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P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自4月20日晚间10点爆炸起火沉没之后不断漏油。这给墨西哥湾生态环境、全球原油工业发展和美国经济带来不可弥补的破坏。BP亦面临巨额的赔偿和处罚。随着损失的进一步增加,该公司董事会已宣布,取消今年的赢利分红。BP还欲把手中的阿根廷泛美能源公司部分股权售予中国海油,以套取资金应付漏油事件的庞大开支。而现在业内最关心的是,这个能源巨头会否就此被肢解。目前,除了美国的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公司5月就开始为BP的拆分可能做出预测分析,英国天然气公司、沙特阿美等公司也在积极关注,他们已经为瓜分BP做好了准备。渣打银行亦提议中国石油趁此机会收购BP。
受此次漏油事件影响最大的还是墨西哥湾的生态环境。漏出的原油已对墨西哥湾海洋生物造成伤害,油污正威胁当地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从浮游生物直至人类食用的多种海鲜。
随着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影响升级,其对墨西哥湾经济乃至美国经济复苏的负面作用也在逐渐显现。漏油事件的发生将使美国经济二次衰退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从4月20日晚“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至6月21日,平台底部至少外泄10亿升原油,导致众多野生生物死亡,海岸地区的渔民生计也受到严重影响。当前事故至少已威胁到世上最高产和利润丰厚的,产量足以供应美国海鲜市场25%的养虾业和渔业。若封闭泄漏油井的努力失败,随之出现的更大规模泄漏甚至会让墨西哥湾回旋洋流把污染带到整个佛罗里达州沿岸,直至到达东海岸。影响范围仍在扩大的事故可能会演变为美国史上最严重的一场灾难。
这场危机还可能成为BP未来在墨西哥湾这个全球重要产油区的营运障碍,并让原油业界以全新角度看待环保威胁。BP向来自诩为环境的朋友,是“超越原油”的能源公司。但BP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环保形象,已因无法控制墨西哥湾油井漏油危机而受到重创。原油工业好不容易树立的新形象也因此黯然失色。此次漏油事件还导致公众对油气生产尤其是海上油气生产的安全性再生质疑。
鉴于BP漏油事件严重冲击经济,美国沿岸各州的参议员提案,拟加重原油业者在灾难性漏油案中承担的经济损失费用,由目前的7500万美元大幅调高至100亿美元。原油业分析家赫顿表示,就算BP不必为这起事故直接负责,但BP的整体信誉以及在能源业界继续经营的能力都会受到冲击。
漏油事件不仅使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受到巨大威胁,更使导致事故的原油钻井平台的租赁方BP遭受深重打击。截至6月25日,BP已付出了沉重代价,股价已下跌了40%以上,市值蒸发了1000亿美元,这有可能为竞争对手收购提供机会。同时BP信用评级也被调低,惠誉评级将BP的高级无担保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A,将其列入负面观望名单。其5年期信贷违约掉期利差更是扩大至570个基点,跌至垃圾等级。这将导致BP的融资能力锐减,融资成本骤增。
由于仍未抑制油井泄漏,随着事态发展,BP的潜在成本将与日俱增。截至6月21日,向BP索赔立案3.2万起,已经赔付1.05亿美元,BP应对这次事故的总费用至7月2日已经超过27亿美元。BP不是一个国有公司,而是一家跨国私营公司。该公司不仅需要负担巨额损失赔偿,而且由此引发的法律诉讼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完全解决。
由于漏油造成的损失远超预计,BP此前为赔偿准备的200亿美元信托基金似乎远远不够。据悉,BP准备将赔偿储备金提高到500亿美元,资金将通过以下3种方式筹措:从下周起发行债券100亿美元;贷款200亿美元;未来两年内通过变卖公司资产获得约200亿美元。BP或将出售北海油田的开采权,同时放弃10多个油田开采项目。
另外,市场人士担心这一事件可能会影响到BP未来与美国政府的合作。美国政府已宣布将暂时停止在外海钻探原油,这不但将使BP获利大受影响,未来BP想获美国政府同意在外海钻探原油的计划恐会受阻,并且面临更严格的管制,整个油气工业也都会受波及。
近年来,BP的发展似乎是顺风顺水。BP先是整合阿莫科、阿科和嘉实多等公司,后又收购雪佛龙和戴文能源的部分业务。一路走来,BP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2009年,BP在《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排第四名,名列欧洲500强之首。但是,这些大手笔收购既成就了BP的辉煌,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兼并收购往往跨地区跨国家进行,比如BP收购美国的公司,当地员工有自己的文化背景,英国的很多管理理念很难在当地贯彻实施。
BP在得克萨斯州的爆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冲突导致的管理疏漏。阿莫科和阿科的员工被收购后有些心理不平衡,把不满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英国总部作出的一些决策在美国往往得不到彻底的贯彻。在安然、世界通信等一系列的公司丑闻之后,BP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随即出台了很多规章制度,力图用这种管理框架把从五湖四海收购来的公司整合成有共同价值观和公司文化的一个整体。但不幸的是,正在努力的过程中,隐患已经迫不及待地爆发出来,酿成了悲剧。
收购带来的另一个负面问题就是运营的高成本,收购的公司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好的整合,公司的运营成本就会很高,因为这个原因,与美孚相比,BP的利润率很低。最近几年BP在绩效管理的体系中有一个节约成本的指标,各个部门为了达到指标,就会在各方面压缩成本。在具体操作的部门就会表现为,为了节约成本,更新机器设备经常被拖延,导致该换的设备没有换,该建的设施没有建。其实BP的这种管理模式带来的问题就是,一些必须花的钱、必须做的事,今天没有做,放到了明天去做,今天看来成本是节约了,但是问题也就此遗留下来了,甚至留下祸患。这种节约成本是一种权宜之计,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战略。
BP一向自诩为深海钻探的专家,率先在北海地区进行深水钻探,还将深水钻探排在其优先任务单上的第一位。在至2015年的42个新规划项目中,有11个在墨西哥湾地区。BP长久的作业历史使其对存在的风险麻痹大意、熟视无睹,加之拥有的先进技术、多年经验助长了其骄傲自满,最终导致了几乎无法掌控的后果。美国的监管部门在经济压力之下,放松了本应严格的监管。另外,行业内缺乏对类似事故的应急与预警机制,也是造成目前事态几乎失控的因素之一。
此前,BP位于得克萨斯州的炼厂曾在2005年发生爆炸;2006年,其位于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湾油田也发生了泄漏事故,而这两起事故都属于可以预防的常规性事故。而且,BP过去9年在出事油井多次发生漏油和火警事故。多次事故似乎都没有引起BP足够重视,没有在技术、装备和管理上加以改进,最终酿成大祸。比如说,挪威和巴西等在海上作业的主要产油国都要求安装关闭油井的遥控阀门,而BP却一直未装。
此次“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用于阻止原油泄漏失控的“防喷阀”失灵,另一个是用于确保钻井设备安全以阻止油气泄漏的程序存在缺陷。“深水地平线”确实配备有“防喷阀”。作为防止漏油的最后一道屏障,“防喷阀”安装在井口处,在发生漏油后关闭油管。但“深水地平线”的“防喷阀”并未正常启动。本来平台爆炸是事故第一波,当时人员或撤离或失踪,几口油井还未关闭,由于没有遥控阀门,从而发生漏油的第二波。一系列的管理漏洞和设备缺失或失灵终于导致这场灾难。
事实上,在过去3年中,BP首席执行官唐熙华一直试图将BP从一台缺乏运营纪律的浮华的交易机器,转型为将安全置于首位的公司。此次的深水灾难对他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唐熙华的改革之举要见成效尚需时日。如今的事实证明,BP并未作出多少改变。
灾难不只属于BP,也属于整个原油产业。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原油公司加大力度解决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再加上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原油工业由此在社会上逐步树立了安全环保新形象。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目前国际原油巨头们几乎始终处于被公众诟病的角色之上。“深水地平线”海上钻井平台自漏油以来,情况至今未有彻底好转,给当地海域和相关民众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和环境生态灾难,美国奥巴马政府也因此受到多方指责。这一事件,对于美国能源政策的发展,对于世界深海油气的开发,都将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BP漏油事件是对全球原油企业整个形象的一次重创。
发生问题、处理问题这只是危机处理,是短期行为,而不是长期有效的危机管理。原油行业本是高风险行业,易燃易爆,而且存在井喷等地质风险和平台坍塌等工程风险。海上原油则增加了额外的风险,这是由于海洋的特殊环境带来的。油气工业要从源头上建立长效危机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安全生产。由于高风险的行业特点,要从事海洋原油勘探开发,必须采取极为严格的安全管理标准,包括昂贵的技术和装备投入,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良好的事故处置能力。而作业地政府也要恪尽职责,必须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