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俊涛
天津铁厂职工医院(涉县 056404)
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病患者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之一,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胃肠道表现。有效防治胃肠功能障碍是防止MODS发生发展,降低MODS病死率的关键[1]。对于胃肠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认为是由于胃肠黏膜屏障破坏引起。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对此机制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其中肠黏膜低灌流、氧自由基损伤、细胞因子作用为肠黏膜三大致伤因素[2]。近20年来,研究者对大黄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现就其在致病因素方面的机理研究综述如下。
研究认为[3],胃肠黏膜缺血、缺氧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基础。生理情况下,胃肠黏膜由于解剖上的缺陷,其表层供血较差,通常胃肠道可通过提高氧摄取来代偿,即所谓生理性“氧供非依赖性氧耗”。而在病理情况下,如严重休克、感染等,全身血流重新分布,内脏血流锐减,肠黏膜氧动力学呈现病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4]。胃肠黏膜因代谢障碍而糜烂、坏死,肠黏膜屏障破坏,造成肠源性感染而成MODS的动因[5]。陈德昌等[6]采用休克-复苏动物模型进行了大黄与胃肠道血流灌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休克-复苏后胃黏膜、小肠黏膜和肠系膜血流量明显下降,即使休克充分复苏也不能纠正胃肠黏膜的低灌注状态。应用大黄后,胃肠黏膜的pH值明显提高。而胃肠黏膜内pH值能正确反映胃肠黏膜的血流灌注和功能状态[7],说明应用大黄能明显改善危重症者胃肠黏膜的血流量,同时还避免了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分泌而加重脓毒症的可能。
在三大致伤因素中,氧自由基损伤最为重要,因为肠黏膜内富含黄嘌吟氧化酶,肠黏膜一旦发生缺血再灌注,即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氧化生物膜,引起严重上皮细胞损伤[2]。研究发现,大黄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8]。陈季斌等[9]用化学发光体系检测大黄清除多种活性氧的作用,并以抑制各体系光强度50%的大黄浓度(IC50值)作指标,结果在为O-2、H2O2全血吞噬细胞亚油酸脂质过氧化发光体系中,大黄的IC50值分别为6.0、95.0、7.5、28.0mg/L,显示大黄能清除O-2、H2O2和其他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卢文献等[10]也发现用大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时,大黄治疗组患者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大黄的抗氧自由基作用。
危重症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时,肠道细菌和毒素移位入血,激活肝脏枯否细胞,导致大量炎症细胞因子释放[11],促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的发生发展[12]。细胞因子网络由数十种细胞因子组成,在系统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13],但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IL)与SIRS及MODS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14]。
TNF-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可活化各种炎性细胞,同时可减低血管张力和心脏收缩力,增加血管通透性,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致热原[15],可导致机体发热。曲爱君等[16]发现,大黄能显著降低危重症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可有效阻止炎症介质的增高及其生物作用的发生,防止其介导的严重并发症。陈德昌等[17]采用大鼠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模型,检测血浆和肝组织内TNF-α浓度,不但证明了大黄能显著降低血浆和肝组织内TNF-α浓度,还证明了大黄可影响TNF-α的基因表达。张永和等[18]的研究也证实,大黄对TNF-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IL是细胞因子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介质,其正常表达有生理性保护作用的一面,过度表达又有病理性损伤的一面。与炎症反应有关的IL-1、IL-2、IL-4、IL-6和IL-28等均有促炎作用,对活化各种炎性细胞、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和产生急性期蛋白有促进作用[15]。多项大黄对危重病的IL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大黄后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IL-6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为大黄抑制IL提供了证据[18,19]。
此外,陈鸣宇等[19]发现,大黄对危重病者的降钙素原有清除作用,李新宇等[20]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大黄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过程一氧化氮(NO)和磷脂酶A2(PLA2)的影响,结果证明大黄可显著改善肠缺血-再灌注导致的低血压状态,明显抑制PLA2活性升高及再灌注期的内源性NO释放。上述研究均证实了大黄对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清除和抑制作用。
大黄可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泻实热、下积滞、行瘀结,还可改善微循环、荡涤胃肠内细菌和毒素,促进新陈代谢[21],改善肠黏膜低灌流,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细胞因子,以此机理而发挥保护胃肠黏膜屏障,恢复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
[1]宋秀琴,时兢,谢卫星,等.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5):289.
[2]陈德昌,景炳文,杨兴易,等.大黄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8):450.
[3]Schiessel R,Fell W,Wensel E.Mechanisms of stress ulcer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J].Gar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1990,19(1):101 ~ 120.
[4]陈德昌,景炳文,杨兴易,等.大黄对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21(1):24 ~26.
[5]Marshall JC,Christen NV,Meakitts JL,et al.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The“undrained abscess”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J].Am Surg 1993,218(2):111 ~ 119.
[6]陈德昌,杨兴易,姜兴禄,等.大黄对胃肠道血流灌注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7):515~518.
[7]Fiddiann-Green RG,Mc Goagh E,Pittenger G,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intramuralpH and other risk factors for massive bleeding from stress ulceration[J].Gastroe- nterology ,1983,85(3):613 ~620.
[8]袁正强.大黄的研究进展与危重病防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3):187 ~ 188.
[9]陈季斌,胡天喜.大黄清除活性氧的作用 [J].中国药学杂志,1996,11(2):71 ~75.
[10]卢文献,倪军,张三林,等,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7):655.
[11]徐文贞,徐焱.大黄治疗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7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0.
[12]Yao YM,Redl H,Bahrami S,et al.The inflammatory basis of trauma/shock associated multiple organ failure[J].Inflamm Res,1998,47(5):210.
[13]陈德昌,景炳文,李红江,等.大黄对危重症患者系统炎症反应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正 [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10):584~587.
[14]Hatherill M,Tibby SM,Turaer C,et al.Procalcitonin and cytoline levels:relationship to organ failure and mortality in pediatric septic shock[J].Crit Care Med,2000,28(7):2591.
[15]陈康,时兢,谢卫星.大黄防治危重病进展 [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1031.
[16]曲爱军,吴铁军,刘桂清,等.大黄对SIRS和 MODS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1):43 ~45.
[17]陈德昌,李红江,高春芳,等.大黄对烫伤大鼠肝脏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1):5~8.
[18]张永和,宋祖军,郭学刚,等.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血清TNF-α、IL-1及IL-6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2):1066~1067.
[19]陈鸣宇,宋秀琴.大黄对危重病患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8~29.
[20]李新宇,景炳文,陈德昌,等.大黄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和磷脂酶A2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2):71 ~75
[21]谢卫星,时兢.大黄在危重病医学领域内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273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