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光 刘 元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100078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风痱”病因病理的划分归属,还存在着争议。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把“风痱”归属“痿证”范畴,另一类把“风痱”划归为“中风”门类。由此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病因病理。笔者认为上述学术思想都欠全面。“风痱”这一证候,其临床表现正如张景岳所述:“风痱四肢不收,痿废麻木,行走及掌握不利,甚至不能步履”。以其发病卒然,病势疾速为其特点,故曰“风痱”。以四肢瘫痪为特征的疾病,目前多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中。经温习有关文献,结合临床体会,见“风痱”之候,多见于“痿证”的重症患者,或四肢瘫痪,多有肝肾精血不足,虚风内拢的病者。病变部位多累及阳明脾胃或肝肾精血,故笔者认为应视“风痱”为“痿证”和“中风”的一个特殊证候。正如名医秦伯未在《中医临证备要·下肢瘫痪》中把西医的脊髓炎、脊髓痨和中医的“风痱”列为“风痱为中风里的一个证候”一样。同样,“风痱”在“痿证”重症中,多表现或发展为四肢痿废不用,以至瘫痪,也屡见不鲜。临证以“痿证”的病因病理理论为指导,临床收效显著,已见诸多报道。对此,难道不应视“风痱”为“痿证”里的一个证候吗?此提法是否妥当,有待探讨。
下面就“风痱”的病因病理作一粗浅的探讨。“风痱”归属“中风”门类,在古医籍中多有记载。在《内经》中将“痱”与“偏枯”合在一篇论述,描述较详。《灵枢·热论》曰:“偏枯,身偏不用。”又曰:“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当今的《中医名词术语选释》更直截了当地指出,“风痱”属“中风”范畴,谓:“痱与废同义,指中风后出现偏瘫。”已故名医秦伯未在《中医临证备要》指出:“风痱为中风里的一个证候,本属四肢不能自主地随意调节,而主要是下肢不能活动。”持此类观点的学者,多认为“风痱”是因“肝肾精血亏损,尤其肾阴肾阳俱虚,因而筋骨失其濡养,兼见气化不及,虚风上拢”所致(秦氏《中医临证备要》)。另一类把“风痱”的病因病理归属“痿证”范畴。其一是根据“风痱”和“痿证”的特定概念。“风痱”的概念以四肢不收,手足软弱无力,四肢痿废,不能自主地随意调节,行走及掌握不利,甚至不能步履,以至四肢瘫痪之意。而“痿证”的特点为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内经》又把“痿证”分为皮、脉 、筋、胃、肉五痿,而以下肢萎软者,《内经》谓之“痿”。而“风痱”主要以四肢不收为其主要临证表现;而“痿证”临床表现更为广泛、复杂,其中也包括“风痱”这样以四肢不收的证候在内,故认为“风痱”应属“痿证”范畴。其二是根据“风痱”四肢不用的病因病理特征。《内经》多责之于脾胃。故《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用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也。”脾胃之脏腑疾患所致四肢不用,又分寒、热、虚、实之不同。言其实者,多见湿邪困脾,湿郁不化,合为湿热之患,湿热浸淫筋脉,影响气血运行,使四肢筋脉、肌肉失养,而致弛纵不收;言其虚者,多为脾胃虚弱,而致津液气血化源不足,四肢肌肉筋脉失其濡养,致痿废不用。治当“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如《类证治裁》谓:“四肢不收……脉缓有力,土太过也,当泻其湿,胃苓汤,脉细小无力者,当补其气,补中汤……”脾胃湿热者,当泻热祛湿;脾胃虚弱者,宜补其气血,“务使胃纳化生精微,五脏得所禀,以行血气,濡筋利机关也”。据此而认为“风痱”的病因病理与“痿证”的病因病理极相吻合。
持“风痱”为“中风”门类观点的学者,不赞成“风痱”归属“痿证”范畴。持这种观点的多为传统看法。他们认为,“痿证”病程多为缓慢、渐进的过程,很少有像“风痱”那样发病卒然,变化疾速的病势,而且“痿证”多为下肢萎软、瘫痪的较多,像四肢瘫痪的极为少见,在《内经》痿证门中未曾述及。所以,提倡“风痱”归属“中风”门类。诚然,“痿证”病势多为缓进,又多见下肢瘫痪或萎软。但病势急进的临床上也并非罕见,四肢萎软、瘫痪的也不乏有之,四肢瘫痪在痿证门中未曾论述,不等于没有该证。
持“风痱”属“痿证”范畴的学者,不同意“风痱”为“中风”门类的观点。持此观点的认为,“风痱”之病,虽冠以“风”字,而实则审其证毫无风象可见,求其因毫无其风可据。认为中风多为猝然仆倒,昏不知人,半身不遂(偏枯),口眼斜,语言謇涩。不可否认,“风痱”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收,其外观之风象不显。而偏枯,口眼斜,语言滞涩,又为“中风”的常见症状。然而,正如秦氏《中医临证备要》所言,“风痱”是“皆属肝肾精血亏损……虚风上扰”,“本之不足”。既是由虚风内动所致,也就是内风所引起。至于偏枯、口眼斜,语言謇涩,只是“中风”的病情轻重、病位深浅的不同,但皆为“中风症状之一”。“风痱为中风里的一个证候”,所言极是。
综上述观点,不难看出,把“风痱”划归“中风”或“痿证”,虽都有各自的理论根据,但又都过于偏执,不够全面。笔者认为,“风痱”一证在“中风”或“痿证”中都可见到,应作为“中风”与“痿证”里一个特殊的证候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