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育种:首都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2010-02-09 13:23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种业生物北京

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 杨伟光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期,如果没有强大、自主的种业,任何国家的农业都将处于被动局面。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农业总部经济聚集地,更应该大力发展籽种产业,占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新形势下,发展具有唯一性的高端、高效、高标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首都新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也是北京未来实现产业跨越发展的指导方向。2010年年初,科技部部长万钢在“首届中国(博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中明确指出以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育种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瞄准世界城市的农业高端,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是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提高北京种业国际竞争力、打造中国籽种之都的重大举措。

新形势下发展北京籽种高端产业的新要求

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基于丰富的科技资源及雄厚的生物技术研发基础,率先在国内提出大力发展籽种产业的战略。在2009年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的加快特色籽种产业发展,和在2010年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这对北京籽种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籽种产业已作为首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高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籽种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密切相关。据统计,北京地区保存的国家级种质资源达到39万份,列世界第二位。北京每年引育农作物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的20%,祖代蛋种鸡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0%、良种奶牛冻精达到40%、祖代肉种鸡达到50%、虹鳟鱼苗种达到40%、鲟鱼苗种达到50%,为全国主要农产品供给提供种业保障。同时,籽种产业也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期,如果没有强大、自主的种业,任何国家的农业都将处于被动局面。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农业总部经济聚集地,更应该大力发展籽种产业,占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二是必须依靠生物技术创新,着力培育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籽种高端产业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采用对农业育种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以转基因、分子标记、RNA重组、RNA干扰及现代细胞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降低了育种风险。生物育种已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国际种业巨头纷纷瞄准现代生物育种发展的前沿方向。在此背景下,北京率先发展籽种产业,新形势下必须把发展生物育种技术作为籽种产业技术升级的突破口,把生物育种产业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抓住全球种业格局调整的机遇,实现籽种产业跨越式发展。

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成效

近年来,北京市着眼于发展高端农业,大力支持籽种产业发展。围绕培育农业生物新品种、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积极开展了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搭建、农业前沿技术实验室筹建、籽种产业和农业生物技术联盟建设、农业生物技术孵化器建设等系列工作,为培育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搭建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提高农业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以培育农业生物新品种为出发点,北京市搭建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改变了基础研究与生产分离育种研发模式,提高了农业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平台凝聚国内外56个单位,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国内外450名高水平专家,共同对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集约化应用,提高了科技条件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科技成果的产出率。目前,平台重点开展小麦、玉米、蔬菜等新品种的选育,并已培育出抗旱玉米、超高产二系杂交小麦等一批新成果。北京市科委以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为载体,连续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引进国外DH育种方面的先进材料及技术,经消化吸收,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玉米单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到15%,加倍率最高可达到30%,具备了规模化应用的基础。截止到目前,先后诱导了100多个国外新种质优异材料和有针对性组建的二环系或群体创新材料,已累计获得并种植鉴定约50万粒单倍体籽粒;通过加倍和鉴定,已获得有利用价值的DH系6000多个。平台围绕DH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有利于生物育种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筹建农业前沿技术实验室,吸引国内外生物育种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北京市积极参与同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的合作与竞争,结合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着力发展了一批高层次生物育种人才团队,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世界育种技术前沿和趋势,熟悉国际化运作的创新创业主体,建设了一批生物育种基地,加强生物育种相关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健全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创业与服务体系。作为农业高端研发的代表,“北京系统作物设计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公司注册,引进了包括“千人计划”专家邓兴旺教授、“海聚工程”专家王海洋教授等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人员,并与部分跨国种业公司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成立农业生物技术和籽种产业联盟,实现优势科技资源聚集。为整合农业生物技术和籽种产业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在北京市科委的倡导下,由种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农业生物技术联盟和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农业生物技术联盟是立足中关村、辐射全球市场,集技术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与培训、投融资体系建设和产品推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籽种产业联盟重点围绕建立国内外一流的首都种质资源创新中心,完善以优势作物、蔬菜、林果花卉和畜禽水产新品种为核心的籽种产业技术体系,加强行业技术规范研究,提高生物育种标准化程度等内容开展工作。

——建设农业生物技术孵化器,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为加快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落地转化,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北京市建成国内首个农业生物技术孵化器。孵化器以“公共技术平台助推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为服务特点,通过发挥农业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评价功能,“优质品种、优势技术、优秀企业”聚集功能和“建管分离”的新型管理体制实践,实现孵化、展示功能与籽种研发、田间实验一体化服务,研究探索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模式。目前,孵化器的试验用田外隔离体系正在建设中,科研温室区将于今年10月份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年底投入使用,先正达等国际种业公司即将入驻孵化器。

——举办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促进生物育种技术国际交流合作。为了汇聚官产学研各方面资源,从政策、技术、产业规律等角度对首都高端农业发展献计献策,北京市科委连续三年举办“国际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在跨国种业公司与国内政府、企业之间,国内官产学研之间建起了沟通的桥梁。“国际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已逐渐成为北京发展籽种产业尤其是生物育种的重要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已成为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招商引资平台;已成为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平台。前两届峰会的成功举办,收获了来自国内外政府领导、跨国公司首脑、国内龙头企业高层、知名科学家等对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和宝贵建议,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国内生物育种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推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促进北京籽种产业发展,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工作继续实施籽种产业发展科技行动,以发展生物育种技术为籽种产业技术升级的突破口,把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籽种产业发展的高端形态,力争将北京打造成中国籽种之都。围绕这一目标,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以“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为纲领,加大对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引导科技金融资本注入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良种创制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对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生物新品种创制给予重点扶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种业技术交易和服务机制。

二是加大生物技术创新,打造生物育种核心引擎。把握生物育种前沿发展趋势,切实加强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开发,加强技术集成,加大在粮食、动物、林草、蔬菜、花卉、微生物等生物新品种的培育力度,推进生物新品种创制。

三是推进官产学研用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进生物技术联盟和籽种产业联盟建设,强化产学研用结合,以联盟形式积极对接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使科研院所、大学的籽种产业科技成果向优势种业企业转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四是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实现科技资源优势互补。广泛开展国内外生物育种项目合作,共同开发全球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为我国参与国际种业技术竞争合作奠定基础;举办国内外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论坛,充分发挥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平台作用,汇聚官产学研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北京市将瞄准世界城市的农业高端,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北京打造成中国籽种之都。

猜你喜欢
种业生物北京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第12话 完美生物
北京,北京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