强调养生保健需要有一些适当、正确的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方法。
即食入的五味食物及饮入的酒水饮品等,要有一定的节制。认为饮食五味对人体五脏有“养”和“伤”的双重作用,只有饮食五味摄入适度、搭配合理,才能化生精微,补充营养,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饮食五味有所偏嗜并摄入过量,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发疾病、危害生命的重要因素。
《内经》尤其反对过量饮酒,认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好)散其真”(《素问·上古天真论》),即过量饮酒会迷乱心智,人在醉酒后理智不清、纵欲狂欢,就会耗伤人体内的真精元气,损害健康。
提倡饮食养生要做到谷、肉、果、菜搭配合理,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藏气法时论》),节制饮食物的摄入量,讲究食物营养合理配餐,调和饮食物冷热适宜等,均是饮食养生中的重要方面。
生活作息要有一定的规律,即起居调摄。起居,指作息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内经》强调应当根据人体的生命节律安排作息时间。《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说明人体中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在一日之中是同步节律的。因此,人要随着自然界阳气的消长节律而动,日初阳气渐生之时,起床活动;日落阳气虚衰之时,人体中的阳气也相应收闭于内,就要停止劳作、减少活动和外出,以免损伤阳气、受到外邪侵袭,并一定要保证夜间睡眠的时间与质量。现代时间生物学已表明,人体的一些重要生命指标、生化指数、代谢水平甚至人的情绪,都是随着昼夜节律的变化而极有节奏地增减变化的,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能够使大脑皮质在机体内的调节活动形成有节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维护健康的必要保证。
《内经》强调生活作息应当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提出顺时调整作息时间的养生法则。
即不要违背常规劳作。劳,包括形劳、劳心、房劳所伤3个方面。合理的劳作,有利于疏通气血、活动筋骨、增强体力,但违背常规过度劳作,就会影响到健康。《素问·经脉别论》说:“故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过用,指超过常度,违反了事物固有的正常规律,以致筋骨肌肉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疾病。提出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阐述过劳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值得一提的是,过劳能够伤人,过逸也同样有害。过于安逸,会引起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筋骨脆弱,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受病邪。只有劳逸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才能保存正气,维持体内阴阳平衡状态,达到健康长寿。
《内经》从内外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人体养生的基本原则,即对外环境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内要做到“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和内外兼顾。
虚邪贼风,泛指一切异常的气候变化和外来的致病因素。外界的致病因素是可以防范的,即“避之有时”。并通过中医运气学理论总结出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性及其自然气候对生物体尤其是对人体的影响,运用五运六气自然之理,阐述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万物生长化收藏及生长壮老已的生化过程,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法、治疗的基本原则。运用中医运气学理论,可以预知不同年份将出现的气候变化情况及疾病流行情况,并根据不同时节的气候变化异常与否,来判断是否有虚邪贼风,从而指导如何预防外邪侵袭和养生保健,以及帮助分析病因病机和正确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由此而提出“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反映出《内经》以预防为主的学术观点。
“未病”包含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几层涵义。“治未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顺应自然、平衡阴阳,通过预先采取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临床上,可选择贴敷穴位、推拿、气功导引、太极拳、食疗调理等丰富多彩的“自然疗法”,使人增强体质,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或传变。治未病包含着预防为主、防微杜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医学思想,体现出《内经》重视生命的生存质量、提倡预防保健的科学主张。
《素问·上古天真论》比较详细地分析了人类出现早衰的原因:“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过量饮酒,会损伤脾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气血化生不足,就会导致后天失养,人体抗病能力低下引发多种疾病。酒醉后强行房事,会造成肾精损伤。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人的体能与智能都由肾所主,若肾精不足则人的体力和智能低下,出现早衰。经常生活杂乱无序、工作繁忙劳累、起居作息违背常规,或贪欲过度、狂欢作乐,会严重损伤人体精、气、神,导致阴阳失和、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多种疾病而致身体早衰。《内经》中强调损伤脾胃和肾精是导致人体早衰的根本原因,突出了中医学重视人体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胃的学术主张。
综上所述,《内经》中的养生学思想主张天人相应、内外兼顾、形神合一、动静结合、未病先防。对现代研究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人体科学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珍贵的参考价值。
[1]郭明章.谈人的寿命[J].教学参考,1995,(1):39-40.
[2]于建平,郑坚.人的寿命及其研究方法[J].生物学通报,2001,36(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