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

2009-12-30 09:52陈昌霞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摘 要]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其次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途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心理素质则渗透于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各素质之中,对这些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我国情况看,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一方面使得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躁动起伏、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整个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不仅同样承受着环境的压力,而且他们走向社会后还将面临着就业的困惑,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对高校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1、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不仅能维持其自我结构相对稳定,而且能够在新环境或新经验的基础上,对自我进行适当的调整。相反,有心理障碍者则往往不能及时协调自我结构,从而对其行为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充分反映出他们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心理上有如下特点: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思维迅速发展,但带有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大;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智力发展水平达到高峰,但需求社会化。

2、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1)难以适应新环境。对大多数刚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讲,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新奇但又非常陌生的环境。要适应环境的变迁对目前大多数新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大学学习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更强调自学和独立思考,而削减了老师的直接指导。其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有别于中学时代。如果忽视学习方法的探讨,势必引发焦虑、紧张等情绪,同时还会严重影响自信心,导致苦恼以及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的出现。如不对此种情况引起足够的重视,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致影响大学的学业。

(3)难以处理人际交往。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集中在处理与周围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的交往问题。一方面,他们对良好的人际关系报有极大的期望,希望能建立和谐、友好、真诚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他们的这种期望又往往过于理想化,即对别人要求或期望太高,而造成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这种不满又会反过来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带来消极的影响。

(4)难以调整自我认识。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容易把自己的未来设计得过于完美。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客观条件,会妨碍“理想自我”的实现。对这一客观事实认识不足,就会引起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5)难以平息心理冲突。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理性与现实性的冲突;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情绪冲突;等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当今社会变革中出现的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构成了学生无法回避的心理压力。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的任务,依据当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和训练,必须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健全的人格基础。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片面强调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的培育,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2、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追求心理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呼唤。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不平衡常常使他们处于种种的矛盾和困惑中;青年人特有的敏感、好胜、好幻想却又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特点,使任何的心理刺激都可能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剧烈波动。面对新学习环境的种种压力和社会收入差距巨大的变化差异刺激,也许会给许多经济较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上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大学生中出现的以上种种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适和引导,就会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危险的种子。

3、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心理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保障思想教育的有效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用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为有效;因为,融入心灵的教育是打开学生思想大门的钥匙,是有效实施思想教育的广阔的心理背景。

三、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学校在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帮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建立一个合理的生活秩序。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调试自己的学习负担、生活节奏、人际交往等。

2、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情绪。每个大学生都应意识到,保持健康的情绪,就是既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放纵自己;也应意识到,任何一种情绪,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正视这种原因,接受这种情绪,并让它适当地表达出来,这才会有益于健康。若出现消极情绪,要学会用自我疏导、自我排遣的方式来将其化解。

3、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实现心理平衡。大学生的友谊往往是深刻而持久的,它可以成为大学生情感的寄托,可以增加归属感。因此大学生要扩大交际面,多结识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生活在群体之外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心理健康的。

4、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应让大学生认识到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应该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以内,使自己通过艰苦努力,能最终实现目标。这种成功的体验,对于维持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与此相反,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盲目地制定宏伟目标,其结果往往是目标落空,这会使个人心理蒙受打击,产生挫折体验,不仅白白耗费了精力,也给自信心和心境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对在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

个阶段,他们既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又有身体长成、思维理性化和行为社会化的负担,而学生保持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沉着应对的平静心理,是完成这些任务的首要前提。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心理不成熟的特点,再加上他们往往自我估计过高、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又过大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如果他们经常地、过度地处于焦虑、郁闷、孤僻、自卑、暴躁、怨恨、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就不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得到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对大学生成功地渡过大学生活以及将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春新.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刘兆吉.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独立学院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 鲁洁.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 苏海.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61-63.

[6] 李桂兰.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0):292-295.

[7] 谭淑新等.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3).

[8] [美]Phillip L.Rice.压力与健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化,2000.

[作者简介]

陈昌霞,西南科技大学教师.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