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红美
江苏省启东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启东 226200
香砂六君子汤见于《医方集解》,由香附、砂仁、半夏、陈皮、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之症。表现为纳呆、嗳气、脘腹胀满或疼痛、呕吐泄泄等症。笔者借先贤之成功经验,指导临床,用于治疗咳嗽、多寐、胃痛等症,均取得良好效果,兹介绍如下。
陈某,女,37岁,于2005年4月就诊,诉半月前因淋雨后出现咳嗽,痰多质稀色白,咳声重浊,晨起或食后咳甚痰多,咽痒,胸闷脘痞,食少,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中医辨证为咳嗽-痰湿蕴肺,拟予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治之。处方:制半夏10g,青皮10g,陈皮 20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0g,香附10g,砂仁10g,紫苑10g,款冬10g,白前10g,前胡10g,贝母10g,射干10g,炙草10g,炒莱菔子20g。五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五剂后诸症皆失。
按:咳嗽一症,《活法机要》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应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本病患者因淋雨外感湿邪,酿湿生痰,上逆为咳。方中半夏、白前、前胡、紫苑、款冬、贝母、炒莱菔子化痰、青皮、陈皮、香附、砂仁、茯苓理气祛湿,白术、党参补气,射干利咽,炙草调和诸药,药症相合,病获痊愈。
董某,男,78岁,于2009年6月就诊,诉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伴体倦乏力、胸闷、头昏重浊,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笔者视此人身体肥胖,平素喜食膏粱厚味,责之脾虚湿胜,痰湿阻滞,拟以健脾化痰除湿治之。处方:半夏10g,青皮10g,陈皮10g,白术10g,香附10g,砂仁 10g,薏仁20g,天麻10g,猪苓10g,茯苓 10g,党参20g,川朴 10g,姜竹茹 15g,山楂20g,生草10g,五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服药后头清身轻,多寐明显好转,继服五剂,诸症基本消失,嘱平素用香砂六君子丸调理。
按:《丹溪心法》云:“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本病患者素体肥胖,喜食厚味,故无形之痰流注体内,方中半夏、竹茹、天麻化痰,香附、青皮、陈皮、川朴理气,党参、白术补气,砂仁、薏仁、茯苓祛湿,山楂消油腻肉积,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组成,健脾化痰理气祛湿同用,使湿化痰消,诸症悉平。
马某某,男,65岁,于2007年10月就诊,诉上腹部隠痛不适3年,曾服用洛赛克、阿莫西林、吗丁啉等治疗,效不显。刻下:上腹部疼痛不适,食凉后加剧,得温后痛减,伴嗳气泛酸、食后饱胀,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细,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气滞湿阻,予以温中理气,健脾化湿治之。处方:高良姜10g,香附10g,半夏10g,青皮10g,陈皮10g,白术10g,砂仁10g,寇仁10g,党参20g,茯苓10g,沉香10g,煅瓦楞10g,山药20g,鸡内金20g,炙草10g。五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服药后疼痛明显好转,再服五剂,诸症皆除,得效续进,连服一月后停药,随访一年未发。
按:《医学正传·胃脘痛》云:“胃脘当心而痛……未有不由清痰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医学正传》云:“……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本患者胃痛已久,遇冷加剧,用高良姜、沉香、白芍温中散寒止痛,半夏、青皮、陈皮、砂仁、蔻仁、白术、茯苓、山药、党参、香附健脾理气祛湿,煅瓦楞制酸止痛,鸡内金消食,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把温中理气、健脾祛湿融为一体,故病获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