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梅
(湖北省潜江市园林镇卫生院耳鼻喉科 湖北潜江 433100)
本组的患者一共为60例,经检查之后诊断为鼻-鼻窦炎、鼻息肉。其中男患者有33例,女患者有27例;年龄为8~65岁,平均年龄为(30.2±3.01)岁;患者的病程多为3个月~16年,平均为(3.5±0.81)年。本组的所有患者临床上的表现为鼻塞、头痛、鼻涕较多、鼻旁胀痛等症状。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30例,年龄10~61岁;对照组共30例,年龄8~65岁。该2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以及病程方面经统计学的分析之后并没有出现任何明显性的差异(P>0.05)。
治愈:病症完全消失,通过内窥镜的检查发现窦口的开放性很好,窦腔粘膜出现上皮化,没有渗出脓性分泌物。
好转:病症有着明显的好转,通过内窥镜检查之后窦腔内的粘膜形成部分区域肥厚、水肿或者是肉芽组织,以及有少量的脓性分泌物。
无效:病症未出现改善,通过内窥镜检查术腔内发生粘连想象,窦口发生闭锁或者是狭窄现象,仍然有息肉存在,具有脓性分泌物。
1.3.1 治疗组 准备:患者在施行手术之前均进行常规鼻内窥镜检查和CT的检查,清楚鼻息肉的位置、大小、生长范围、原发部位以及骨质有无出现破坏,同时还要清楚鼻中隔有无出现偏差以及鼻窦炎等相关的并发症。与此同时还要及时的做好三大常规检查、生化常规、凝血4项、胸片以及心电图等各种理化检查并且还要积极的治疗并发症。在手术前的3d需要在静脉注射预防性的抗菌素。
方法:首先使用1%的地卡并混合麻黄之后对鼻腔进行表面麻醉,接着使用2%的利多卡因阻滞麻醉眶下神经和蝶腭神经。采取Messerklinger[1]手术方式,在内窥镜下将钩突切除掉,再将息肉摘除,接着至前向后开放筛泡、切除中鼻甲基板使后组筛窦开放、切除筛碟板主要使蝶窦开放。为了扩大上颌窦的自然口必须要切除鼻囟门,然后使额隐窝开放,手术结束的时候要在上颌窦腔内填塞碘伏纱条,在患者的鼻腔内要填塞凡士林的纱条。
治疗:患者在做完手术之后每天需要口服或者是静脉注射抗菌消炎的药物、泼尼松、黏液促排剂一直到手术之后的第15天,针对手术局部要喷洒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一直到手术后的第10周。患者在手术之后未出现渗血的情况,避免再填塞纱条。当患者的鼻腔内两侧内受损的黏膜靠近的时候,需要填塞可吸收性的纱条或者是其他的填塞物,主要是为了防止手术之后发生粘连现象。额隐窝处有较多的骨质增生被切除之后或者是在开放额窦的过程中造成了环形的损伤,可以在内防止硅胶片进行支撑、扩张。填塞在鼻腔内的塞物在2~3d之后需取出,间隔1d之后方可出院。
1.3.2 对照组 手术前的准备与术后的护理与治疗组一样。
手术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Wigand手术方法[2]。
本治疗的所有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的是χ2检验。使用PEMS 3.1医学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90例治疗组中,治愈的有77例;好转的有11例,无效的有2例,总的有效率为98%。90例对照组中,治愈的有62例,好转的有21例,无效的有7例,总的有效率为91%。
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治愈率和总得有效率进行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与传统的手术治愈率、好转率进行比较,有着显著性的差异(P<0.05)。
根据目前的采集的病史发现,患者均有出现头痛、鼻塞、多涕症状,其中有81例患者出现反复性的流脓涕,并且还多次在门诊施行常规性的鼻窦患置;本组中有50例患者的嗅觉逐渐降低甚至消失;有2例患者出现反复性的喷嚏流鼻涕,并且还伴发支气管哮喘;有1例患者反复性的出血。通过病史的采集和检验,发现部分患者还具有鼻息肉家族史,遗传性的鼻-鼻窦炎家族史等,尤其是过敏体质的患者。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鼻息肉的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它与传统的手术治疗鼻息肉的方法相比较具有损伤性小、无破坏鼻腔内的的生理功能、操作简单、手术的时间较短、安全、手术后的恢复时间短,在手术之后鼻息肉的复发率较低等优点。在鼻内窥镜下切除鼻息肉的同时施行筛窦开放术以及上额窦自然开口扩大术,在治疗鼻息肉的同时清除了鼻窦内炎症病灶,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鼻息肉的复发率。鼻内窥镜术在治疗切除鼻息肉的时候坚持的原则为:不损伤鼻腔、鼻窦生理解剖结构、保留其鼻窦、腔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将息肉切除[3]。
[1]闫舒,李娜,张念凯.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1033例临床疗效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4):344~346.
[2]但冬梅.鼻内镜鼻窦手术181例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8,2:45.
[3]白广平,李俊,董频.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80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22(3):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