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野外生存教学的跨学科拓展研究

2010-01-09 16:01王裕桂郑秋芳
关键词:海岛跨学科教学内容

王裕桂 郑秋芳

(浙江海洋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部,浙江 舟山 316004)

海岛野外生存教学的跨学科拓展研究

王裕桂 郑秋芳

(浙江海洋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部,浙江 舟山 316004)

结合海岛野外生存课程的教学现状和跨学科教学的实践,阐述了海岛野外生存实施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分析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内容所跨学科类别,提出了成立跨学科科研团队、通过自学和短期培训补充跨学科知识、具体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跨学科教学、运用跨学科研究开发海岛野外生存校本课程等对策。

海岛野外生存教学是实现海岛野外生存目的、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为全面发展学生在海岛环境下适应生存的各项能力而进行的教育过程。由于海岛野外生存运动开展的地域特殊、理论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实践组织风险大、管理难等特点,给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惑。例如:如何在海岛观测天气和潮汐?如何捕获鱼或其它食物?怎样识别海上生物?哪些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如何食用?如何进行海上急救?如何降低海岛野外生存的风险?等等,这些专业问题涉及到除体育学以外的如气候学、气象学、捕捞学、海洋生物学、公共安全学、医学、药学、海洋民俗学等方面的专业学科知识,体育教师仅靠现有的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海岛野外生存的跨学科教学迫在眉睫。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把原来分散在各个专业学科的相互隔绝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海岛野外生存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更好地掌握海岛野外生存的系统知识,并要求学生把已掌握的海岛野外生存的知识体现和运用于训练实践当中,更好地实现海岛野外生存教学“由知识技术转向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并通过认知和体验两个途径来实现[1]”这一价值取向。我国的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尚属初级阶段,无论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材的编写、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的具体工作都还存在着某些薄弱环节。跨学科发展趋势研究旨在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海岛野外生存训练的理论体系,填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一、海岛野外生存教学与各学科间的联系

(一)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内容

海岛野外生存是指在远离居民点的孤岛、半岛、列岛、群岛等原生态海岛环境下,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条件下,依靠个人、团队的力量,体验生存,承受压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学会生存、生活与发展,增进健康、提高生存生活技能的训练[2]。但作为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之一,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还是在校内完成的,教学中运用丰富的理论授课让学生掌握海岛生存的方法,通过大量的陆地和水上基地的拓展训练,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从而为海岛野外生存的实践累积大量的经验。为此,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只有学习过初级班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中级班,只有学习过初、中级班的学生才有机会到海岛进行野外生存高级班的实践,因些教学内容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确保教学内容上重难点突出和内容的延续性。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内容

(二)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内容所跨学科类别

海岛野外生存源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其课程开设时间短,教学内容繁杂,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只有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才能不断补充与完善教学体系。从目前的整体教学来看,这门课程除了涉及到自身的体育科学领域外,还涉及到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休闲学等等的学科知识。在具体的某一教学领域,与海洋类学科、航海类学科、医药学、食品安全、地理学、民俗学等学科都有不用程度的交叉,见表2。

表2 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内容所跨学科类别

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在压力与困难面前,团队的力量高于一切,在团队的氛围中更容易教会人们生存与生活的真谛。一支优良的团队组织与管理离不开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只有熟悉这些学科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出优秀的学员,另外,把海岛野外生存与休闲联系在一起,通过海岛野外生存的体验达到个人的休闲目的,从而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生存的意义。

紧急避险,这是公共安全学的范畴,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迫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从本质上而言紧急避险是有益于社会整体的行为[3]。海岛野外生存教学中不但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进行运动之前要尽量了解运动的特点以及可能发生的危险,避免让自身或他人受到伤害,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具备必要的紧急避险知识和技能,在一些危险面前,学会如何让损失减少到最小。

在伤病的预防与治疗教学中,除了体育学所熟悉的运动损伤外,还会有被蛇咬伤、昆虫叮咬或蜇伤、海洋生物咬伤、中暑、晕船、食物中毒等伤病的教学,对于体育教师来讲要具备一些跨学科知识才能解决。

海岛野外生存生活,由于地形复杂,天气变化无常,在使用地图、判定方向时一定要有一些地理学的常识,一些常用的海洋民俗也会在生存过程中起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了满足我们的生存需要,在途中还要识别一些动植物,能食用的还要采集,所以要清楚哪些能食用,哪些不能,这除了靠基本生活常识外,还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累积。海洋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可以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而且营养丰富,但怎么辨认?怎么捕获?如何食用?这些都需要海洋生物学和海洋民俗学、食品学、营养学、鱼类学的大量知识,才能为我们所用。

在水上的教学实践中,操艇是一项较难掌握的内容,没有经验、不懂技术,方向和速度很难控制,而让渔业方面的专业教师操作起来,却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如果在这个技术环节上实行跨学科教学,一定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施跨学科教学的对策与措施

(一)成立跨学科科研团队

跨学科科研团队是由不同学科人员组成,从事跨学科领域研究的科研团队,它除具有科研团队的基本特征外,更多的是体现“跨学科”的特点[4],一方面表现在人员组成上实现不同学科人员的互补,另一方面其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而在目标制定上要求更高,属于更高层次的科研团队。

海岛野外生存跨学科科研团队的组建,首先要求体育教师把海岛野外生存与其他科目联系密切的知识点找出来,也就是把自身专业的薄弱点找出来。这样就搞清楚为什么要跨学科,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其次要结合本校实际,在其它专业中确定团队成员,可以把管理学、心理学、医学、生物科学、渔业学、航海学、民俗学等学科方面具有灵活性、耐心、学习的愿望,对他人的敏感和宽容以及敢于涉足未知研究领域的教师吸收进来。最后,要对跨学科科研团队从推行目标管理、加强团队制度建设和倡导团队精神三方面进行良好的管理。

跨学科科研团队的组建要紧紧围绕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原则;自愿组合与引导相结合原则和重点培育、适时调整的原则[5]。推行目标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发挥队员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出发,做到人尽其才;团队制度是团队有序、高效运作的保障,要建立与跨学科科研团队相适应的外部制度与内部制度,包括行为规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奖惩措施等规章,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团队成员围绕团队的共同目标形成协作行为与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的灵魂,集中体现在团队的组织追求、管理理念及其成员的素质和价值取向。

(二)通过自学和短期培训补充跨学科知识

如前所述,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内容涉及到许多跨学科知识,而跨学科研究团队中不可能把所有涉及到的学科都吸收进来,这就首先需要体育教师打破原有的体育教学结构,从书本中深入学习各学科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构建和重组,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参与科学探索;其次,要经常与省、市课程专家、同行和社会各界人员如老渔民、民俗专家、渔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广泛探讨,通过他们进一步补充海岛野外生存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最后,教师要合理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不断培养自身的研究能力。只有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和行动研究能力才会得以提升。

体育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团队间的短期培训加快解决。各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的优势,确立自己的培训内容,内容可从野外医学卫生知识、海岛易捕易食的渔贝类介绍及常见的食物抓捕方法、海洋气候与海洋学的相关知识、野外生存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与分析、如何提高团队管理能力、救生知识等方面入手。

(三)具体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跨学科教学

进行跨学科教学研究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事先必须周密计划、统筹和安排。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与不同专业领域内的教师进行积极和富有成效的交流研讨,抓住每节课中学科间的知识连接点,让教师体会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再根据各教师的专业特点确定如下几个跨学科教学内容。例如:海岛野外生存高级班的教学是在东极岛上进行为期一周的野外实践教学,其中识别海洋生物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这就很有必要请海洋生物方面的专业教师在实验室完成海洋生物识别的理论讲解和实验(2个学时),可选双壳类8种、螺类8种、头足类4种、虾类4种、蟹类4种、常见海洋鱼类16种作为实验材料,之后再到野外进行实践,这样能更好地联系实际、深化课堂教学成果。让学生通过看、听、问及适当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及动物与环境的统一,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不同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以扩大知识面,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四)运用跨学科研究开发海岛野外生存校本课程

地方高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6]。《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二十条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7]。今后,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取而代之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进行具体的规定。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还实行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换言之,就是要开发地方的、校本的特色体育课程。显然,这对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给了学校很多创新的空间。

海洋类院校是以海洋为特色,涉海专业为主导的多学科发展的院校。在“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在项目内容的选择上,要顺应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专业特点;“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发要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辅佐来开展和深入,挖掘和拓展海洋类、航海类、捕捞类专业以外的知识链,通过课程的开发使以“海”为主轴,“渔”和“船”为两翼的高校涉海教育更加深入;同时,高校的涉海教育和发展能为“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生命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从而呈现涉海类高校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活力,更能丰富高校体育的内涵。

(五)对跨学科教学进行适当合理的教学评价

跨学科教学评价主要包括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三个方面。目标评价是对研究课题的价值效益,对跨学科教学理论建构的完备性、可靠性及内在逻辑性的评价,以及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性、创新性的考察;过程评价是在整个跨学科教学研究中,随时随地的审视考察,及时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及时反思;成果评价是以实践性评价为主,通过谈话考察学生在跨学科教学中素质的提升,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中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及时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海岛野外生存实行跨学科教学不管是从知识体系本身的统整性角度还是从节约模块授课时间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建立具有海岛特色的海岛野外生存校本课程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建立合理有序、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开展海岛野外生存这门课程。

基于跨学科教学的教师间的协作交流不提倡一枝独秀,而是鼓励百花齐放[8];不关注教师间的成果竞争,而强调教师之间的过程合作。同一学习领域内各学科教师间的协作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有利于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成长。

[1]姜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训练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285-287.

[2]傅纪良,黄永良.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意识与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149-150.

[3]汪一含.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4):140-142.

[4]陆文明,赵敏祥,蒋来.高校跨学科科研团队研究[J].科技成果纵览,2006,28(2):40-41.

[5]郑海燕.跨学科研究的前提和过程[J].科技成果纵览,2006,28(2):67-74.

[6]梁钊华.对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194(8):49-50.

[7]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EB/OL].[2010-03-23].http://tyjxb.xmu.edu.cn/upload/200811111153960871.pdf.

[8]燕校龙.高中化学新课程跨学科教学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24-30.

Research on Interdisciplinary of Island Survival Teaching

WANG Yu-guiZHENG Qiu-f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and Arts Education,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4,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sland survival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the importance of implementing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s in island survival teaching was elaborated.With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content,the paper argues that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eam should be established,whose member should expand their knowledge by self-study or short-term training,implement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methods and develop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utdoor survival;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research team;school-based curriculum

[摘要]海岛野外生存;跨学科教学;科研团队;校本课程

G807.4

A

1008-8318(2010)03-0135-04

2010-04-23

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编号:2007YB07055)成果之一;浙江海洋学院2008年校级专项课题;2009年度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成果之一。

王裕桂(1976-),女,青海互助人,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海岛跨学科教学内容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