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媚 钱林荣 吴春萍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6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纱布填塞与内镜下微波热凝两种止血方法的疗效。
1.1 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6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16~72岁。入院前均予各种方法止血2次以上,症状未控制;患者住院期间血压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排除血液系统疾病、鼻及鼻咽部恶性肿瘤及血管瘤、外伤或手术所致鼻出血。
1.2 方法 按照患者意愿、全身状况及鼻腔解剖分组:34例采用内镜下微波热凝止血,30例采用后鼻孔纱布填塞止血。(1)内镜组:取尽鼻腔内填塞物,吸尽血凝块。找到出血点后予微波热凝,可适当予明胶海绵或抗生素纱条填塞。术后观察4~5 d,有出血则再次内镜下止血或改用其他方法,否则出院。(2)填塞组:与常规后鼻孔填塞法不同之处为,应用自制的大小不同的锥形后鼻孔填塞纱球。2~3 d后取出填塞物,观察4~5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止血成功指1次止血后出血停止,3个月内不复发。可接受指患者不认为该治疗方法非常痛苦或难以忍受。并发症包括较难忍受的头痛、口干及睡眠困难、溢泪、随访过程中鼻腔粘连及继发鼻窦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 7统计软件。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可接受性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平均住院天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成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各指标情况见表1,各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内镜下微波热凝和后鼻孔填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效果比较(n)
注:a为t值
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内镜下烧灼[1-2]、后鼻孔填塞、血管结扎[3]、数字血管造影动脉栓塞[4]、蝶腭动脉结扎[5]等。内镜下烧灼及后鼻孔填塞设备简单,疗效确切。但疗效的实际差别不完全取决于方法本身,术者经验与技术更重要。
本组中在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找到关键的出血部位,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多个继发出血点掩盖原发出血点。宜采用的应对措施:对出血不太迅猛者,不需在局部麻醉药中加缩血管药,以免原出血点被封闭。(2)原发出血点部位隐蔽不易发现。本组全部为动脉性出血,以嗅裂区及下鼻道后端穹窿及外侧壁多见,骨折移位中下鼻甲有利于暴露出血点;沿出血轨迹逆向寻找出血点,对可疑部位用棉片拭擦,若为原发出血点,拭擦后会再次出血。(3)出血点血管破损大,术后打喷嚏等致烧灼组织脱落。应对措施:先花瓣样烧灼出血点四周黏膜,阻断侧支循环,再重点烧灼中央出血点;可于烧灼后在出血点黏膜下注射硬化剂至黏膜发白。
后鼻孔填塞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压迫到出血关键部位或压力不够。前者常见于下鼻道出血。本组2例填塞失败,改内镜下止血见出血点位于下鼻道后端外侧壁,填塞纱条较难有效压迫该部位。后者多见于填塞时放轻填塞力量,或患者头部后仰使填塞不紧,或后鼻孔纱球被拽入鼻腔或被推入鼻咽部。应对措施:选择与患者拇指大小相当的纱球;固定患者头部;助手不能放松所拽纱球丝线。
鼻内镜下止血疗效好、并发症少、患者接受率高及住院时间短,是顽固性鼻出血实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鼻腔结构明显异常、全身状况不能耐受、不愿内镜下止血的患者及无内镜条件的单位,后鼻孔填塞法还是我国目前多数农村及边疆的基层医疗单位较为实用可靠的止血方法。
[1]王惠亭,桑建中,张国正.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8):694-695.
[2]范丽霞,王鑫,温海涛.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68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3):176.
[3]鄢斌成,刘炳松,杨羿容,等.颈外动脉结扎并筛前、后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35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3):177.
[4]张荣强,马晨.血管造影栓塞术治疗严重鼻出血18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49.
[5]陈金湘,赵青.鼻内镜下蝶腭动脉夹闭术治疗顽固性鼻后部出血12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6):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