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即兴赋《新桃花源记》

2009-12-31 08:33罗永常
党史纵横 2009年11期
关键词:示范课桃花源记牌坊

罗永常

1962年初秋的一天,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常德地委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桃花源。

那时的桃花源除了头门牌坊以外,在如今的穷林桥和菊圃之间还有一座二门牌坊,牌坊两边的石灰砖柱上用隶书镌刻着三副对联,分别为:“山鸟似欲啼往事,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流水杳然去,赢颠刘蹶了不闻。”“且欲近寻彭泽宰,至今传者武陵人。”

当胡耀邦行至二门牌坊前时,他打住脚步,抬头看了看柱上的对联,然后对身边的一位同志笑道:“你可知道谁是彭泽宰吗?”那位同志不假思索地回答:“是陶渊明吧!”“对!就是陶渊明。”胡耀邦接着说道:“陶渊明在彭泽县曾做了83天县令,因为他不肯为五斗米束带见督邮,毅然辞官归隐。”随即,他轻声吟诵起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诵罢,他又指着另一副对联问道:“你们谁知道什么叫‘赢颠刘蹶?”在场的地、县负责同志面面相觑,没有人回答得上来。

稍许,胡耀邦笑着解释道:“‘赢,指的是秦王赢政,就是秦始皇。‘刘,指的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赢颠刘蹶,是指秦、汉两朝的灭亡。”

说着走着,一行人不知不觉地来到了菊圃。胡耀邦走进菊圃,抬头凝望着对面的桃花岭,自言自语地说:“那就是陶先生采菊所见的南山么?”

“兴许是吧!”陪同他的地委张文光书记笑着应道。

出了菊圃见到碑林,胡耀邦不由得眼前一亮。碑林里有一块石碑上镌刻着陶渊明那篇著名的《桃花源记》。一位同志凑到碑前,即兴诵读起来。兴味正浓的胡耀邦这时却在一旁朗声吟道:“公元一九三五年,常德人革命为业。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两万五……”那位同志一听,觉出胡耀邦是在仿《桃花源记》口述一篇新作,于是在碑前复又往下念。胡耀邦随即又朗声和道:“忽见红旗展,笑语同喧哗,军号响云天,挥彩带,扭秧歌。此人甚异之。”就这样,那位同志看着碑上刻着的《桃花源记》文,一句一句往下念,胡耀邦则一句一句地和吟:“复前行,欲穷其地。其中有延河。更有宝塔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乘兴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毛主席带领红军到此,开辟革命根据地,方衣丰食足,遂人人磨拳擦掌,消灭一切反动派……”当那位同志念完“后遂无人问津者”这最后一句后,便相顾胡耀邦,胡耀邦会意地一笑,和道:“遂有前仆后继者。”

就这样,才思敏捷的胡耀邦和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韵,当场即兴吟出了一篇斗志昂扬的《新桃花源记》。

实践科学发展观共产党员做表率

沈阳市第175中学始建于1958年,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398人。

多年来,该校教学工作稳中求进,进中求实,实中求新,树立起较高的办学声誉,得到了省、市、区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学校中考成绩历年来始终名列全区榜首,连续几年获得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模范工会、区安全工作优秀单位、区优秀党支部、沈阳市精神文明单位、市实验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市大课间广播操先进单位、辽宁省家长学校标兵单位、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省课改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推进学校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学校党支部创办的“共产党员先锋岗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现有党员16名,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35%。每年的5月份学校定为党员示范课活动月,要求党员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带头上示范课,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发展。5年来,全校党员共上示范课210节,真正起到了课程改革排头兵的作用。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课间都有党员教师佩戴执勤袖标在教学楼内外检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学校党支部还在党员中开展了对学困生的帮教活动,每个党员帮教3至5名学困生,通过家访、心理咨询、交流谈心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帮助教育。

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175中学全体党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有理念,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示范课桃花源记牌坊
“研究数学之本,体验数学之美”
中国现存牌坊文化遗迹的地域分异及成因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上)——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08-1921)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中)——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22-1937)
《桃花源记》
安徽桐城六尺巷
《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解读
断剑坊
命题者的话
示范课答题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