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燕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07)
探究学习是一种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对外语教学中的探究学习研究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让学生学会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学观察、课后反思、及期末对学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探究学习,使小组探究学习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等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本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和运用,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注入生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为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一定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教育心理学走出行为主义的理论框架,其研究开始关注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作为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其核心是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机制问题。[1]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起源于皮亚杰 (Piaget)及布鲁纳 (Bruner)等人所作的革命性研究,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必须经学生自身 (包括个体和群体)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后获得;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就得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强调在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梯子,但学生必须自己爬上去”。[2](P257)由此可见,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协作性和学习意义的建构性。[3]
建构主义认为激活同伴或同学的知识能使学习更有效,[2](P207),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2](P261)而探究学习可以定义为: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6]。可见,小组探究学习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中注重合作学习、注重情境体验、注重在思辨创新中学习等特点,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参加本研究的学生共83人,来自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他们是英语教育专业同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和训练,他们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素质,可以代表当今中国的大学英语学习者。
在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前,对这两个班的83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30%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较高;6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差;超过40%的学生不喜欢小组合作学习;近70%的学生认为新课预习不重要,是可有可无的一个学习环节。84%的学生认为预习无太大意义,对课文的理解主要依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问卷调查说明我们的学生,作为英语学习者,学习主动性不强,探究学习积极性不高,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尤其对新课预习有不同的理解。
针对学生的情况和特点,设计了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时间为期一学年,即两个学期。教师把学生分成20个程度相当的学习小组,每组4-5人。要求各小组学期初制定本学期的小组学习计划,选定小组长,定时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并每周进行小组学习活动登记。本研究以新课探究学习为观察点,对小组探究学习进行探索和研究。
新课探究学习,就是学习小组在综合英语每个新单元授课前,根据老师一定的要求,进行对新课预习和研讨,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从课文中发现和选择探究的问题,并能通过教师、书籍、媒体、网络的帮助进行一定的探究,达到理解和解决问题。之后,在教师讲授新课前,随意选择1-2个小组进行课堂汇报和演示 (Group Presentation),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探究过程和成果。在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是体现问题性 (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创设质疑、发现、思考的空间)、实践性 (由学生自己完成,注重能力培养)和开放性 (突破英语教学中的封闭状态,呈开放性姿态,注重实践;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
学年结束时,本研究对83位参与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问卷共有15题,其中,1-14题为选择题,有7题是单项选择题,另外7题可多项选择,分别从学生对小组探究学习的态度和感受、作用、特点、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第15题为开放式问题,要求学生用文字简述对小组探究学习的建议。
(1)关于态度和感受
62人 (74.5%)以“积极尝试,热情投入”的态度参与小组探究学习;68人 (82%)表示非常喜欢或喜欢这种形式的学习活动;64人 (77.1%)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自己或自己小组经过探究后所完成的课堂汇报和演示;在完成课堂汇报和演示时,43人 (51.8%)感觉愉快,28人 (33.7%)感觉不如预料中的好,仅有5人 (6%)感觉失败或不愉快;64人 (77.1%)在对比了其他组的探究成果后表示要吸取经验教训,争取做得比他们好。在完成课堂汇报和演示后,52人(62.7%)坦然看到了自己的欠缺和不足,29人 (34.9%)后悔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做得更好,另有29人 (34.9%)表示有机会还想再做。
(2)关于小组探究学习的作用
images/BZ_92_1570_1248_1727_1391.pngimages/BZ_92_1546_1373_1578_1405.pngimages/BZ_92_1718_1158_1911_1347.pngimages/BZ_92_1287_1236_1528_1463.png选 项 人数 %提调用已有的 技能 68 81.9能合61 73.5能新 力 52 62.7挑语作为工具的做事能力 46 55.4能提高学生探索、研讨、发现问题的能力 41 49.4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5 42.2能使学生真正参与语言活动并做出贡献 32 38.6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进步感 30 36.1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8 21.7
(3)关于小组探究学习的效果
通过对课文的探究学习,75人 (90.4%)认为自己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的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加强;64人(77.1%)和60人 (72.3%)分别认为自己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的理解文章大意和相关的课外知识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加强。
学生认为通过探究学习,如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搜寻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55人,占66.3%);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 (53人,占63.9%);对新课的自学能力 (46人,占55.4%);探索、研讨、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别是45人,占54.2%)。
在完成课堂汇报和演示的表现力方面,两个学期相比,学生认为第二学期取得的较大进步有:选题角度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 (47人,占56.6%);主题鲜明、集中,内容紧凑(42人,占50.6%);形式新颖,能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28人,占33.7%);组员合作默契、愉快 (21人,占25.3%)。
60人 (72.3%)回答了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表达了对小组探究学习的建议。其中,有22位学生提出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方面的问题。他们希望小组成员之间分工要协调、均匀,参加小组活动时小组成员要更有热情。20位学生希望继续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活动。特别是课堂汇报和演示环节,他们认为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已有知识和拓展知识,学习新技能,提高自身能力的锻炼机会,并能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兴趣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另有27位学生提及了小组探究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他们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希望以更开放、更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学生的回答还暴露了其他一些问题,如:学院的硬件设施还有待改善的问题;有些学生不愿意动脑筋选题的问题。
(1)小组探究学习的意义
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学生对这种形式的学习持肯定的态度。他们能积极参与、热情投入,说明只有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并喜欢小组探究学习。
从关于小组探究学习的作用和效果的数据可见,小组探究学习有助于:1)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为学生运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提供机会。尽管探究的内容不尽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各有千秋,但其过程都实现了学生心智与应用语言技能的和谐统一,因此受到学生的欢迎。2)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挑战学生运用英语作为工具的做事能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这种在探究性学习中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也会逐渐渗透到其它形式的学习中,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3)提高学生探索、研讨、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针对问题自己设计方案,从而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交流成果的能力,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力。探究学习可引导学生不拘于书本、集思广益,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同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并能自觉实践,经过独立思考与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对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能起到促进作用。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探究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和团队合作取得成功,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成果。
(2)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有待加强
分析所得的数据,利用小组探究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方面在短时间内效果不够明显,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仍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中国大学英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都集中在课堂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呈现出“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具体表现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老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而教师又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点的讲授,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和经验的关注,不能满足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变得消极、沉默,失去了学习的自主能力和习惯。
而新形势下大学英语又有新的教学需求。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要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针对这一教学现状和矛盾,笔者希望通过实践,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服务。
(3)小组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调查发现,近45%的学生热切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说明了探究学习不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应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探究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不同侧重的指导,如着重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或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等等。因此,教师在指导中应注意: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做。不要设定所谓“答案”,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创新。淡化结论的正与误,允许结论的多元化,主要看过程。提倡多重互动,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
小组探究学习为英语教学注入了生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能力,从长远来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有很好的帮助。同时,还实现了英语教学的课堂延伸,在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使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为此,我们仍需不断地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1]丁家永.建构主义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 [J].南京师大学报,2000,(5):68-74.
[2]Slavin,R.E.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ory&Practice[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3]刘霞.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158-159.
[4]李鸿.探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增刊):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