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 宋心仿
每当聊起蜂业,议论最多的当属对蜂产品市场的忧虑。养蜂人这样,蜂产品经营者也这样,广大消费者更是这样。大家的期盼是一致的,就是加大对蜂产品市场的监管与治理力度,进一步净化和规范蜂产品市场,让人们用上放心优质的蜂产品。
当前,我国蜂产品市场可谓产销两旺,尤其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追求健康的人越来越多,需要蜂产品的人明显增加,蜂产品市场空前活跃。但在购买蜂产品时忧虑重重,很多消费者总是担忧买不到好产品,担心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受害。对此,我奉劝广大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心,我国蜂产品市场总体是好的,多数产品是比较好的,可有选择性的购买使用。当然,我们也得正视蜂产品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蜂蜜市场:一是个别不法厂家或商人受利益诱惑肆意制假、售假,以果葡糖浆、麦芽糖醇等冒充蜂蜜,或冠以“蜂蜜膏”、“蜂蜜浓缩浆”等“美名”明目张胆地在市场销售;更有甚者,部分售假商贩用蜂箱作道具摆在街头路边,假冒养蜂人兜售“蜂蜜”,欺骗性很强,严重扰乱蜂蜜市场,也使养蜂人受害、蒙羞。市场上成熟蜂蜜较少,而经浓缩过的蜂蜜较多,“优质优价”没有得到贯彻实行。
2、蜂胶市场:蜂胶的神奇功能使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近几年新上了许多加工厂家,造成蜂胶原料紧张。有些人发现商机,研制成功“杨树胶”假冒蜂胶,以低价大量上市,满足了加工假冒产品者的需要,从而导致市场良莠不齐,充斥着的各种假冒伪劣蜂胶制品使得消费者无所适从。
3、蜂王浆市场:蜂王浆市场上假冒产品相对较少,质量问题主要是保鲜程度不够好,多数养蜂人流动放养缺乏冷冻设备,在野外取出王浆后一般在帐篷里存放几天,待积攒较多时再集中交售给蜂产品公司或收购点。而生产季节气温较高,每多存放一天其生物活性明显下降,使用效果降低。市场上个别品种癸烯酸含量极低,这很有可能是滤除过癸烯酸的劣质产品。
4、蜂花粉市场:蜂花粉市场上假冒的很少,主要问题不在采集生产销售环节,而在干燥过程及干燥方法。当前市场上销售的蜂花粉多为原颗粒,是自然晒干的,会导致其生物活性物质部分失活,营养成分与作用相应下降。
1、强化蜂产品市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对蜂产品市场现状与问题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强有力的解决措施,建议近期内开展“蜂产品市场专项整顿治理”活动,由质检、工商、经贸、农牧等多个相关部门参与,让中国养蜂学会和中国蜂产品协会的专家学者参加,在基层可吸收养蜂人或信誉好的蜂产品加工经营者参与。这项整治活动的重点要放在基层,可由国家相关部门联合行文部署,省级相关部门抓监督、促进度,市、县、乡相关部门具体抓落实,力求抓出成效。活动可分三阶段,一是自查自纠,二是抽查复查,三是整顿处罚。可设专项治理投诉电话,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对那些严重制假售假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在总结教训与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蜂产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从源头和根本上刹住蜂产品制假售假歪风,全面净化和规范蜂产品市场,力求使蜂产品市场得到根本性好转。
2、尽快完善和修改国家相关蜂产品质量标准:当前,我国蜂产品及制品的质量标准尚不完善,有些品种(如蜂蛹虫、巢蜜等)尚无国家标准,有些品种至今执行的是部颁、行业或推荐性标准,远没有强制性标准的制约力,导致一些不法厂商有隙可钻,纷纷自行制定企业标准,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明显存在无标准可依或约束力不强的问题,从而导致蜂产品安全问题突出。同时,有些产品虽有质量标准,但其中有些指标过于单一。例如《蜂胶》标准中的黄酮含量是主要指标,可该指标通过添加等方式即可人为提高含量,难以表明受检产品的真实品质。建议国家质检及标准部门予以重视,一是尽快制定完善蜂产品的国家标准,力求在近二三年内制定颁布全部蜂产品国家标准,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蜂蜡等主要品种,应制定颁布国家强制性标准。对已颁布尚有缺陷的标准要尽快修改、补充,确保各项标准及指标科学可行,以促使蜜蜂事业切实实现标准化,全面推动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全面净化蜂产品市场。
3、从源头着手狠抓质量安全:蜂产品质量安全应从源头抓起,重点应从各个生产环节着手,狠抓质量不放松。蜂蜜,应全面提升自然成熟度,通过价格杠杆等方式,积极鼓励引导蜂农生产成熟蜜,尽量减少或逐渐取消机械浓缩蜂蜜。抗生素及药物残留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蜂蜜、蜂王浆中抗生素残留时有超标,直接威胁蜂产品质量安全。要充分发挥蜂协、合作社的作用,教育引导养蜂人从我做起,认真搞好生产质量自律。全面执行产品安全溯源制度,使蜂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环节的相关人。蜂王浆保鲜尤为重要,重点应从生产、贮存环节抓起。蜂场应自备小型保温箱和远红外干燥箱,用于保鲜王浆和干燥蜂花粉,要做到及时交售,最好当天交售,最长不要超过3天。蜂花粉不要放在阳光下晒,没有专用干燥箱的,可置于透风的篷内或树荫下晾晒,避免阳光直射。
4、提高蜂产品价格,实行优质优价:在国外蜂产品价格相当高,而国内的蜂产品价格则比较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斤蜂蜜可抵2斤肉价,现如今1斤肉价可买2斤蜂蜜,没有体现出蜂产品的应有价值,严重影响养蜂生产的经济效益。在蜂产品收购过程中,38度与40度的蜂蜜价格基本一样,没能体现“优质优价”原则,挫伤了养蜂人生产成熟蜜的积极性。虽然与蜂农见面价过低,但中间或经销商层层扒皮收益颇丰,加上有些主产区的“市霸”欺行霸市压级压价行为,严重干扰着蜂产品市场及养蜂业的健康发展。特建议广大蜂农要形成共识:一定生产优质产品,相应提高交售价格,相信好产品一定会卖上好价钱;二是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与“市霸”、“压级压价”等行为作斗争,全面维护自身利益;三是发挥蜂业龙头企业的作用,直接与养蜂大户、合作社联系挂钩,自觉维护养蜂人的利益。特别是工商、质检、农牧等相关部门和蜂学(协)组织,高度关注蜂产品市场中问题与动向,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和欺行霸市不法行为,在积极引导消费的同时,全面净化蜂产品市场,适量提高蜂产品价格,这是提高养蜂效益,促进养蜂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