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2010-02-02 07:16王雪梅王思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53北京卫生学校药学专业北京100053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年12期
关键词:喹诺酮注射剂药品

王雪梅,王思媛,沈 芊(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53;2.北京卫生学校药学专业,北京 100053)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在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反应。由于现在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患病频率显著增长,而且绝大部分的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常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由于老年机体大多数组织器官发生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致使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都有变化,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一项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年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老年患者因药物治疗而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是一般成年人的2.5倍。本文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对老年人构成的危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5—2008年报告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共93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患者的自然项目、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用药剂量和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表现和程度等,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5—2008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填报不良反应报告2 522份,其中发生在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不良反应为933例,占报告总数的36.99%。在933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406例,女性 527例;年龄 60~107岁,平均 71.73岁,其中60~69岁375例,70~79岁431例,80~89岁 114例,90岁以上13例。不良反应程度:轻度(轻微的反应或疾病)633例;中度(不良反应症状明显)287例;重度(重要器官或系统有严重损害)13例。不良反应的转归:治愈604例,好转325例,有后遗症4例。不良反应评价:很可能593例,可能192例,肯定84例,待评价60例,可能无关4例。

2.2 用药剂量与合并用药情况

在统计的933份不良反应报表中,所使用药物剂量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使用剂量范围,但有46例患者所使用药物剂量为规定剂量上限,占4.9%,用药剂量是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最大常用剂量,并且没有因患者年龄增大而适当减量。单一用药 794例(85.10%),二联用药 122例(13.08%),三联用药15例(1.61%),四联用药1例(0.11%),五联以上用药1例(0.11%)。联合用药包括同时用药和先后用药两种情况,三联、四联、五联用药常发生在抗微生物药、静脉用中成药、营养药、免疫调节剂、维生素类药物等品种之间。

2.3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在933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因应用抗感染及抗病毒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有227例,其中头孢菌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为49例,氟喹诺酮类引起的不良反应102例;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为269例,见表1、表2。

表1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分布Tab 1 Drugs that induced ADR and distribution

表2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前10位排序Tab 2 Order of top 10 drugs that induced ADR

2.4 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构成比例及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涉及到机体各个系统;占前5位的不良反应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和静脉炎。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表现以及构成比见表3;由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表现以及构成比见表4。

3 讨论

3.1 个体因素对ADR的影响

本次不良反应调查中,老年人不良反应共933例,占总数的36.99%,这与文献记载的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较成年人高是一致的。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脏器功能逐步减退,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而且老年人患高血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增多,常常多种药物联合治疗[1],这些都是老年人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老年人不良反应以轻、中度为主,占本次调查的 933例不良反应中有 633例(67.84%)为轻度不良反应,287例(30.76%)为中度不良反应,治愈及好转率为929例占99.57%,这些都说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次调查中,男性患者406例,占43.52%,女性患者527例,占56.48%。可见女性的不良反应多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分泌相应减少,免疫力有所下降,这就导致了患病的几率有所增加;其次,对于在服药期间发生的轻度不良反应,一般女性的感觉更加细腻敏感,所以容易感到有所不适,而相比来说男性在性格上比较粗犷对于一些细微的不适可能会不以为然,所以在调查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

表3 各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Tab 3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different type of ADR

表4 中药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Tab 4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duced ADR

3.2 用药剂量及合并用药与ADR的关系

933例患者共涉及药品245种,存在合并用药的139例,占总数的14.90%,在治疗中用药没有根据年龄增大而适当减量的患者有46例(4.9%)。可见,多药联合应用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并不少见;没有根据老年人具体情况调整剂量而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也时有发生。因此,医生在接诊老年患者时,应耐心仔细地询问患者或其家属,以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不良反应史及用药情况,结合必要的化验检查,全面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诊断,制订出合理的治疗和用药方案。

3.3 用药情况与ADR的关系

由表1可见,在调查的933例ADR报告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中药、抗感染及抗病毒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由表2可见,ADR发生例数排序前10位的药物中,中药注射剂6种、中枢神经系统药物3种、抗感染药1种、造影剂1种。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因其药效迅速,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应用[2]。但是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其中含有多种可能的致敏成分如天然蛋白、鞣质、挥发油、色素等,一旦入血,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即发生过敏反应。而且中药注射剂中微粒大且多,与其他药物配伍后生成某些聚合物质致热原阈值提高,易出现寒战、发热现象。此外中药注射剂在炮制、包装、运输、储存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均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3]。除去药物本身的因素外,临床上一些不合理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是导致其不良反应出现多的原因,概括起来有3点:(1)不能恰当地把握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2)用法用量不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给药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盲目超量用药等;(3)不合理的配伍和使用方法,引起注射剂的pH值发生变化,使不溶性微粒增多,最终导致 ADR发生率增加[4]。

刺五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数较多,主要是因为刺五加中有效成分异嗪皮啶、丁香苷、金丝桃苷、多种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等均为外源性大分子物质,进入人体内作为抗原易引起变态反应[5]以及导致热原样反应;葛根素主要是因为单体聚合制剂中含残留的不纯物质,或与其他载体结合因而具有抗原性;血栓通有效成分为三七皂苷,皂苷本身就具有刺激性,而那些因生产工艺局限而残留的杂质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6];七叶皂苷的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 A和七叶皂苷 B,因分子量大、刺激性强,而容易引起注射部位的损伤。在本次调查中,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高达269例,占总数的28.83%,其中口服给药75例,占27.88%,静脉给药193例,占71.75%,肌内注射1例,占0.37%,这主要是因为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人体,浓度较高,对机体的刺激较强,而且注射剂为保持其稳定性加有缓冲液或其他添加剂,这些都有可能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7]。这一调查结果警示我们,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特别是老年人的用药安全问题。

抗感染及抗病毒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达227例,占总数的24.33%。一般来说,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往往与药物的应用率成正比。老年人由于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感染,因此,抗感染及抗病毒药的应用较成年人频繁,故出现不良反应的机会相对增多。左氧氟沙星以92例位于首位。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血药浓度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老年人因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使用后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原因主要有:(1)氟喹诺酮类药物有45%~60%以原型经尿液排出,而老年人肾血流量明显下降,对药物排泄也相应减少,血浆消除半衰期延长,同样剂量会造成体内药物浓度增高;(2)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力也下降,游离药物进入中枢的量比较高,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8];(3)老年人因脏器功能衰退,合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病的比例较高。有研究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有直接改变心脏节律的潜力,其发生率与剂量有一定的依赖性关系;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的同时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通常会引起血糖紊乱症;氟喹诺酮类药物会抑制茶碱的代谢,提高茶碱的血药浓度,甚至蓄积[9]。以上说明为老年人用药应更加慎重。

在老年人中使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人群非常普遍。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特别是合并用药的增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由表2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占十分之三,此类药物多数由于遗传基因不同、体内代谢酶及免疫系统的差异,而使人们对药物的反应也大不相同。特别是卡马西平类药物,为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阻滞剂,不仅口服吸收慢,而且不规则,还是一种强的药酶诱导剂,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因自身特点,合并用药较多,有研究证明合并用药是引起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0]。

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与患者的体质和造影剂的化学特性有关,不良反应的轻重与造影剂的剂量和注入速度紧密相连[11]。老年人属高危因素人群,心肺功能不全使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不良反应不仅危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其病程延长,而且也间接的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仅涉及老年人用药所产生不良反应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警示我们注意老年人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为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应在老年人用药时采用以下原则:(1)用药个体化原则。因每个人衰老的程度不同,病史和用药情况均不同,治疗原则也有所差异,医生应当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量身制定适合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2)优先治疗原则。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为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当突发急症时应当确定优先治疗的原则。(3)用药简单原则。老年人用药要少而精,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一般控制在4种以内),减少合并使用类型、作用、不良反应相似的药物;适当使用长效制剂,以减少用药次数。(4)用药减量原则。由于药物在老年人体内过程的改变,使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耐受力降低,安全范围缩小,所以除使用抗生素外,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要减少,特别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5)饮食调节原则。多数老年人体内蛋白质比例降低,加之疾病、消瘦、贫血等原因均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应当重视食物的营养选择与搭配,并控制饮酒。(6)人文关怀原则。关怀老年人,特别是关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对有效地发挥药物疗效至关重要,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措施,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12]。

[1] 秦 松,于 浩,孙晓阳.某市2005—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18(5):331.

[2] 裴振峨,翟 伟,马军丽,等.北京地区1 01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2):39.

[3] 林洪生,张 英.中药注射剂的相关问题的探讨及对策[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18):1701.

[4] 黄之训,祝德秋.462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17(4):238.

[5] 闫素英,褚燕琦,张 维,等.28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5(4):58.

[6] 王陈翔,周子晔,叶其蓁.57例血栓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09,27(4):313.

[7] 张晓坚.我院3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5):389.

[8] 王 倩,柳晓蕊.试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2009,7(2):24.

[9] 刁菱燕.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及注意事项[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2):143.

[10] 陈泽莲,徐 珽,吴逢波,等.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11):864.

[11] 张纯燕.CT检查中含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9,3(28):387.

[12] 印迎春,张亚玲,杨莉娜,等.浅谈老年人用药特点与安全用药[J].中国实用医药,2009,8(4):232.

猜你喜欢
喹诺酮注射剂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