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理论视野下的学习活动

2010-01-04 08:26:26
海峡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后现代建构学习者

林 雪



后现代理论视野下的学习活动

林 雪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各国能够取得优势竞争地位的关键所在。随着这种共识的加深,学习资源虽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人才的学习活动仍面临着缺乏创新性,自主性等问题。该文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试将后现代理论的思想引入教育领域,把学习活动看成是一个开放性、多元化、复杂性、非机械决定性的过程,并阐述后现代理论视野下的学习活动理念。

自组织 非线性 建构 混沌

当代国际环境进入了相对平稳阶段,但是其时代固有的危机并未完全解决,因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面临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这样一个后危机时代,人才的竞争仍然是各国竞争的重中之重。虽然我国目前的学习和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人才学习活动上,仍存在缺乏创新性、自主性等问题,笔者认为其重要原因在于当代的教育者在后危机时代下,还是采用现代理念看待和指导学习活动。

后现代理论是在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起来,越来越成为一种思潮,使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更趋于现实。其主要是揭示了系统自发进入有组织状态的可能性,以及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进化的一般规律性[1]。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在后现代理论中人类的学习过程的学习活动系统应该是个什么样的系统?后现代理论视野下,当代教育者对学习活动应该具有哪些理念?

1 后现代理论视野下的学习活动系统

首先,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非机械决定性的关系系统。后现代理论认为在系统的生成演化中,各个子系统间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并且外界各种因素都将参与影响其整体行为。由此从简单的子系统演化出不可重复的、千差万别的学习活动系统,即每个个体的学习活动系统都具有独特性与复杂性。在非线性的循环作用下,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事物不再是单向因果论,而是出现各种方式的因果循环[2]。也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使个体学习活动系统与其他系统(如社会文化系统)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时,表现出各种因素交织影响、作用的关系,即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成果是个关系世界的呈现,表现为新旧知识体系的关系、内心体验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社会文化建构与知识客观性的关系等。利用理性的预测模式来预测学习活动中的这样一个关系系统时,在短时间内可能是有效的,而在长时间的分析中,人的学习活动系统则呈现复杂性和非机械决定性。

其次,学习活动是一个开放性和非线性的系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由艾庚和斯古斯特提出的“超循环”论中指出,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都包含各种循环,是由许多酶的催化作用所推动的,这些循环一层套一层构成超循环系统,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使系统的信息储存量呈万倍地增加[3]。笔者认为作为整体世界的一个碎片的学习活动而言,其本质也具有开放性和非线性。构成一个像学习这样的复杂系统的要素多种多样且相互叠复,人们很难预知影响它的全部条件,也很难了解这样的系统对突然的变化将做出怎样的反应,非线性发展成为其发展趋势。加上人类学习活动系统的物质载体——人脑,也正如超循环系统所描述的具有非线性的性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储存和积累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所以学习活动的发展是线性和非线性交替的过程,非线性占主导地位。

最后,学习活动是一个混沌的系统,其系统的演化也呈现随机的、不可预测的性质。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混沌理论主要研究非线性系统演化过程及探索系统复杂性的理论。所谓的混沌,不同于人们日常所认为的“一片混乱”“无序”等,而是无序与有序并存统一的状态,即可以是一个局部的随机与整体模式中的稳定,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是不可预知的、随机的状态。在学习活动系统这个非线性系统中,包含着非线性特征,以至于最初状态的轻微变化有可能导致不成比例的巨大后果,即出现了所谓的“蝴蝶效应”[4]。正如泽柯所认为的那样,人类的行为是不确定的,因而也无法预见,学习活动同样也带有不确定性与无法预见性。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对于同一次学习活动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常常会表现出的一种非常复杂的,无法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确定将来状态的类似随机的行为,如人们理解同一则寓言故事,从中感悟的道理和理解层面也各有不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活动系统是个线性与非线性、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简单与复杂、有序与无序相统一的系统,但是非线性、开放性、多元化、复杂性、非机械决定性是其本质规律,其演变带有随机性。

2 后现代理论视野下的学习活动理念

首先,不能拿一种学习理论来推演所有的学习形式,也不可能存在一个理论能完全解释如此复杂的学习过程。学习活动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必定包含了人类的多种学习方式,因而不能单一地看待学习活动。郑葳、王大为在《生态学习观:一种审视学习的新视角》一文中提出要“第三只眼睛”看学习活动。传统的认识二元论认为只有好与坏、对与错、真理与谬误之分,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信念。这种认识论对于理解像学习这样复杂的现象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所谓的“第三只眼睛”,是一种超越二元悖论的、寻求整体、适应和复杂性思维的生态意识为首要研究原则,希望能有一个更为开放的、整体性的框架, 在考虑情境因素的基础上,吸纳和包容有关知识与学习的多种观点和方式,它能够尽力涵盖相互竞争的范式和理论,尽量揭示人类学习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5],即用一种更具整合性取向的视角来审视人类以往对学习的理论研究。

其次,学习活动应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即作为一个“活”的、开放的、混沌的系统。①在后现代理论视野下,学习活动作为一个“活”的、有生命的系统,其首要特征就是自组织。这种自组织的特性表现在学习者自身具有自我调节和监控其学习行为的能力, 充分调动起自身先前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建构和吸收,能够利用内心资源与其学习环境进行富有建设性的交互。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以从寻找学习者原有学习资源入手,即帮助学生找到建构新知识的资源。②在开放的学习系统中, 学习系统是由多种元素构成,不单强调人的要素,还重视情境等要素。教师应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进行的,需深入到具体情境中,让知识变得有具体意义、可感知、能运用。③在混沌理论下,学习活动中也存在着“蝴蝶效应”,即系统某一部分中的微小扰动所产生的后果,能导致系统其它部分的巨大变化。学习活动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充满混沌的现象,忽略系统内外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会对学习的最终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最后,学习活动过程中应该拥有“多元共生”的态度。这种多元共生性主要表现在:①从某种意义上看,知识是文化建构的产物,而社会文化是多元化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的答案[6]。在如此复杂、非线性的学习过程中,也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在多元化取向的今天,教师不应死守特定的理论去框定“正确”,而应该在各种被建构的“正确”面前灵活地利用各种理论,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以适应社会的生活。在实践面前,理论和知识应成为学习者的工具,而非学习者的主人。②个体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具有独特性,对同一知识所进行的自我建构是独特的,对知识的理解也具有独特性。既然知识不是作为最终的答案而存在的,而是强调相对性和多元化,那么对于教师的绩效考评以及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的评价方式和考核标准是否也应该具有多元化和相对性?而非用单一固化的形式对个体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既违背了个人学习的独特性也阻碍了个体发展多元化的空间。而且对提高教师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也是不利的,单一评定标准的情况下,利于形成职业自我效能感的资源就变少,这容易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形成恶性循环。

3 结论

在后危机时代下,将后现代理论与学习领域相联系有待于开拓的领域和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还很多。随着人们在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日益深化,把后现代理论引入到学习活动中将会为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后现代理论视野下的学习活动总体上是一个开放性、多元化、复杂性、非机械决定性的系统,其过程是个师生互动、新旧知识互动、知识与情境之间流动的、变化的、互动的过程。教师面对一个如此复杂、随机的开放系统,发展灵活、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必然的趋势。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习者进行引导,优秀的教师应能从学习者的内在结构中找到资源,进行扰动,使学习者能在自身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建构,或者激发学习者的批评性反思与思考,从而为学习者下一步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而非利用所谓的“正确途径”按部就班地将学习者进行探索学习的路或空间堵死。要做到重组建构,在教师角色上应该“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坚持资源取向,发展多视角地看待和评价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1]漆安慎.后现代理论—它的产生和发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9,(9):1-11.

[2] 郑葳,王大为.生态学习观:一种审视学习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2006,29(4):913-915.

[3] 程利国.论人的心理是特殊的机能性耗散结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2,(1):124-131.

[4] 乐国安,管健.混沌理论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介入[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1):106-110.

[5] 高华,任俊. 后现代视野下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新发展[J].教育探索,2004,(1):83-85.

[6] 扶跃辉,李燕.亲子关系研究新进展[J].儿童发展与教育,2006,(10):11-13.

[7] 严云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5,(8): 36-36.

[8] 白锦会.混沌、熵和后现代理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0,(3):18-20.

[9] 曾国屏.耗散结构理论、时间和认识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2):1-16.

[10] 唐立中,孙仁义何庆兰.浅谈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对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1998,(12):81-85.

[11] 江华.耗散结构论与世界体系分析[J].自然辩证法,2005,6(6):16-20.

[12] 向吉英.后现代理论的自然观与方法论启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4):11-14.

[13] 杨英,郭永玉.后现代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对话[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379-384.

猜你喜欢
后现代建构学习者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90后现代病症
意林(2020年4期)2020-03-17 09:22:20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建构游戏玩不够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