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2010-02-09 09:44王红辉浙江省淳安县威坪中心卫生院杭州311715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齿状痔核外痔

王红辉 浙江省淳安县威坪中心卫生院 杭州 311715

2005年 ~2009年我们采用改良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2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环状混合痔患者 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25例,男 10例 ,女 15例,年龄 28 ~ 65岁,平均 54.2岁 ,病程 1~30年;伴发急性嵌顿 8例,肛瘘 3例。对照组25例 ,男 15例,女 10例,年龄 26 ~70岁 ,平均 55.3岁,病程 5~20年;伴肛裂 3例。

2 手术方法

2.1 治疗组 患者术前备皮,清洁灌肠,常规消毒,局部麻醉或骶麻,取俯卧位,消毒肛管,扩肛,将痔核充分暴露,观察痔核分叶分布情况,用齿形钳提出和牵开相邻两痔核,选择从大到小的顺序处理内痔部分。大痔核用血管钳在齿状线上 0.3~0.5cm处顺内痔基底部钳夹,在钳下做一小切口,用 7号丝线从钳下做“8”字贯穿缝扎,结扎线位于切口内,剪除痔体一残端 2/3;小痔核用 7号丝线双重结扎,尽量保留齿线组织,结扎内痔不能在同一平面,使结扎线高低错开,也可在钳夹时用手指探查肛管松紧程度,以调整结扎位置的高低。齿线下肛管皮肤做放射状线形切口,切口尽量窄,上至齿线,下至外痔体外缘0.5~1cm,相邻两切口间皮桥 1cm以上,注意外痔切口的选择与结扎内痔相对应,对明显松驰的皮桥(术后易形成皮赘者)给予切断,修剪多余组织后吻合处理。同法处理其它痔核。处理完毕后选择截石位5点或 7点做切口,用小弯钳由切口顺内括约肌外侧向上分离,当钳尖到达肛白线内括约肌下缘时,将内括约肌切断 0.5cm及部分切开外括约肌,然后置凡士林或紫草油纱条引流。修剪各外痔部分切口,使切口外缘尖端细而长。对伴发肛瘘患者一并将瘘管组织切除,对于急性嵌顿患者应立即手术,以迅速解除充血水肿情况。术后 24小时内控制大便,静脉滴注抗生素 3~5天预防感染,并常规坐浴,换药至伤口愈合。手术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2 对照组 体位、消毒及麻醉同前,用手术剪在外痔两侧皮肤作 V型切口,剥离至齿状线上约0.3cm处,用组织钳夹内痔基底部,用 7号丝线行 8字贯穿缝合结扎,使结扎线头不在同一平面,剪除结扎痔体残端 2/3,修剪外痔部分,同法处理其它痔核。合并肛裂患者行肛裂扩创术。术后处理同上。

3 治疗结果

两组均一次治疗治愈。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 17.1±3.6天,对照组 19.6±4.2天,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治疗组尿潴留 2例,肛门水肿 2例,中、重度疼痛 11例;对照组继发出血 1例,尿潴留 7例,肛门水肿 5例,中、重度疼痛 19例,肛门狭窄 3例。治疗组尿潴留、肛门水肿及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

4 讨 论

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时常破坏性地切除了齿状线、移行区组织,所以手术后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为此我们结合临床经验,在传统外剥内扎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分段结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治疗环状混合痔主要有以下优点:①尽可能地保留了齿状线,齿状线不仅是一重要的解剖标志,而且对排便生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若手术中切除齿状线组织过多,则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排便功能。②齿状线下肛管皮肤采用线性放射状切口,肛管上皮组织破坏少,有效避免后遗症的发生。肛管上皮为排便排气的高度敏感区,对排便的控制及其辨认起很大作用,如果肛管上皮损伤或缺损过多可导致感觉敏感度下降,引起肛门渗液,也可导致瘢痕增生,引起肛门狭窄[1]。③在齿线上结扎内痔并通过8字缝合,使内痔黏膜在固定的同时达到上提目的,起到悬吊的作用,从而纠正下移的肛垫,使之不再下移和脱垂。④在保留齿状线基础上配合内括约肌侧切,有效地扩大肛管的内径,既防止术后肛门狭窄,也解除了内括约肌痉挛,使创口周围的肌肉受到外来因素刺激后不至于发生强烈收缩而产生剧痛。

本组结果显示,改良分段外剥内扎术较传统外剥内扎术具有创口小、疼痛轻、并发症少、愈合快、精细控便功能不受影响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术式。

[1] 张东铭.肛管移行区[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9,19(5):23

猜你喜欢
齿状痔核外痔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术后齿状突下移程度对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藏药痔疮栓治疗外痔病的临床研究
老年重度混合痔应用PPH术结合外痔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齿状突骨折
多层螺旋CT三维关节分离重建在枢椎齿状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