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续释*

2010-02-10 06:56王彦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晋书大词典

王彦坤

下面考释的30个辞书未收《晋书》词语,根据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所引《晋书》书证后括号内的数目字,代表中华书局1974年版《晋书》的页码。

1.抚综

治理。卷32《后妃传下》:“伏愿陛下抚综万机,厘和政道,以慰祖宗,以安兆庶。”(977)

按:“抚综”为同义复词。“抚”有治理义,并见于《汉语大字典》及《汉语大词典》,其例如曹操《请爵荀彧表》“研精极锐,以抚庶事”,《梁书·萧坚传》“终日蒱饮,不抚军政”。均是。“综”亦有治理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略考其事,综其终始”,张铣注:“综,理也。”又《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进思才淑,傍综图史”,李善注引王肃《周易注》曰:“综,理事也。”张铣、李善均唐代人,因避唐高宗名,讳“治”言“理”,实亦谓治理也。

2.告谢

“死”之委婉语。卷6《元帝纪》:“闰月己丑,帝崩于内殿……终于下陵上辱,忧愤告谢。”(157)

按:《说文·言部》:“谢,辞去也。”告谢犹言告辞,然此非暂别,乃谢世也。《汉语大词典》有【告谢】词条,凡三义项:①辞职;②古指官员受职后入朝谢恩,又称中谢;③犹请罪。均不及此。

3.固吝

独揽,霸占。卷69《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固吝山泽,为京口之蠹。”(1846)

按:《礼记·曲礼上》“毋固获”,郑玄注曰:“欲专之曰固。”孔颖达疏亦曰:“专取曰固,争取曰获。与人共食不可专固独得及争取也。”又《方言》卷10:“荆汝江湘之郊,凡贪而不施谓之亄……或谓之吝。”故“固吝”合而可以表示“专固独得、贪为己有而不施”义,“固吝山泽”犹言霸占山泽。此外,“固吝”尤常用于表示“吝啬,舍不得”义。如《旧唐书·毕构传》:“昔闻当官,以留犊还珠为上;今之从职,以充车联驷为能。或交结富豪,抑弃贫弱;或矜假典正,树立腹心。邑屋之间,囊箧俱委,或地有椿干梓漆,或家有畜产资财,即被暗通,并从取夺。若有固吝,即因事以绳,粗杖大枷,动倾性命,怀冤抱痛,无所告陈。”[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并如此。

4.光懋

盛大美好。卷10《恭帝纪》:“咨尔大司马、琅邪王,体自先皇,明德光懋,属惟储贰,众望攸集。”(268)卷64《简文三子·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夙令光懋,乃心所寄,诚孝性蒸蒸,至痛难夺。”(1736)

按:“光”通“广”,其义“大”;“懋”通“茂”,取义“美”。《尔雅·释诂上》“熙,光也”,邵晋涵正义:“古者光、广二字通用。”《易·谦彖传》“谦尊而光”,王引之按:“光之言广也,大也。”①见王引之《经义述闻》卷2《周易下》“谦尊而光”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2页。又《书·仲虺之诰》“德懋懋官”,蔡沈集传:“懋与茂同。”《诗·齐风·还》“子之茂兮”,毛传:“茂,美也。”《后汉书·章帝纪》“乌呼懋哉”,李贤注:“懋,美也。”

5.轨素

谓行为规范、德行纯朴。卷83《袁乔传》:“子方平嗣,亦以轨素自立,辟大司马掾,历义兴、琅邪太守。”(2169)

按:[汉]贾谊《新书·道术》曰:“缘法循理谓之轨。”《释名·释采帛》曰:“素,朴素也;已织则供用,不复加巧饰也。又物不加饰,皆目谓之素。”又《晋书·蔡谟传》载:“前司徒谟以道素著称,轨行成名。”此之“轨素”,正犹彼之“轨行”“道素”。

6.孩龀

幼儿,儿童。卷20《礼志中》:“男能卫社稷,女能奉妇道,以可成之年而有已成之事,故可无殇,非孩龀之谓也。”(625)

按:《说文·口部》:“咳,小儿笑也……孩,古文咳从子。”又《说文·齿部》:“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是“孩龀”原由小儿之特征借代小儿。

7.阚

虎。卷23《乐志下》:“哮阚顺羇制,潜龙升天路。”(710)

按:《广韵·豏韵》、《集韵·槛韵》并曰:“阚,虎声。”又《慧琳音义》卷44引《玄应音义》“虓阚”注引《说文》:“阚,虎怒声也。”然此“哮阚”既与“潜龙”相对,则“阚”当为“虎”义。由虎声或虎怒声演变而指虎,乃属于借代之引申。

8.猾扰

扰乱。卷44《卢志传》:“逆寇纵肆,猾扰荆、楚,今公扫清群难,南土以宁,振旅而旋,顿军关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1257)

按:“猾扰”为同义复词。猾、扰并有扰乱义。《广雅·释诂四》:“猾,扰也。”《小尔雅·广言》:“猾,乱也。”又《广韵·小韵》:“扰,乱也。”《慧琳音义》卷13“无扰”注引《考声》:“扰,搅也,烦也。因此烦彼,从欲之兒也。”“猾扰”一词亦见于[晋]常璩《华阳国志》卷10上《先贤士女总赞论》:“蛮夷猾扰,倡乱南疆。”《华阳国志》成书虽远早于《晋书》,惟《晋书》此条乃引卢志谏语,盖有所本,而卢志犹在常璩前也。

9.荒疾

神志昏乱之病,昏聩。卷12《天文志中》:“是后哀帝荒疾,海西失德,皇太后临朝,太宗总万机,桓温专权,威振内外,阴气盛,阳气微。”(337)

按:《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孔安国传:“迷乱曰荒。”又据《晋书·哀帝纪》,兴宁二年三月“辛未,帝不悆。帝雅好黄老,断谷,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不识万机,崇德太后复临朝摄政”。可知此之所谓“荒疾”,当指昏聩之病,“迷乱”“不识万机”为其主要症状。

10.荒逆

大逆。亦指大逆的人。卷6《元帝纪》:“臣奉表使还,乃承西朝以去年十一月不守,主上幽劫,复沉虏庭,神器流离,更辱荒逆。”(146)

按:“荒逆”犹“大逆”。《汉书·叙传下》“偪上并下,荒殖其货”,颜师古注:“荒,大也。”又《释名·释亲属》:“荒,大也,故青徐人谓兄为荒也。”此为刘琨等上《劝进表》中语。《文选》卷37亦载之,李周翰注曰:“荒逆,谓刘曜也。”考《汉语大词典》【大逆】词条所释“封建时代称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为‘大逆’。为‘十恶’之一”,刘曜正其人也。

11.恢维

恢复、维护(正常秩序)。卷70《应詹传》:“明公辅亮皇室,恢维宇宙,四门开辟,英彦凫藻,收春华于京辇,采秋实于岩薮。”(1861)卷92《赵至传》:“思蹑云梯,横奋八极,披艰扫秽,荡海夷岳,蹴昆仑使西倒,蹋太山令东覆,平涤九区,恢维宇宙,斯吾之鄙愿也。”(2379)

按:《文选·班固〈东都赋〉》:“系唐统,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刘良注:“恢,大也。大复前后之疆宇。”是“恢复”之“恢”取义于“大”。然其后则凡失而复得或回复原状皆称“恢复”。如《晋书·刘元海载记》:“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祀汉配天,不失旧物,俾三光晦而复明,神器幽而复显。”又有以“恢”指代“恢复”者,“恢维”之“恢”即是。相同的例子还有“恢缵”。[唐]元稹《处分幽州德音制》:“上帝念我,赉予忠贤,尽献提封,恢缵旧服,使辽阳八州之众,重睹开元之仪者,则予侍中总之力也。”《汉语大词典》【恢缵】条即引之为书证,而释曰:“恢复继承。”甚是。

12.羁录

笼络任用,收留任用。卷49《羊曼传》:“王敦既与朝廷乖贰,羁录朝士,曼为右长史。”(1383)卷91《杜夷传》:“吾少不出身,顷虽见羁录,冠舄之饰,未尝加体,其角巾素衣,敛以时服,殡葬之事,务从简俭,亦不须苟取矫异也。”(2354)

按:羁之本义为马络头①许慎《说文·网部》:“,马络头也……羁,或从革。”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158页。,引申而有羁縻义,故《文选·陆倕〈石阙铭〉》“南服缓耳,西羁反舌”,吕向注:“羁,縻也。”羁縻者,笼络也,羁留也。又“录”有采用、收录义,故《广韵·烛韵》曰:“录,采录。”合而用之,则“羁录”当取“笼络任用,收留任用”义。《晋书辞典》虽已收【羁录】词条,而释曰“受到国家录用”,未达一间。

13.间强

“僵”之缓读分音词,僵硬。卷84《殷仲堪传》:“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本间强。”(2192)

按:根据《广韵》,“僵”、“间”同属见母,“僵”、“强”并归阳部,而意义密合无间,是快读为“僵”,缓读为“间强”,可以无疑。郭在贻先生以为“‘间强’盖即联绵词‘扞格’之声转”②郭在贻:《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琐记》,《古汉语研究》1990年第3期。。恐非。又,此条内容亦见《世说新语·文学》,其文为:“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14.兼复

不只一个。特指不只一个丁男(已及服役年龄的成年男子)。卷106《石季龙载记上》:“季龙将讨慕容皝,令司、冀、青、徐、幽、并、雍兼复之家五丁取三,四丁取二,合邺城旧军满五十万,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以备征军之调。”(2770)

按:《玉篇·秝部》:“兼,并也,两也。”又《彳部》:“复,重也。”故两个或两个以上均可谓“兼复”。相同的用例还有[宋]萧常《续后汉书》卷39《魏载记四·郑浑传》:“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此外,兼复尚有“繁富”义。如《孔丛子·居卫》:“《书》之意,兼复深奥,训诂成义,古人所以为典雅也。”此义盖由“不只一个”义引申而来,惟今文献所见,用例尤早于彼。又有“加以,又”义。《后汉书·张衡传》:“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訞言。”《南齐书·武十七王·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又司市之要,自昔所难。顷来此役,不由才举,并条其重赀,许以贾衒。前人增估求侠,后人加税请代,如此轮回,终何纪极?兼复交关津要,共相唇齿,愚野未闲,必加陵诳,罪无大小,横没赀载。”均是。

15.简遣

①选派。卷43《山简传》:“简遣督护王万率师赴难,次于涅阳,为宛城贼王如所破,遂婴城自守。”(1230)卷90《曹摅传》:“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2335)

②淘汰。卷3《武帝纪》:“诸令史前后,但简遣疎劣,而无有劝进,非黜陟之谓也。”(58)

按:“简”有选择义,《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殡不简器”,张铣注:“简,选也。”同书《曹植〈求自试表〉》“简良授能”,李善注引《尔雅》曰:“简,择也。”而“遣”之常用义为差遣、派遣,故“简遣”可有选派义。又“遣”尚有除去义,《玉篇·辵部》:“遣,去也。”则“简遣”谓择其劣而去之,即淘汰义。至于《魏书·释老志》:“前被敕以勒籍之初,愚民侥幸,假称入道,以避输课,其无籍僧尼罢遣还俗。重被旨,所检僧尼,寺主、维那当寺隐审。其有道行精勤者,听仍在道;为行凡粗者,有籍无籍,悉罢归齐民。今依旨简遣,其诸州还俗者,僧尼合一千三百二十七人。”例中之“简遣”当别一义,简谓核实①《尚书·吕刑》:“五辞简孚,正于五刑。”蔡沈集传:“简,核其实也。”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遣谓遣散;而其与《晋书》用例不同之处还在于不带宾语,结合相对松散,似以并列词组视之为宜。

16.简任

粗疏率性。卷49《阮脩传》:“性简任,不修人事。”(1366)

按:《汉书·匈奴传上》“君臣简”,颜师古注:“简,率也。”《大戴礼记·四代》“臣将庆其简者”,王聘珍解诂:“简,谓苟简。”是“简”有草率简略义。又《助字辨略》卷4曰:“任,听其如何,不以屑意也。”是“任”有率性义。《汉语大词典》已收录【简任】词条,但只有两个义项:①经过选择而任用官员;②官阶名称。不及此义,当补。

17.蹇亮

忠直诚实。卷67《郗隆传》:“隆字弘始,蹇亮有匪躬之节。”(1807)

按:“蹇”通“謇”,义犹“謇謇”。《楚辞·离骚》“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王逸注:“謇謇,忠贞貌也。”“亮”有诚实义。《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赵岐注:“亮,信也。”古所谓“信”,即今所谓“诚实”。故合“蹇亮”而有忠直诚实义。

18.降悦

虚心服从。卷109《慕容皝载记》:“臣与冰等名位殊班,出处悬邈,又国之戚昵,理应降悦,以适事会。”(2820)

按:“降”谓降心,“悦”谓悦服。《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书·武成》:“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

19.经决

谓以经旨为行为准则。卷125《载记第二十五》史臣曰:“初虽砥砺,终罕成德,旧史称其信惑妖祀,斥黜谏臣,无开驭之才,异经决之士,信矣。”(3135)

按:《贞观政要·政体第二》载黄门侍郎王珪答唐太宗问曰:“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理致太平。”彼之“引经决定”,正可为此“经决”注脚。

20.经识

明识,高见。卷38《司马蕤传》:“大司马以经识明断,高谋远略,猥率同盟,安复社稷。”(1136)

按:此“经识”与“明断”对文,“经”“明”义当相近、相类。同书卷61《苟晞传》曰:“公威震赫然,枭斩藩、桑,走降乔、朗,魏植之徒复以诛除,岂非高识明断,朕用委成。”彼之“高识明断”,犹此之“经识明断”,是“经”有“高明”义。又据张永言先生《世说新语辞典》,“经”有“通晓;擅长”一义,所引书证有《规箴篇》第14条“郗太尉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排调篇》第48条“魏长齐雅有体量,而才学非所经”。所释确凿可信。今谓“经”之“高明”义实与“通晓,擅长”相通,惟后者为动词,前者则用如形容词。又《晋书》卷39《荀勖传》:“勖明哲聪达,经识天序,有佐命之功,兼博洽之才。”“经识天序”之“经识”,意谓“善知”,为词组。至《三国志·吴志·韦曜传》“然臣慺慺,见曜自少勤学,虽老不倦,探综坟典,温故知新,及意所经识古今行事,外吏之中少过曜者”之“经识”,则义取“经历见识”,又有不同。

21.捐鄙

抛弃,离开。卷103《刘曜载记》:“愿陛下追踪周旦盟津之美,捐鄙虢公梦庙之凶,谨归沐浴以待妖言之诛。”(2690)

按:此“捐鄙”与“追踪”为反义对文。“捐”之义“弃”,《说文·手部》:“捐,弃也。”“鄙”之义,原指边远之地。《国语·齐语》“参其国而伍其鄙”,韦昭注:“鄙,郊以外也。”《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何休注:“鄙者,边垂之辞。”故视以为远,则称“鄙”。《穀梁传·庄公十九年》所谓“其曰鄙,远之也”,是;使之远离,亦称“鄙”,此之“捐鄙”,是。

22.开拔

出类拔萃。卷68《杨方传》:“此子开拔有志,意只言异于凡猥耳,不图伟才如此。”(1831)

按:《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朱熹集注:“拔,特起也。”“开拔”谓决开而拔起,义犹“出拔”。《汉语大词典》已立【开拔】词条,但只有二义项:①犹开挖;②军队由驻地或休息处出发。不及此义。

23.开明

宣明,显扬。卷4《惠帝纪》:“朕以不德,纂承皇统,远不能光济大业,靖绥四方;近不能开明刑威,式遏奸宄,至使逆臣孙秀敢肆凶虐,窥间王室,遂奉赵王伦饕据天位。”(97—98)

按:《法言·问道》“吾焉开明哉”,李轨注:“开,发也。”“开明”即揭发之而使显明。《汉语大词典》已立【开明】词条,凡11义项:①通达,明智。②使开通、明智。③清醒,明白。④政治、社会清明、文明;不黑暗,不野蛮。⑤思想开通,不顽固不保守。⑥天色由暗转明。⑦开列清楚。⑧方言。明白地,无保留地。⑨指启明星。⑩见“开明兽”。○11传说中的古帝名。用于《晋书》此条,义均不符。

24.开驭

开拓疆土,统治宇内。卷125《冯跋载记》史臣曰:“初虽砥砺,终罕成德,旧史称其信惑妖祀,斥黜谏臣,无开驭之才,异经决之士,信矣。”(3135)

按:“开”谓开土,“驭”谓驭宇。[晋]袁宏《后汉纪·孝安皇帝纪》:“先帝开土辟境,而今弃之,此不可一也。”《魏书·刑罚志》:“高祖驭宇,留心刑法。”开土、驭宇诚为帝王之二大事,故合称为“开驭”。

25.堪舆

承载。卷17《律历志中》:“至乎寒暑晦明之征,阴阳生杀之数,启闭升降之纪,消息盈虚之节,皆应躔次而无淫流,故能该浃生灵,堪舆天地。”(497—498)

按:此“堪舆”为近义复词。“堪”有负戴义。《玉篇·土部》、《广韵·覃韵》并曰:“堪,任也。”《汉书·地理志下》“幼者扶老而代其任”,颜师古注:“任,负戴也。”“舆”本义车箱,《说文·车部》:“舆,车舆也。”车箱之作用在载物,故引申而有承载义。负戴与承载义近,故《广雅·释诂二》曰:“堪、舆,载也。”《汉语大词典》已立【堪舆】词条,凡二义项:①指称天地。②即风水,指住宅基地或墓地的形势,亦指相宅相墓之法。“堪”为高处,“舆”为下处。《晋书辞典》亦有【堪舆】条,释曰“指天地”。均不能释本例。

26.戡荡

平定肃清。卷129《沮渠蒙逊载记》:“孤以虚薄,猥忝时运,未能弘阐大猷,戡荡群孽,使桃虫鼓翼东京,封豕烝涉西裔,戎车屡动,干戈未戢,农失三时之业,百姓户不粒食。”(3193)

按:《尔雅·释诂上》、《广韵·覃韵》并曰:“戡,克也。”《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孔颖达疏:“伐而胜之,然后称克。”伐而胜之,即平定义,戡乱、戡戮之“戡”同此。又《礼记·昏义》“荡天下之阳事”,郑玄注:“荡,荡涤,去秽恶也。”《释名·释言语》:“荡,盪也,排盪去秽垢也。”荡去秽恶、秽垢,义犹肃清,荡平、荡除之“荡”同此。

27.康理

安抚治理。卷114《王猛载记》:“东夏之事,非臣区区所能康理,愿徙授亲贤,济臣颠坠。”(2931)

按:“康理”犹言“康乂”。《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颖达疏:“《释诂》云:康,安也;乂,治也。”又蔡邕《独断》曰:“安乐治民曰康。”

28.抗排

抗拒,抵御。卷55《夏侯湛传》:“弱年入公朝,蒙蔽而当显举,进不能拔群出萃,却不能抗排当世,志则乍显乍昧,文则乍幽乍蔚。”(1493)

按:“抗排”为近义复词。《荀子·臣道》“有能抗君之命”,杨倞注:“抗,拒也。”《楚辞·远游》“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洪兴祖补注:“排,推也。”抗拒与推排(推开)义近。

29.考成

考核审定。卷18《律历志下》:“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之七有奇,日官当会集此之迟疾,以考成晦朔,以设闰月。”(563)

按:“考成”犹“考定”。《国语·晋语二》“谋既成矣”及《吴语》“吴、晋争长未成”,韦昭注并曰:“成,定也。”《汉语大词典》已收【考成】词条,义项有二:①落成,建成;②在一定期限内考核官吏的政绩。均未及此义。又《晋书》此文实出自杜预《春秋长历》(《后汉书·律历志中》注文所引),文字略有出入,故论义虽为辞书漏收,论例却算不上首见。

30.克奖

完成,成就。卷64《简文三子传·会稽文孝王道子》:“又陈‘太子宜出临东宫,克奖德业’。”(1734)

按:此“克奖”为同义复词。《春秋·宣公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杜预注:“克,成也。”《左传·定公四年》“君若顾报周室,施及寡人,以奖天衷,君之惠也”,杜预注:“奖,成也。”

猜你喜欢
晋书大词典
闻鸡起舞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
枕戈
“英语大师”陆谷孙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