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暗示对老年人心理卫生状况的作用

2010-01-06 09:07张瑞星赵山明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5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年15期
关键词:暗示性老年人护理人员

张瑞星 赵山明 李 丽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

老年人的易受暗示性较强,有研究显示对老年癌症病人实施暗示性护理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及降低疼痛程度〔2〕,但也有文献报道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接受整体暗示的程度越低〔3〕。本研究观察了老年人受暗示性的高低,并将积极心理暗示应用于老年护理工作中,观察其对于老年心理卫生状况的改善程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受暗示性测量的对象选择:在本市某社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对照组 (青年组)59人,男 29人,女 30人,平均 (21.33±1.79)岁;试验组 (老年组 )57人,男 28人,女 29人,平均 (70.02±5.14)岁。积极心理暗示检查的对象选择:2007年 1月至 2008年 8月某老年公寓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排除有老年痴呆等精神心理疾病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80例,半年观察时间过后,对照组有 29人因疾病、死亡、中途离开等原因而中止护理,试验组有 30人终止护理,符合时间要求的试验组 50人、对照组 51人,试验前两组年龄 (t=1.046,P=0.30)、性别 (χ2=2.773,P=0.50)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受暗示性测量方法 参考詹启生〔4〕的受暗示性测量方法,具体步骤:有 2个直径皆为 10 mm的小钢球,让被试用手触摸,并问:“你觉得哪一个小钢球更大?”。此试验在一个自制测试箱里进行,以确保被试看不到被摸物体。本测验共 8项内容,按照标准指导语进行测量。计分方法:判断一样、不变的为0分;判断出有差异的为 2分;不肯定的 (包括在相等与不同之间反复多次仍不肯定的)为 1分。总分范围为0~14分。

1.2.2 护理人员培训 具体内容如下:①语言暗示:护理人员掌握积极暗示性语言的应用技巧是提高心理护理质量的关键,可以使患者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鼓励、保证、正向的评价,欣赏并赞美老人的精神风貌、衣着等点滴变化。禁止在老人面前谈论其他老人的病情恶化或死亡等事件,同时使用安慰诱导性语言,言语中给予老人安慰和希望。②体态暗示:工作时应对自如,节奏有序,给老人以沉稳的感觉。③表情暗示:表情自然,与老人的病情和感受相适应,适时地以微笑面对老人。④环境暗示:创造温馨、和谐的住宿环境,其他老人有不良情况发生 (如患重病或病情恶化)时,要及时避开对老人的影响。⑤操作技能暗示:护理人员在护理老人的过程中,除了掌握以上暗示的技巧,娴熟的操作技术同样能给予老人暗示作用。操作时动作轻柔、协调、灵巧、有条有理,操作准确无误、恰到好处,动作熟练,手疾眼快,干净利落。

1.2.3 实施过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按照护理要求常规给老年人实施生活护理和必要的医疗护理。试验组除接受以上传统护理方法外同时给予积极心理暗示。

1.2.4 检测项目 试验前及实施积极心理暗示后 6个月对所有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5〕进行测量。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13.0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

2 结 果

2.1 受暗示性测量的结果 青年人平均暗示性得分 8.72±3.25,老年人为 10.05±2.60,表明老年人的受暗示性高于青年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13,P=0.017)。

2.2 积极心理暗示的检查结果 实验前两组 SCL-90各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 (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精神病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 t值分别为 0.125、0.212、0.411、0.405、0.423、0.720、0.633、0.984、0.762,均 P>0.05)。实施积极心理暗示护理 6个月后试验组老年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明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年人接受治疗的态度更加合作、精神状态更加良好。

表1 各组护理 6个月后 SCL-90因子分的比较(±s)

表1 各组护理 6个月后 SCL-90因子分的比较(±s)

指标 对照组 试验组 t值 P值躯体化 1.67±0.51 1.48±0.46 2.061 0.042强迫症状 1.60±0.42 1.54±0.33 1.045 0.299人际关系敏感 1.58±0.37 1.42±0.41 2.178 0.032抑郁 1.56±0.47 1.31±0.35 3.310 0.001焦虑 1.60±0.66 1.37±0.46 2.991 0.003敌对 1.67±0.41 1.65±0.31 0.271 0.787恐怖 1.73±0.51 1.50±0.39 2.520 0.013偏执 1.84±0.44 1.76±0.49 0.802 0.424精神病性 1.37±0.35 1.27±0.28 1.577 0.118

3 讨 论

暗示疗法是通过给患者积极暗示来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6〕。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受暗示性更高,老年人在生活中更易受到外界的影响。20世纪 3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把暗示与人格、社会等联系起来讨论〔7〕。老年人在生活过程中,不管是护理人员的解释、鼓励、安慰或保证,还是环境的适宜性,对于患者来说都具有暗示的意义,它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尤其是心理易感性和心理依赖性较明显的人,积极心理暗示的效果更好〔8〕。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有经验的护士会巧妙地运用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但没有将其系统化。本研究中将积极心理暗示系统地、有计划地运用到老年护理中,结果显示对老年人实施积极地心理暗示能够显著地减轻老年人躯体和抑郁、焦虑、恐怖等心理症状。从心理机制上讲,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更容易对老年人造成心理暗示,通过积极心理暗示,使老人认可了有利于自身康复的身心状态,减轻其焦虑等负性情绪,调节行为与生理功能,达到促进身心康复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人接受的暗示都是双向,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注意到暗示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不经意间 (如护理人员看到弄脏的物品皱了一下眉等)对老人造成了负性的心理暗示,表面上是很小的事情,实际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老年护理工作者应该了解有关暗示的作用,掌握积极暗示的技巧,给老人以积极地心理暗示,同时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 姜乾金,主编 .医学心理学〔M〕.第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7-80.

2 李 琼 .暗示性心理护理在老年癌症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73.

3 吴绍兰,杨永信,高丕艳,等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暗示性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9):810.

4 詹启生 .大学生受暗示性的测量及其与人格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3):163-4,7.

5 张壮志 .暗示在心理护理中的重要性〔J〕.临床护理,2007;23:231.

6 谢丽娟 .暗示性心理护理减轻输液患者的心理性疼痛〔J〕.中国民康医学,2007;9:782.

7 鲁 逸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1:5.

8 刘宏伟,常丰葛,张永祥 .心理暗示疗法在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11:964.

猜你喜欢
暗示性老年人护理人员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浅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暗示性
论古典诗词中的“裳”的语言暗示性
象征主义下的对于《幽谷睡者》的新解读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