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文导入

2010-01-09 16:01杭亚静
关键词:师生大学课文

杭亚静

(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

对话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文导入

杭亚静

(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

对话主义理论提出了统觉视角、复调、外位性和狂欢化的概念,构成对话的三要素——对话者、对话内容和对话方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体现为课堂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课文导入部分的对话现状的调查显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存在着严重的对话缺失或对话不足。本文提出了协商、采集、实施和反思四环节的实施策略,以构建师生有效对话,促进教师重新反思学生观。

对话主义理论;大学英语;课文导入;实施策略

传统的对大学英语课堂的认知是,学习的过程分为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个部分;教师控制着课堂的话语权,扮演着知识权威和传授者的身份,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情感支持,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冷却,课堂气氛枯燥。近几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纷纷展开。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已经落伍,以学生为中心或者以学生和教师共同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被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中,比如任务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等。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在传统课堂中的角色产生了改变,过去教师独白式的课堂话语体系势必遭到颠覆。将巴赫金的对话主义理论贯彻到教学中,有利于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有构建意义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和社交技能[1]6。它为建立一种崭新的课堂文化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它为教师自身的人格定位、教学信念和学生观的反思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浙江海洋学院2008级第二批本科非英语专业学生及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以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深入探讨对话主义理论启发下对于该教材课文导入部分的教学构想。

一、对话主义理论概述

对话主义(Dialogism)是原苏联哲学家及文艺理论家巴赫金(Bakhtin)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形成的一种文艺理论。从词源学的角度,对话的本义是一种主体间的交往行为。英文dialogue一词源自希腊文dialogos,dia可以指“双,两个”,也可以指“经过”,logos的意思是“言语,词”或者是“思想,理性”。英国思想家伯姆(D.Bohm)这样描述“对话”一词:“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2]6。从该层面上,对话已经超越了它的原始意义——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成为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渗透在人们的行为和意识当中。巴赫金的对话主义理论正是从这一哲学角度阐述了巴赫金对世界的存在状态、构成方式,以及创生过程的总的看法和观点。[3]“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4]176,这是对话理论中对于对话本质的解释。巴赫金[4]48认为,任何话语都是对先于它的他人话语的应答、继续和回应,也都希望被人聆听、理解、应答。只有双方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重视,对话才能进行下去。

对话理念中提出了统觉背景,复调,外位性和狂欢化的概念。统觉背景是指听话人知识水平等以及对具体语境的感觉和理解。复调,原义是指音乐中几个各自独立的音调或声部组成的乐曲,巴赫金用在文艺理论中指的是与独白小说相对的复调小说。外位性是指每个人所处的独特位置决定了自身的独特视角,他可以观察到别人无法观察的事物,同时,他也存在着视角的盲区,无法对自身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狂欢化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全民参与,人人都是主体;2.无等级和阶级,人与人关系亲昵和谐;3.气氛欢乐愉快。充分理解这些概念,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改善师生间的沟通,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大学英语课文导入的对话现状

巴赫金提出的对话构成三要素——对话者,对话内容,对话方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体现为:课堂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大学英语课文导入是教师和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探讨沟通,它不仅包含人与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还包括了人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对话[5]。从对话主义理论的角度研究大学英语课文导入部分,其目的是探讨大学英语课文导入部分的本质,并从实践上指导大学英语课文导入的组织和实施。

为了解课文导入这部分教学活动的现状,笔者于2009年10月在浙江海洋学院2006届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选取四个班级共13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问题主要涉及对教材的理解,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课堂提问,课堂效果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此外,为使数据更加详实,笔者和其中部分学生做了深入的谈话,并且和任课教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一)人与文本的对话现状

浙江海洋学院2008届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目前采用的教材是应惠兰等主编的第二版新编大学英语。该教材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针对学生普遍在听说上的薄弱,突出了对学生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所研究的课文导入(Lead-in part)是指通过以单元主题为中心的话题讨论等各种听说活动,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但是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英语课文导入往往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主要是相关文化背景介绍和词汇扩展;教师处于控制地位,介绍相关文化背景,以及就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这与教材编写者所提出的以听说为主的主题教学模式是不符合的。因此,笔者认为,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与教材之间缺乏充分的对话,导致课文导入部分活动实施的不足。

(二)师生的对话现状

相对于语法和词汇部分的讲解,课文导入部分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宽文化思维的课堂环节。在调查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侧重点的设置期望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侧重点的设置期望(单位:%)

表1显示,学生已不满足于语法词汇等单纯的语言教学,希望教师在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文化渗透方面做适当倾斜。

笔者通过对四个班级的课堂观察,发现目前课堂对话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对话缺失。课堂仍以传统的教师知识灌输为主,课文导入部分的口语活动往往让位于教师关于文化背景的简短介绍。多数学生因自身知识的缺少而主动放弃对话权,课堂发言集中在几个语言能力比较好的同学。

2.对话不足。师生对话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交流层次,缺乏情感乃至精神层面的交流,导致课文导入部分草草了事。

对于课堂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口语活动缺失的原因,教师更多地考虑到了教学计划的完成:

“有时候我也希望和学生好好谈谈,多一些思想交流,搞搞课堂活动啊,气氛会很好,但是要考虑到教学任务啊,而且四个班的进度要保持一致,一个学期总要完成这么多单元,还要考虑四级考试的复习。”关于课堂对话不充分,或者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一问一答的现象,有的老师的解释是:

(教师访谈录音2009)

“我们上的课一个班都三十多个同学,肯定无法关注到每一个人。如果我五六个人的小班,可能就可以。”

(教师访谈录音2009)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和教师的访谈,笔者发现,师生之间的对话仅仅停留在对语言形式的关注,而忽视了语言作为思想表达载体的内涵。作为课堂的主体,双方对课程的理念方面缺乏相互理解和共识。

三、大学英语课文导入的实施策略

受对话主义理念的启发,笔者以第二版新编大学英语为例,对课文导入部分作了大胆的构想。它可分为四个环节:

在这四个环节中,对话主义理论始终贯穿其中。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一)第一阶段。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负责的方式探讨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课文主题与学生协商确定教学方案。由师生共同协作完成的教学方案具体包括教学素材的选择,课堂任务的分配,课堂活动设计以及评估方式。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对小组讨论任务缺乏热情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对教学程序的控制,学生对整个课程安排没有选择权,因而缺乏参与意识。笔者觉得,要让学生参与到任务的设计当中来,而不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权威,强加给学生任务,这样他们才会用心去完成。在对学生参与教学方案设计期望的调查中,笔者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对参与教学方案设计的期望(单位:%)

从表2中,笔者首先欣喜地发现,大多数的同学对于英语课堂有主体意识,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来。这一阶段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操作流程,让学生提出想法,并通过民主方法付诸实施。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姿态讨论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一味迁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和说服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去。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可适当倾向于学生未来的需要,在选择话题时考虑到资料的可收集性。

(二)第二阶段,学生进行课前的资料采集和准备工作。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与课文作者,与所有读过这篇文章的古今中外的人,甚至与自己的全面对话。这个阶段对学生来说可以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可以是团队合作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选择与话题相关的材料,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观点。学生可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资料。可以采取构建小组,轮换负责人的机制来规范这一阶段的学习。此外,对话理论中提出说话人需要根据听话人的统觉背景选择说话内容和方式,这是对话能够进行下去的先决条件。学生的统觉背景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任务需要有层次性,可对不同语言能力和知识背景的同学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

(三)第三阶段,课堂讨论和陈述。复调作品中可以出现多重声音,课堂中也可以出现不同观点,鼓励学生之间甚至是师生之间的学术争论,使课堂形成多声部、多元化的氛围。而根据外位性的概念,可以衍生为教学过程中师生在相互的交流沟通当中,实现对事物全方位的观察和对自我的反思。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这一阶段可以随时发生转换。笔者在问卷中调查了学生参与文化背景讲解意愿,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学生参与课文导入部分讲解的意愿调查(单位:%)

表3显示,大部分学生愿意实现与教师的角色互换。教师不妨让学生来充当教师的角色,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与以往不同的角色,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教学过程,增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责任主要是设计好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例子,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从而提高语言输出能力。在提问时,教师要注意知识和话题的层次[6],充分考虑学生的统觉背景差异,使人人有话说。放松和愉快的对话氛围有利于灵感迸发,师生都能够从课堂中享受到精神的狂欢。

最后,总结和反思。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和学生畅谈这一单元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教师的教学信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发生多重的碰撞,双方都能够本着对话的精神,消除误解,达成共识。

对话主义理论实践过程中,对话不应仅仅作为技术性的追求,其意义应在于使对话精神和民主、自由一样,成为公民教育的基本追求。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文化和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师从交往的角度认识自己,理解对话的本质及其对于课堂的意义,这才是通向教师实现自身回归和提升自身人格境界的理想之路。

[1]许丽莹.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2]D Bohm.On Dialogue[M].London:Routledge,1996.

[3]王志坚.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外语语法教学[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26-28.

[4]M M Bakhtin.The Dialogic Imagination:Four Essays[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2.

[5]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22(11):65-69.

[6]张增田,靳玉乐.论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4(8):42-45.

The Lead-in Part of College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khtin’s Dialogism

HANG Ya-j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4,China)

s:Dialogism advances the conceptions of apperception perspective,polyphony,external spaces and Carnival.The three elements of dialogue reflecte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re classroom subjects,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The present lead-in part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represents severe absence and deficiency of dialogue among teachers,students and the texts.The study proposes a four-process strategy of negotiation,collection,implementation and reflection,so as to construct a more effective classroom dialogue and contribute to form a new outlook on student.

dialogism;college English;lead-in;strategies

H319.1

A

1008-8318(2010)03-0111-04

2009-03-01

2008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Y200804947)阶段性成果。

杭亚静(1982-),女,浙江温州人,助教,在职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师生大学课文
“留白”是个大学问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背课文的小偷
大学求学的遗憾
背课文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