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霞
(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461000)
2003年以来,我们自拟心肌炎合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79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55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心肺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心肌炎合剂组)79例,住院 61例,门诊 18例;男 61 例,女 18例;年龄16~54岁,平均 22.7岁;病程<6个月者 42例,6~12个月18例,>1年者19例。对照组(西药组)76例,住院67例,门诊9例;男59例,女17例;年龄 18~50岁,平均25.7岁;病程<6个月者 38例,6~12个月19例,>1年者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情况及危险性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嘱患者卧床休息;进食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食物;应用辅酶Q10、病毒唑、牛磺酸;期前收缩频发或有快速心率失常者,采用抗心率失常药物;心力衰竭时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同时给予心肌炎合剂1号,方药如下:金银花30g,连翘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 15g,益母草 20g,黄芪 30g,苦参、当归、党参各15g,甘草6g。上药煎汤至200ml,分2次口服,连服15天,适用于急性期的治疗。心肌炎合剂2号:金银花、益母草、当归、苦参、麦门冬200g,炙甘草20g。研末冲服,每日3次,每次5g,适用于1号方治疗后的患者和慢性病程患者,疗程2个月。
疗效标准:显效:症状与体征消失,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心肌酶各项结果恢复正常,并稳定半年以上者;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心电图有改善者、心肌酶结果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或心肌酶结果无改善者。
结果:治疗组79例,显效 56例,好转19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94.9%;对照组76例,显效29例,好转3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5.5%。治疗组中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学认为属外感六淫,风寒湿热搏于血脉,使心气受阻,导致气虚血瘀,痹阻心阳,故有“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含于心”之说。基于以上理论,我们自拟了心肌炎合剂治疗本病,效果较好。合剂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益母草有明显的减慢心率,增加心肌冠脉及外周的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对心肌的超微结构,特别是对线粒体有保护作用;黄芪补气,可提高呼吸系统免疫力,预防感冒;当归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微循环;苦参能改善心肌细胞膜K+、Na+的传导,使心肌的应激性降低,延长绝对不应期,由此能抑制异位起搏点,防止和治疗心律失常,有人认为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奎尼丁样效应;党参有扶阳益气,增强心脏功能,防止心衰或泵衰的功能;炙甘草和中益气。心肌合剂是遵照中医药理论和西医理论而立的有效方剂,用于临床,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