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山东省的启示

2010-01-04 01:49刘新英刘雯雯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广东省山东山东省

刘新英 刘雯雯

(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山东省的启示

刘新英 刘雯雯

(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近年来,山东省的加工贸易发展平稳,但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国际国内竞争的加剧,使得山东省传统的加工贸易面临诸多压力与困扰。本文通过对比山东省与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发展,得出山东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不足,在认清山东省加工贸易形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方向:对外贸易关系。

加工贸易;价值链;转型升级

一、引言

加工贸易是山东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省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战略选择。近年来,山东省加工贸易一直呈快速发展,占据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2009年山东完成加工贸易总额 613.12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44.2%,与上世纪 80年代相比,增长了近100倍。但山东省加工贸易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企业出口产品层次偏低、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缺乏、产品附加值低且价值链短等。因此,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成为山东省摆脱困境,培育新的国际竞争力,谋求新的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任务。

广东省是中国加工贸易最发达的省市,对比山东、广东省加工贸易结构,总结广东省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经验,山东省可以在此基础上吸取经验,更加有效率的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二、两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标对比分析

从图 1可以看出两省的出口额都大致呈上升趋势,相比于山东广东发展更快。加工贸易出口数额方面山东的与广东还有较大差距,2009年广东的加工贸易出口额 2231.27亿美元,山东省只有 399.4亿美元,两省数额相差近六倍。详细分析如下:

图 1 2000-2009年山东与广东的加工贸易出口发展趋势 (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广东省、山东省统计年鉴。

1.产品升级比较

山东省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所占的比重不高。相比于山东,广东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2009年,山东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3.0%、17.2%、17.9%,而广东省三种产品的比重分别为69.7%、38.8%、8.6%。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省的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侧重点的不同(见图2)。

2009年广东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达到了 2501.36亿美元、1393.74亿美元,而山东仅有342.1亿美元、136.9亿美元。山东省要加快加工贸易升级,就要增加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类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出口,适当的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占的比重。

图 2 2000—2009年山东和广东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两省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价值链升级比较

(1)产品研发设计、营销和品牌建设环节

下面我们用微笑曲线来对比山东与广东省的价值链状况。图 3是广东和山东两省的加工贸易产业价值链。产业链条由“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组装→销售→品牌”五大环节组成,其中,产品研发与品牌阶段附加值最高,零部件生产和销售次之,组装环节附加值最低。从现阶段的国际贸易来分析,品牌的生产和研发往往具有垄断性且多半控制在跨国公司的内部[1]。而弧底部分(价值链中游)的成品装配和低端产品为主的制造业则是技术含量低、产品增值少的环节,我国的加工贸易正处于这个环节。

根据杨慧力、何青松、张浩三人 2009年对山东沿海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要素密集度的 174家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链环节升级状况调查发现,有 26.47%的企业已经进入了关键中间投入品的生产阶段,有 24.12%的企业从事一般零部件的生产,两者合计为 50.59%,说明有半数以上加工企业超越了简单组装阶段,但仅仅从事产品装配的企业比重依然较高,达 49.41%。此外,有44.19%的企业沿着“产品装配→一般零部件生产→关键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路径提升,而 55.81%的企业没有实现生产链的升级[2]。

目前,山东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半岛,企业加工工序简单,大部分有知识、技术含量的加工工序控制在外国母公司的手中,难以形成技术外溢效应,致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后劲。山东省加工贸易主要是接单加工生产,由于加工贸易主体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外方投资者往往是海外接单,国内生产,牢牢控制海外销售渠道,造成加工贸易企业对外方投资者和中间商的严重依赖。由于长期做贴牌生产,造成山东省自有品牌产品出口额小、缺乏世界知名品牌[3]。目前比较知名的只有海尔、海信寥寥数家而已。

广东加工贸易初期以典型的“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简单加工装配扩展到零部件、机电产品加工装配,90年代后期发展到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装配及属地化配套生产,21世纪后逐步实现由OEM(贴牌加工)向 ODM(委托设计生产)进而向OBM(自主品牌营销)转变[1]。

图 3 两省的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1]

近些年,广东加快了加工贸易对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推动了广东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通过吸收外资发展加工贸易,引进了一大批先进技术设备,2008年广东省引进吸收的核心关键技术达 4676项。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大大增强,产品结构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转向 IT、机械、高新技术产品,促进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涌现出华为、中兴、美的、格力、TCL、格兰仕等一大批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这批企业共获得名牌称号 629个,2008年全省品牌工业产值超过 4000亿元。①数据来自广东外博会特刊《广东加工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2009-6-18。

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带动了国内配套产业发展。2008年,广东省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总金额达 1280.9亿美元,增长 7.9%,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三成。2008年加工贸易出口带动国内配套产业的产值超过 5500亿元①数据来自广东外博会特刊《广东加工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2009-6-18。。

从图 3中不难看出广东的产业价值链要长于山东的价值链。广东在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两个附加值最高的阶段比山东发展更好。因此,要振兴山东加工贸易就必须走广东加工贸易成功的道路,即:“简单组装→复杂组装→零部件生产→产品研发→销售→自主品牌”的产业链的升级道路。

(2)出口产品增值率

出口产品增值率是加工贸易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可以直观地反映产品由进口到出口附加值变化程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增值状况。

图 4显示了 2000-2009年山东省和广东省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变化趋势,山东和广东的增值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山东和广东的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分别达到 87%和 68%。与发展初期相比,两省加工贸易的增值率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说明两省的加工贸易国内产业链都在不断延伸,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

图 4 2000—2009年山东和广东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增值率②增值率 =(出口额 -进口额)/进口额*100%。情况 (单位:%)资料来源:《2009年山东统计年鉴》,《2009年广东统计年鉴》,2009年两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

从整体趋势看,山东省的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增值率高于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增值率。究其原因,广东省加工贸易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强于山东,引进先进技术的成效比较强。目前,山东省加工贸易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方面的投人尚未达到应有的规模,部分企业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这说明相比于发展的较为先进的广东省,山东省的加工贸易产品增值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产业升级比较

(1)国内采购率

国内采购比率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额占国内外采购总额的比重,该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加工贸易国内采购深度状况。

在山东加工贸易出口额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加工贸易进口额也呈现高速上升的态势。2009年山东加工贸易进口额已高达 213.72亿美元,广东省的加工贸易进口额为 1328.14亿美元,虽然广东省的加工贸易进口额绝对数值远远大于山东省的进口额,但从两省加工贸易逐年的进口总趋势来看广东省的加工贸易进口额逐年减少的相对数值也是大于山东省数值的。这说明山东省的加工贸易仍处于一进一出,单一工序型的发展阶段。这种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所需的绝大部分原材料与零部件都是通过进口获得。零部件本地采购率较低,加工贸易尚处于典型的简单加工和组装型发展阶段,产业链条较短,深加工结转比率偏低,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配套产业群[4]。

图 5 2000~2009年山东和广东国内采购③原材料、零部件国内采购额 =加工贸易进出口差额 -利润 -非原材料成本,其中,利润和非原材料成本分别按加工贸易进出口差额的5%和 10%计算,国内采购率 =国内采购额/(国内采购额 +加工贸易进口额)。情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两省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东省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国内采购额从2000年到2009年增加了133.4亿美元,而广东省则增加了 577.2亿美元。两省的国内采购率都呈上升趋势,虽然山东省的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高于广东,但国内采购额绝对值却与广东省相差甚远。造成加工贸易国内采购少的原因大致有国内产品质量不稳定、核心零部件在国内无生产。

加工贸易的这种采购状况说明,目前山东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高端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生产能力以及高端设备的制造能力不足,相应的配套生产企业较少,不能带来明显的技术转移和外溢效应,从而对其它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大,不利于加工贸易价值链的延伸。

(2)配套产业发展状况

山东加工贸易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弱。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最突出的表现是“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必然导致大量进口原材料 ,这会给省内相关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冲击。而在“大进大出”模式中,由于外商控制着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 ,中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环节 ,从而造成我国加工贸易的真正经营主体是外方而非我国国内经营方,因而使我国原有的产业基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延缓了加工贸易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5]。

以享有“中国灯饰之都”之称的广东中山市古镇为例,2007年该镇就有 2000多家灯饰成品生产企业及近 2000家灯饰经营门市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灯饰生产、销售基地。在珠江三角洲,像古镇这样以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专业镇共有 120多个,2002年每个镇的经济规模都已在 20亿元以上[1]。

而山东省现有的产业和产品对加工贸易的配套能力较弱,缺少带动型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的加工贸易企业,很难满足市场化的需求。

三、启示

发展加工贸易是我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选择,符合我国国情和山东省省情。加工贸易是山东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而且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都会对发展省内经济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促进山东省加工贸易又快又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而办法就是加快我省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这是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然选择,是我省从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从外贸大省迈向外贸强省的必由之路。借鉴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的经验,山东省发展加工贸易应采取如下对策:

1.优化加工贸易产业产品结构

山东省政府应出台政策限制企业发展某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在 2007年 8月 23日,我国就已经出台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山东省政府可以立足于自己省内情况进一步制定符合省情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

政府还可以综合权衡政策执行成本与经济发展,制定完善的深加工结转税收政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可以先有选择地对部分生产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或行业实行深加工结转免税政策,通过主管部门认定,对符合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求的行业、历年纳税评估与海关分类级别均较高的企业实行深加工结转免税政策[6]。

这在短期内必将对一些企业造成消极的冲击,但长期来看这是有利于产业升级发展的。长期来看,企业必将根据政府政策取向调整发展战略,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一定会做好转型的准备,适时地改变产品结构,将资本投入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上去。

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塑料制品、家具制造等低附加值的下游产业,大多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通过淘汰这部分低素质、高污染的企业,引导转移出一些在本地发展已没有优势的产业或生产环节,不仅有利于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即研发新产品和营销推广;也有利于腾出产业发展空间和资源,引入资金更密集、技术更先进、附加值更高、更具比较优势的产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2.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

近年来,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速,但是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不多。政府应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和进行新产品研究开发。对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创建品牌、技术创新、设立研发机构以及进口研发所需仪器设备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对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机构聘请的研发人员,给予享受企业所在地人才引进相关优惠政策。

另外,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搭建好平台,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科研中心的技术研发优势和企业的优点结合起来,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把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品有效结合起来,积极做大做强一批优秀企业,以带动全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自有品牌的建设

企业创立了自主品牌才有利于发挥集群优势。加工贸易企业要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营销渠道,必须要发展本土的跨国公司。山东省应多发展一些像浪潮集团、龙大食品集团、海尔、海信这样的本土跨国公司,这样可以使本省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并发挥集群优势。

政府应鼓励那些在国内同行业“特、精、专、新”型加工贸易企业创建自有品牌,并加大对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扶持,在技术创新、出口信贷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4.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

山东的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除强化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引导,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外,还要把与跨国公司和国内外领军企业的合作放在重要地位,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进来。

在此过程中,省内企业要积极利用全球价值链转移所产生的信息流动、知识溢出和动态学习效应来提高自身水平。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创新,或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制造水平,增强研发与市场控制能力,促进省内企业逐步向科技型、自主研发型企业转变。

5.延伸、升级加工贸易产业链

我省加工贸易产业整体层次仍然不高,相对集中在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生产环节,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偏低,营销渠道和网络还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亟待“中间提升、两端延伸”。

加工贸易企业可以积极向上游和下游两个方向延伸产业链,一方面引入产品研究设计、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的上游环节。这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与进步向上游的产品研发设计环节延伸,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设计机构、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来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企业自身应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增加其向当地企业的采购率,促进配套产业集群的形成,扩大加工贸易企业对当地下游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政府可以培育和扶持国内配套企业的发展,例如对加工贸易料件生产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信息支持及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提高地产料件的质量,增强其竞争能力以增加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采购率,从而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链。

[1]兰勇,周萍.广东经验对湖南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杨慧力,何青松,张浩.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0,(2).

[3]隋红霞.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山东加工贸易增值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2008,(10).

[4]刘冬梅.加快山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4).

[5]徐剑明.延长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3,(11).

[6]李海莲.转变我国加工贸易增长方式的税收政策选择[J].税务研究,2008,(11).

F746.12

A

1008-2670(2010)05-0059-04

2010-08-03

刘新英,山东济南人,山东财政学院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对外贸易关系;刘雯雯,山东聊城人,山东财政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对外贸易关系。

(责任编辑:李秀荣)

猜你喜欢
广东省山东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山东图片库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