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学生成长的若干不良影响

2010-01-14 03:01鄢细民邬美英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0年6期
关键词:成功感计算公式课标

鄢细民 邬美英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及人教版课标教材的推广使用,一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在各地兴起。随着课改的推进,一线教师已从当初的无所适从,慢慢转变为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贯彻“课标”的理念。笔者一直在尝试用“课标”的要求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中产生了一些变化,学生变得主动了,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了……然而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课标”的实施,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素质也正在逐步弱化。本文想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在课改中的得与失。

一、随着情境性的加强,带来了学生意志品质的减弱

“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成为课题引入的重要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笔者曾作过一项统计:人教版课标本教材中引入新课也大都以具体化的情境为主。从本人所听的各级各类的教研课来看,也基本是以创设具体情境引入课题为主。

通过创设情境引人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创设的情境大都是童话故事、生活事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在课始学生能够集中精神从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获取知识。这一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的所谓情感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其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想清楚这个问题是很关键的。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材、教师、考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接触的学习材料是枯燥的,与实际脱节的,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等不良心理。正是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由于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受到许多教师的推崇。例如我校老师教学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所创设的“猴王分桃”的情境等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那么随着创设情境的增加,学生丢掉了什么?情境的创设真的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吗?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最独特的吸引力莫过于当学习者通过冥思苦想解决一个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功感,而要获得这一成功感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意志品质,要能够知难而上。创设情境只是迁就于学生,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避开就避开,久而久之,学生再碰到一些不感兴趣的问题时也会放弃,而不是去潜心研究。从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时能够积极地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在碰到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却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去思考探索。如果教师仅仅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而没有引领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兴趣只能是表面的,浮燥的,而不是自发的,持久的。

二、随着个性化的增强,带来了学生规范意识的减弱

“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大量的教研课中都采用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比的基本性质时,某生说出了比的基本性质,老师进行了表扬并提议以该生的名字命名为“某某性质”。再如:“课标”强调算法要多样化,于是我们在听课时经常会看到教师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法,同时还鼓励学生掌握自己喜欢的方法就行了,在进行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会算就行了,不一定要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这种处理方法在表面上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但实际上呢?数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不仅是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而且应该通过表述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数学交流,其中,数学表达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仅仅是采用个性化的方法进行表述,也许只有他自己能看懂。

三、随着操作能力的加强,带来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弱化

“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强调让学生“做数学”,强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这一教学方法有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的一面。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在操作前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操作,在操作后如何引导学生对操作结果进行理性思考,这就带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感性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就会很难实现,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要借助直观手段才能解决。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学生所做的只是动手操作,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方面来看,这节课的教学中有这样几个解决问题的关键没有解决好:①怎么想到根据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②一定要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吗?③怎么知道倒几次后就恰好能将圆柱倒满的?这三点往往是课堂教学中被忽视的,教师只关注学生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及应用,而对于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所应该关注的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并不重视。这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却忽视了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何而来?

综上所述,“课标”提出了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需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的特点进行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思想不能随意放弃,不做否定一切的事。

猜你喜欢
成功感计算公式课标
高职药学类专业新生学习成功感研究*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感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采用初等代数推导路基计算公式的探讨
关于节能评估中n值计算公式及修正
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习成功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