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硕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 广东东莞 523320)
现代囊外摘除术是一项是在现代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简称ECCE),具有低成本,低花费,快捷,安全有效,易推广的特点。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xtracapsluar cataract extraction),其含义是指撕去晶状体前囊中央部分,将晶体核娩出,吸净周边囊袋内的皮质,保留完整的晶状体后囊和周边的前囊。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主要优点是保留了晶状体后囊,便于植入和固定人工晶体。对于一些Ⅴ级硬核、角膜内皮功能差、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部分断裂者,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仍是首选方法。
术前要做全身检查,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病人应先控制基础病后再作手术;有条件时可在术中心电监护,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对于同时有眼部疾患者应慎重决定手术时机、方式或次序。术前应用全身或局部抗菌素以防感染。
术前眼部检查应包括视功能(光觉、光定位、色觉),眼的常规裂隙灯检查.眼压测定。对可疑有眼底病变,可作视电生理检查、眼的B超检查、黄斑功能检查等。对于曾做过眼手术者根据需要可做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测定。
根据以上检查,大致评价待手术眼的条件,估计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并为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危险因素做好准备。
现代囊外摘除术的适应证可为:单眼或双眼近成熟期白内障;后囊下混浊,视力不到0.3;晶体脱位及半脱位;高度近视的未成熟白内障;儿童期先天性白内障或外伤性白内障;眼内炎症控制后的白内障;影响眼压和眼内结构的外伤性白内障等。
降低眼内压:手术时造成一个理想的低眼压是作好囊外术的先决条件。在低眼压下手术要安全平稳,可减少术中并发症如玻璃体脱出,脉络膜上腔暴发性大出血等。为降低眼压我们采取球后麻醉后间断压迫眼球10m in,指测眼压T-2后进行手术,效果良好。
截囊:在角巩缘12点穿刺前房,注入0.1~0.3m L透明质酸钠保持前房深度,保护角膜内皮。截囊方式以连续或点状开罐式园形截开晶体前囊膜,直径约6mm大小,范围超过7mm以上易损伤后囊及晶体悬韧带。截囊时动作幅度不可过大,进针不宜过深,以免损伤后囊膜及引起晶体脱位。
娩出晶体核:截囊结束后用截囊针轻轻拔动晶状体核。使其与皮质分离,然后用圈匙压住l2点巩膜切口后唇,斜视钩轻压6点角巩膜缘,当晶体核在12点处虹膜前跷起,即将其赶出。娩核时防止压力过大造成晶体韧带断离,后囊破裂,甚至整个晶体同时脱出或核落入玻璃体腔内。核不易赶出时,注意排除切口是否过小,可用环形冲洗针拖出晶状体核。
皮质吸出,用注吸双管针头接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在保持前房深度的条件下将皮质全部吸出。此时要注意:吸力应与灌注压力平衡,若吸力过大,前房变浅或消失易吸破后囊膜;针吸口朝上,必要时可向两侧稍斜,绝不可将吸口转向后囊膜;注吸针尖端最好呈园球形,可防止刺破后囊膜或损伤角膜内皮;周边的皮质先吸住拖至瞳孔区然后再将其吸出,后囊膜抛光:后囊不透明时,可用抛光器或透明质酸钠注射针头在后囊上轻轻磨擦,然后用注吸针吸尽后囊膜上的混浊物以及前囊膜下的上皮细胞,以减少后发障的发生。
持续性角膜水肿(大泡性角膜炎),有赖于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中应避免器械和人工晶体接触角膜内皮,避免长时间冲洗前房;术后尽快处理玻璃体及其他组织与角膜内皮的接触,均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术后持续性角膜水肿的发生。
少量前房积血一般数天内自然吸收,积血充满前房伴高眼压则应立即进行前房冲洗。
术后的葡萄膜炎一般应用皮质类固醇、前列腺素抑制剂及散瞳剂等药物多能控制。白内障术后一旦怀疑眼内炎,应立即抽吸房水及玻璃体进行细菌或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用玻璃体切割器切除受累的玻璃体,并向玻璃体腔、静脉和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必要时将人工晶状体取出。
术后青光眼的治疗应局部和全身进行降压处理的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保守治疗无效时一般均采取手术复位,必要时更换人工晶状体。
YAG激光囊膜切开术是治疗后发障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激光切开时应避免损伤人工晶体;此外,也可用穿刺刀从睫状体平坦部进入眼内,将混浊及增厚的中央部后囊膜切开。
对视网膜并发症,如黄斑囊样水肿可应用消炎痛、皮质类固醇。而视网膜脱离者应当手术治疗。
[1]宋琛.手术学全集眼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4 5.
[2]何守志.白内障及其现代手术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96~97.
[3]盛耀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中华眼科杂志,1987,23(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