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情况分析及防范

2010-02-11 05:13:07姚晓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1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病房精神分裂症

姚晓波

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行为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影响,WHO的资料表明,在一般人群中约有1% 的人死于自杀,其中94%的人有精神疾病史[1]。据有关资料记载,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率是一般人群的10~30倍,尤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居多。因此分析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原因,了解其自杀的临床特征,找出规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掌握自杀预防的要领和实施方法,将自杀企图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提高医疗护理安全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是精神科治疗和护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对我院1983年7月~2009年10月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有自杀行为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中,男35例 (72.92%),女13例(27.08%);年龄12~76岁,平均 (34.2±14.3)岁;文化程度:小学4例 (8.33%),初中9例 (18.75%),高中或中专31例 (64.58%),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4例(8.33%);婚姻状况:未婚13例 (27.08%),已婚28例(58.33%),离婚 7例 (14.58%);职业:农民 16例(33.33%),工人 14例 (29.17%),干部 12例 (25%),无业者6例 (12.5%)。

1.2 方法 从医院病案室中抽调所有自杀死亡病例,主要归纳分析自杀与病程、季节、疾病的关系,并对自杀的方式、时间、地点、工具,进行相关方面研究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自杀与病程 病程3个月~20年,其中在1年之内24例,1~3年12例,3~5年6例,10年3例,10~20年3例。病程在1年之内为50%,表明在疾病的初期是自杀的高危期,10年以上的患者疾病大多处于残留症状期,有的精神衰退,但也可在生活事件激发下自杀[2]。

2.2 自杀与疾病类型 精神分裂症13例,抑郁症21例,神经症7例,酒依赖5例,人格障碍2例。抑郁症占43.75% 居首位,精神分裂症占27.08%次之,因此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预防尤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为重点。

2.3 自杀与原因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被控制体验所致12例;抑郁症患者如遇到贫困、失业、失去所爱的人、与家人朋友争吵、断绝关系等原因所致19例;有自杀家族史6例;合并躯体疾病尤其是引起疼痛或残疾的疾病所致3例;酒精类物质滥用所致5例。

2.4 自杀方式 自缢28例,服药过量9例,吞食异物3例,跳楼5例,溺水2例,撞头1例。自缢占58.33%,其中,院内21例,假出院在家7例,主要是因为时机易选。护士的排班运行是相对固定的,有自杀意念的病人很注意观察护士在何时干何事,找出规律,便选择时机自缢。

2.5 自杀与季节 春季 (1~3月)17例,夏季 (4~6月)8例,秋季 (7~9月)15例,冬季 (10~12月)8例。以春秋季多见,可能与该季节病情易波动有关。

2.6 自杀工具 约束带21例,床单11例,衣裤带7例,药物7例,其他2例。所用之物均是病人的生活必须用品,将其撕成条状变成了自缢物,主要是因为用物易取。

2.7 自杀地点 厕所16例,洗漱间12例,病房门后6例,病房床头6例,坠楼4例,溺水4例。病情比较稳定恢复期病人,一般安排在走廊尽头房间离办公室较远,相对僻静,一旦病人病情波动易导致自杀。病人上厕所,护士以为是常事而未引起重视,时间稍长未见病人出来才意识到有自杀的可能。

2.8 自杀时间 午夜之后29例,清晨12例,中午7例。

3 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自杀行为往往难以预料,故此常引起一些医疗纠纷。因此对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的预防是精神科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组资料显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有如下临床特征,(1)性别:男性占72.92%,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在家庭、社会中所担负的责任较大,所承受的压力较高有关。(2)病程:在1年内的为50%,表明在疾病的初期是自杀的高危期,因为在疾病的初期,病人大多无自知力,加之焦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失眠、受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支配,往往容易出现自杀行为。 (3)自杀方式:自缢58.33%,精神科病房的管理方式多是封闭式的,病人的活动范围只局限在病房内,比较狭小,精神科病房窗户的特殊构造也为病人自缢提供了有利条件。(4)自杀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可能与内分泌调节失衡有关。依据上述临床特征提示,可采取如下的防范及护理措施。

3.1 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及自杀先兆 据文献提示[1]自杀者大约有80%曾有结束自己生命意向的表达。语言先兆: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生活毫无意义;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现在没有人来帮我;流露出无望或无助的神情。行为方面:抑郁、悲伤、精力缺乏、睡眠习惯的改变 (增多或减少)、食欲的改变 (增强或减少)、烦躁并激越、不能集中精力 (变得厌烦及坐立不安)、自残行为、变得不安或活动过多、有危险行为等。对这类病人要高度警惕,及时改为特级护理,严加防范,班班交接。发现有新的自杀企图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同时做好心理疏导。不定时的巡视病房,一般以15~30 rain巡视一次为宜,要采取“杀回马枪”的做法,识别患者对自杀的伪装。

3.2 加强服药监护 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对于服药而不见疗效者,应及时提醒医生检测其血药浓度,以便了解药物去向。试体温时,对严重抑郁症患者应做到手不离表,严防吞咬体温表。洗澡时要严防故意烫伤。

3.3 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3.4 做好心理干预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经常与其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3]。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活动,及时作好心理干预,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

3.5 对有自杀意图者加强护理 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如参加各种工疗和娱疗,护理人员必须在其身边不离视线,即使病情好转也不能放松警惕。特别应把已有防自杀医嘱和新人院患者作为严防目标。仔细询问新人院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中有自杀或自杀未遂者有参考价值,近期内有亲朋、同事、邻居的自杀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有启示作用。

3.6 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教育家属探视时除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外,还必须对带入病房的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保护带要严格交接班,严禁将医疗器械如针头、注射器遗忘在病房内。

3.7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墙壁和暖气,病人身体各处等有无药物或其他异物,各种危险物品是否放回原处加锁等。加强环境的安全,办公室、治疗室、更衣室、洗漱间、浴池、仓库的门均应随时关门上锁,办公室不得让病人随便出入,以防意外。室内的电源、电路要设在墙壁内或较高处,并经常检查是否安全。

3.8 提高安全护理和质量意识 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如无特殊情况不应随便擅自离岗,安全班必须跟病人在一起,对于有强烈自杀企图和行为的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并向其解释保护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合作。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的素质、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学会观察分析,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9 自杀的发生时间 以午夜之后发生频率最高,且成功机会最多,因此时夜深人静,值班人员少且又处于疲劳状态;其他在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等病房人员少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防范。因此,要加强巡视,下夜班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上班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不能在病房中躺、仰、卧、睡,以防病人趁此空隙进行自杀活动。

3.10 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由于自知力的恢复及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而使患者产生悲观、忧郁和自卑的情绪,此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并向患者和家人宣传精神病有关知识及防治原则,积极开展自杀防范科普宣传,加强自杀预测、预报和积极防治措施,提高对自杀有关的心理问题的识别和治疗水平,特别是对抑郁症和物质滥用的识别和治疗水平。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活的情趣,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综上所述,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与性别、病程、疾病的类型、季节等诸因素均有密切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医护人员应根据上述临床特点,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自杀先兆,针对病情及时给于治疗,并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排解消极自杀意念,树立自信心,培养生活的情趣,可以预防、降低病人的自杀率。另外,对精神病患者自杀的预防,单靠我们医护人员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干预,所以开展自杀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对降低自杀率,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翟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23—233,300—304,224—225.

[2]薛伟卞茜张海音,等.精神分裂症和自杀.上海精神医学,2006,18(5):306—309.

[3]沈鱼邨.精神病学,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28—1029.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病房精神分裂症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08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便宜的病房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9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