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2010-01-25 01:55朱桂菊
关键词:心理压力护患儿科

朱桂菊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医疗职业是神圣的,同时又是高风险性的;它担负着救死扶伤的光荣任务,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而医护人员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护理人员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特别是在小儿科,儿科疾病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面对这特殊的服务群体,儿科护理人员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为了评估儿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因素,为有效进行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笔者对3所医院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泰安市3家医院的儿科护士、成人科护士各60名作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学历:中专8名,大专35名,大本75名,硕士2名;工作年限:两组各<5年5名,5~10年25名,11~25年20名,>21年5名;婚姻状况:两组各未婚8名,已婚52名。

1.2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问卷调查,120名护士经指导解释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全部回收。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共归纳为9个基本症状因子,每项症状按五个等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1-6]。

2 结 果

2.1儿科护士各因子得分情况及与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见表1。儿科护士各因子与常模比较,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各项均有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抑郁和焦虑两因子差异非常显著(P<0.01)。

2.2各科室护士在不同因子上的得分情况,见表2。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儿科护士与成人科护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敌对、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儿科护理人员与成人科护理人员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

表1 儿科护士各因子得分情况及与常模比较(儿科n=60;常模n=644)

表2 儿科护士与成人科护士在不同因子上的得分情况比较(儿科n=60;成人科n=60)

3 讨 论

3.1各种因子调查情况比较 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各因子与常模比较,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各项均有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抑郁和焦虑两因子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儿科护士心理状态较差,特别是抑郁和焦虑方面状态更差。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儿科护士与成人科护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这四个方面,儿科护士心理状态要比成人科护理人员差。在敌对、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儿科护理人员与成人科护理人员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文献报道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和偏执方面成人科护理人员与常模无明显差异[5];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儿科护士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四个方面与常模比较亦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护理工作中儿科护士要比成人科护理人员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3.1.1由于儿科护士的服务对象和交流对象主要是婴幼儿及家属,面对的是无法正确描述自己疾病感受的儿童, 除了询问病儿家属对病情的叙述外,就要靠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了解病情的变化。小儿病情变化快,语言交流能力差, 这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这要求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3.1.2在调查中还发现,儿科住院病人多,工作量大,常年加床,护理人员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较多的护士担心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忙碌的工作,怕出差错等,护士的身心一直处于非常疲惫、紧张的状态;再加之护士工作的“三班倒”性质, 大多数护士在工作、学习之余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或老人,更易产生“心力耗竭综合征”,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这导致更多的躯体症状发生,使心理压力的舒解缺乏良好的身体支撑。儿科护理人员长期处在患儿哭闹、嘈杂、拥挤、气味异常的的工作环境中;紧张的工作气氛、意外被针刺伤、疾病传染等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的严格性,也是造成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大的因素[2-4]。

3.1.3儿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①护患关系:现在儿科患者倡导家属陪护治疗,护士与患儿家属天天打交道,护患关系是最重要的护理人际关系。当前国情是一个孩子有4~6位成人甚至更多人的呵护,故在住院过程中时常更换陪护家属人员,这又造成儿科护士在与家属的交流过程中承受更大的压力,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患儿家属交流[2,3]。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和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高水准的技术要求也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儿童具有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哭闹不配合,造成静脉穿刺难度大、针头不易固定等问题。而操作的不顺利或失败,即便是像静脉穿刺一次不成功这样的失误,就可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抱怨,更有甚者受到侮辱性的对待,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若发生护患冲突,会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权益、健康和经济,甚至人格和法律。同时患儿身心状态差别大,患儿家长文化层次不同,涉及的层面宽泛,儿科护士需要处理的护患关系更复杂;因此,心理压力高于成人科护士。②医护关系:由于医生与护士所学专业不同, 较难实现岗位间的轮换和调整,医生往往具有职业优越感,当护士与医生因工作发生分歧时,医生往往对护士尊重不够,导致护士自尊心受创。③护护关系:护士目前以女性为主,男性很少,女性天性比较细腻、敏感,长期处在性别单一的人群中易发生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

3.1.4护士工作也受到社会因素影响,“医尊护卑”的传统偏见依然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里,护士社会地位较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不足,护士劳动成果难以得到承认。病儿家长常因心情烦躁及对疾病认识不足等原因,产生的各种消极情绪, 常迁怒于护士。护士职称晋升聘任困难,缺乏足够的成就感,时感职业前景暗淡。长期的心理不平衡,易导致自卑、抑郁[2-5]。

3.2针对护理人员出现的心理障碍要及时进行干预;可采取不同措施来缓解儿科护士心理压力。

3.2.1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角色适应能力 护理专业本身的发展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护士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还特别强调护士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不同层次的患儿家长,面对患儿家长不同的要求,面对越来越高的护理标准,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输出更好的临床服务。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工作中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是在不断适应职业角色的过程中形成的。护理工作达不到要求时,管理者往往责备护士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缺乏等,而实际上也与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较差有关。这就需要护理管理者应坦诚地与护士沟通,及时了解护士的真实感受,缩短与护士的心理距离。工作中多予指导,多予激励,及时表扬,使她们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情,这将有助于她们更好地履行护士角色[4-6]。

3.2.2重视护患沟通技巧的培养 现在的患者要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为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护患之间需要更多的沟通、交流和理解。护士只有掌握沟通技巧,了解病儿家长的有关信息和要求,才能制订出让家长满意的护理计划,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4]。护士要用通俗、清晰、明了的语言清楚表达治疗的目的和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理解家长的焦急心情;运用适宜的方式,给患儿更多的安慰和抚触,以提高患儿的亲近感,这对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满意很有效[4,5]。

3.2.3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 护士的娴熟操作,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患儿痛苦,从而减少不良心理压力事件的发生。如为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要力争一次成功。这要求平时潜心研究婴幼儿、肥胖儿、脱水儿、危重儿血管的特点,反复体会进针动作,留心观察经验丰富、技术较好者的操作方法,使静脉穿刺技术精益求精、得心应手。娴熟的技术,会增加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形成彼此理解和包容的良性循环。儿科护士必须具备更多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只有具有一颗慈母般的心,才会关心、爱护患儿;只有具备更多的耐心,才能在患儿任性、不合作的时候不急不燥、有序地完成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才会在患儿病情变化快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此外,儿科护士还应自觉学习心理学知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3.2.4改善工作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医院在管理上应以人为本,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及时正确处理护理工作中各种人际冲突,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科学安排值班,合理调配人力物力,以减轻护士的体力消耗。努力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改善儿科嘈杂的病房环境对护士的不良刺激。为护士提供均等的晋升、学习机会,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士自我价值感和职业自信心。利用休息和其他时间,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让护士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以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恢复心理平衡。

调查结果显示在儿科护士群体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比成人科护士更明显,这与工作的性质和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要使儿科护理人员身心得到健康,需要护理管理者及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对出现心理障碍的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作为儿科护理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心理的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儿科护理工作,为临床护理做出更好的服务。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26.

[2] 张玉侠. 儿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2003,3(4):22-25

[3] 金华,吴文源,张明原.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6,12(5):260

[4] 丁莉萍,叶志霞,王汉琴.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习护理杂志,2004,20(10):49-50.

[5] 胡国萍. 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方法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4):238-239.

[6] 付能荣. 临床护士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分析与对策[J]. 南方护理学报,2004,11(8):55-57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护患儿科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圆梦儿科大联合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