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2010-01-18 06:01邵秀芹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误区阅读语文

邵秀芹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走出重多媒体运用、轻文本教学,重知能提高、轻精神培育,重思想教育、轻语文基础,重理性解析、轻涵泳吟诵,重积累识记、轻能力方法等种种误区。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124-02

目前的中小学语文课堂并不尽如人意,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完全从陈旧模式的框架和阴影中走出来。从某个方面、某个局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存在着与新课程教学理念不相符合、与语文阅读教学本质和要求相脱离的种种误区。

误区之一:重多媒体运用,轻文本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强烈的声音、画面、动感等冲击效果,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扩大课堂容量。但是如果运用不恰当,往往会使学生被其外在的形式所吸引,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至于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理解和把握,这不但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反而喧宾夺主,产生负面效应。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质,决定着阅读教学无论如何不能脱离其语言文学特有载体——文本,而单纯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的轻松高兴、教师的简单方便。语言文学的东西,只有通过对文本的咀嚼才能体味得到。如学习曹禺的剧本《雷雨》,很多教师都愿意把电影《雷雨》下载下来,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观看,课堂上学生看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趣,但是学生看过之后,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外,对于剧本中的环境背景烘托、人物内心独白等等,则很难把握得到,而这些恰恰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必须通过文本才能深刻领悟和体会的。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一定要掌握适当、适度、适时的原则,切不可哗众取宠而冲淡主旨、生搬硬套,一定要审慎选择、精心设计、突出重点、调动思维和想像、恰当灵活地运用。

误区之二:重知能提高,轻精神培育。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积累(语文的、社会的、自然的等诸多知识)、能力培养(听说读写,快速准确地获取、加工、整理信息等诸多能力)的任务。而且要完成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精神培育的美育、德育目标。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忽略这一点,考试考什么,老师就侧重教什么,学生也就侧重学什么,而文章中的情感、思想等因素则常常被淡化,而且这种倾向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越发严重。其实,语文阅读教材中精选的古今诗文、中外歌赋,无不包含着人类的高尚的情感和生命的寄托,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历史的厚重、现实的精彩,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恩、友善、关爱、坚定、勇敢、责任、道义等等心灵中美好的情愫,让学生在阅读的爱与恨、悲与乐、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的冲突体验中,内化为心中的情感,并潜移默化,不断沉淀和升华,形成健康的情趣和高尚的人格。比如说,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台歌》,学生可以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悲壮,从而开阔视野、旷达心胸;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以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所感染,从而产生扶危济世、报效祖国的正义之感;读鲁迅的《孔乙己》、莫泊桑的《项链》,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在冷峻、残酷的社会生活中,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和性格上的可怜、可悲与可笑,从而产生对美好现实生活的珍惜和热爱,摒弃虚荣、脚踏实地地去追求人生的真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这一切是任何刻意地说教都无法完成的,所达到的效果也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误区之三:重思想教育。轻语文基础。

与轻精神培育相反,对于阅读教学,一部分教师则在文章的思想倾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方面,下到了足够的功夫,在整节课中都大谈人性的善恶、生活的美丑,大谈受到的启示、教育、感染和震撼,把语文阅读课上成了单纯的思想政治课、生活课、美学课。思想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但不是唯一目标。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中,文字的、文体的、文学的、文化的基础知识积累,听、说、读、写、分析、归纳、整理等基本能力培养,都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东西,是不可或缺的。有的教师对于学生多次出现的明显的、共同的语文常识性错误置若罔闻,而不及时加以提示和纠正,我们不能说这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因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从点滴基础积累起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长远的。切不能因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而矫枉过正。

误区之四:重理性解析,轻涵泳吟诵。

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习惯于从扫清字词障碍、作者背景介绍、段落划分概括、总结中心写法人手来解剖课文,而少有师生的涵咏吟诵。即便有,也只是轻描淡写、走走过场而已,致使语文阅读课堂枯燥乏味、情理难济、气氛沉闷、教学程式化、全无鲜活之感。这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是不相符的。涵泳吟诵,是语文课堂的真正魅力所在。它是多维立体的,是感官的开放,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推其意,或低眉默读、或昂首高吟、或角色分读、或齐声同和,在自由、充分、有效地阅阅读中,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昧、读出神,读熟、读懂、读透。解析是让学生入乎文内,如同生理解剖,目的是让人认知,而吟诵则是让学生跃出文外,与作者共同创造,抑扬顿挫、心口合一,以至于人、文交汇,情、意互动,达到文章如出己口的阅读高境界。

误区之五:重积累识记,轻能力方法。

德国作家莱莘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任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叶圣陶先生更为直截了当地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中小学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真理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筛选、认知、处理信息的能力。因为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技巧,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能力之一。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一些教师习惯于“讲”、善长于“教”,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识记,而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这种教学表面看省时省力,但实际上,学生只学会了“这一个”,而不能触类旁通而知“另一个”。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些例子”,阅读教学必须要着眼于“这一类”,甚至扩展到语文学科之外的更为广泛的领域,让学生获得一种普遍适用、终身受用的技能技巧。通过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能力、人文精神得到全面提升,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孙军,语文教师的尴尬处境及其突破[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2)

责任编辑:星曈

猜你喜欢
误区阅读语文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