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关于中国城市文明建构的政治学思考

2009-12-30 09:52蒲德彦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规训规范

[摘 要] 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由于幽暗意识的缺乏、口号宣传的失效、集体无意识的过失违规以及正式规则下的寻租和重负等,形成了“理想的价值构设”和“堪忧的现实体验”两个方面强烈的矛盾冲撞。这种现实呼唤人们更新政治学思维,必须敢于正视和勇于破解“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训”。

[关键词] 城市文明;规训;规范;幽暗意识

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自己所言,其著作《规训与惩罚》“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1]《规训与惩罚》这部著作给了我们太多的启发和想象,也因此有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思考。

在中国,很多现象都被贯之以“中国特色”,都喜欢用“中国国情”来回应质疑者,但是,我们也发现,这样的解释也许能在短期内让质疑者满意,却无法在更长的时间来规避更进一步的质疑。在城市生活中,经常的现象是,我们可以在积弊无法再掩盖的时候来一次“风暴行动”,可以在现实压力所迫时来一次“紧急治理”,可以在面子需要时来一次“集体努力”,……但是,在日复一日的日子中,我们没有在风暴行动后让积弊根本消解,没有在紧急治理后让压力真正消失,没有在集体努力后让成果长期维持,……我们有的,是一次次反复又一次次回复到原状,甚至比原状更加糟糕。

至此,我们可以派生出如下一系列问题:这是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怎么面对这样的问题?

一、规训:福柯的研究

“规训”一词是福柯的创造,在其思想中,也被解释为“规范化训练”。一开始,福柯便以惨不忍睹的行刑场面让读者立即进入“规训与惩罚”的话语状态和思想天地。随后,福柯在后面长长的论述中向我们展示了惩罚权力是怎样一步步由公开的残忍有余到后来惩罚手段的逐渐隐匿和规范的历史进程,展示了对人的肉体钳制的手段的变化和效果的变迁,展示了贯穿于惩罚始终也因此就是历史始终的规训与惩罚的知识进路和思想逻辑进路。我们不仅由此看到了在权力规训中知识的作用和不可或缺,也明白了权力和知识其实本来就无法分开而是交叉错落的。

福柯认为,规训产生的前提渊源于古典时代人体是权力的对象与目标被逐渐认识,在“人是机器”的知识论证下,肉体成为可以被权力驾驭、使用、改造和改善的对象。规训的过程就是对于肉体进行外部控制与训练,通过对人体的不间断的监控,通过尽可能严密的纪律形式来实施的。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最后还有意识地重申:“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制造出受规训的个人。这种处于中心位置的并被统一起来的人性是复杂的权力关系的效果和工具,是受制于多种‘监禁机制的肉体和力量,是本身就包含着这种战略的诸种因素的话语的对象。在这种人性中,我们应该能听到隐约传来的战斗厮杀声。”[2]

二、中国城市文明:理想与现实

1、理想的价值构设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毫无疑问,城市文明是我们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明和其他文明一样,自然离不开富强的经济建设、民主的政治建设和和谐的社会建设。或许我们还可以把“经济富强、政治民主和社会和谐”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共同目标。在这样的思考进路下,我们说,中国已经为自己的城市文明建设铺设了一条美好的理想之路,其价值构设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关于城市文明的各种论述、文件以及各种政策等很多很多,也在不断地变动提升和实施中,我们的城市文明建设也的确展示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我们不需要详细赘述。

2、堪忧的现实体验

在我们的社会中,可以说规训无处不在。在城市里,人是最为活跃和最为能动的主体,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集中性造成了在城市中人们在公共空间互动的完整相关性。所以,在追求自利富足和民主自由目标的现代性力量驱动下,城市化成为必然,公共空间中人的言行举止就必然更加社会化和利害相连。

虽然“人本善”的人性论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历史事实证明这也只是表明人为善的可能性。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人追求自利目标也在更加为大家所大胆承认并成为时髦的自我炫耀品。在越来越现代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对现实性和实在性的追求正在很快取代看起来有些飘渺虚无的价值构设,高尚和至善成为了不太被人认可和接纳的奢侈品。强调自利,也就是强调自身物质的富足、身心的放松、社会地位的抬高等被称之为享乐的东西,在一般性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不再容易在说任何话、做任何事的时候带着紧贴心胸的善的价值追问(在非常状态下善的价值的突现恰恰证明人们日常中善的价值的缺乏),在经济学中可以堂而皇之地成为“理性经济人”,在政治学中也许我们可以名之为“个体的价值专制”了。这种“个体的价值专制”也就无所顾忌地演变成“自利操纵社会”的社会病了。

病症需要治疗,治疗要求对症下药。前面提到的城市管理者的“风暴行动”、“紧急治理”和“集体努力”无疑是一种治疗,但经常给我们的感觉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是“避免不死的急救”,缺乏所谓的“长效机制”,看不到所谓的“从此好起来”。所以,执政者、政府管理者及各责任部门经常说要把某次突击当成一次机遇,其实往往只是“一时性起”的集体变奏,高潮过后,立即悄无声息,这基本成了一种社会病。生活于城市的人们在集体倡导突击行动时一般都能胜任社会对自己的临时期待,但倡导一旦冷却,个体便“集体有意识”地回到起点,重新拾起平日基于自利性追求的集体无意识的个人享乐中,于是,公共秩序再次混乱,人们变得不再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管理者不再值守岗位认真行使自己的职责……。

三、堪忧现实根源的逻辑政治追问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自由和社会民主的有限性,人的社会性和个体自然性(常常反映为经济人的自利性追求)的冲撞决定了对社会与个体的自由民主的限制是必不可少的。限制自人类有史以来便存在着,以前侧重于对专制的权力限制,现在则逐渐演变为对社会和个体的权利限制。对社会个体的权利限制不是回归为专制,而是建构起适当的规训法则和规训体系,把社会和个体行使基于自利性追求的权利落实为真正与社会正义与善合拍的规则体系和伦理道德体系。

章灏在《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一文中指出,西方自由主义“坚信自由与人权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价值”,[3]但“它同时也正视人的罪恶性和堕落性,从而对人性的了解蕴有极深的幽暗意识。幽暗意识承认人性的不可靠,认为权力在人手中容易泛滥成灾,因此幽暗意识“对现实社会常常含有批判和反省的精神”,[4]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真是需要这种反省现代城市社会的幽暗意识了,也许,这就是一种规训自觉性的开始。

中国人习惯喊口号,而且是大大的口号,这样容易激起群体的狂欢,唤起众人力量。但是,当口号大得无边的时候,我们却很难看到口号的实在性和时效性。在城市里,到处都是标语,到处都在“宣传”,但是,口号的不切实际其实大大减弱了其激励效果,我们看到这样的宣传时,要么没有反应,要么就是心里骂娘。公众在道德内心上的不服往往就会导致公民的不遵守或故意不遵守,这是由公民个体内心的罪孽自我决定的。因此,宣传口径的差异对人的规训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效果。城市文明的建构,需要肩负宣传职责的人懂得宣传,重视宣传的真正效果,才能真正意义上对民众产生有效的规训作用。

站在个体的角度看,口号可能就是一个“花式”,但是,没有口号却又难以让民众知情。在现代城市中,很多民众对宣传很反感,反感宣传的大而无边,反感宣传的不切实际,反感宣传的一致高调,因此他们就干脆鼓吹完整的实用主义,强调不唱高调,强调不要口号,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带有宣传和布道意味的口号有着强烈的价值构设导向,人性的非完美性决定了这种口号本来就需要高出我们的实际行动,一旦失去了这种长期“高高在上”的口号,我们的行动也许就会失去指挥棒,就会越来越走下坡路。因此,口号必要,宣传必要。现代城市文明的建构,宣传口号是尊重民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表现,也是对民众言行进行规训的途径,只是我们应该注重怎样宣传才能达至这样的目标。

有时,我们也会看到,平日城市民众的表现不佳也不能全怪罪民众自己,民众只是扮演了一个“过失犯”的角色,社会治理的大环境导致城市民众个体患上了环境忧郁症。在过马路的时候,当别人都在闯红灯时,你还站在那里,也许就会被人骂为呆子,你就不知不觉地“随大流”了;在车上给人让座的时候,旁边的人都在看怪物似的看着你反倒让你窘迫难堪,所以以后有让座想法的时候会犯嘀咕;当房价疯狂上涨人们疯狂购买你却气定神闲时,就会有人说你在做白日梦似的期待房价下跌,其实这是有人没有明白,房价上涨中疯狂购房,除了投机外,还有你自己不正是催生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吗?……。

在个体自利的驱动下形成了全民自利,全民自利就可能演变成为一种社会规则或规范,对每个人的思维和言行产生“规范化”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这种规则的始作俑者和遵守执行者。这时可能会有人抱怨这种社会自利规则反应了人们素质的低下和世风日下,其实我们就是各自发挥了自身的缺陷,进而形成了失范性的社会规范,在怨天尤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社会中有很多明确的法律或规范来制约人们的言行举止,可以说这个社会被规训的对象是越来越多,作为规训主体的法律和规范日益复杂和精细似乎理所当然。但是,我们可能忽视了一点,人为制定的法律和规则规范可能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可怕的“知识碎片”。法律和规范日积月累,却没有得到更多的执行和落实,没有得到更多的自觉的遵守,这在那很大程度上让人们对这些作为规训的东西缺乏信心,并日益失去自觉遵守的兴趣和动力。个人无法左右社会,个人也无法成为圣人,我们在这样的规范环境和规训背景下,便会变得无所适从。人作为天生的政治动物,知道社会少不了规训,但规训本身作为价值前提,在这里却无法让人清晰自然地驯服,现代社会的自由民主是现代人们的期待,也是既成的现实和未来趋势,但也给人们套上了另一种枷锁,那就是规则太多,我们遵守和执行的成本加重,负担加大,规则的清晰化趋势的另一面就是我们容易寻找到更多的规则漏洞,进而造成更多更繁复的规则寻租。

作为现代性的典型城市生活,正日益纷繁复杂,规训之弊也就“日新月异”。无论是作为城市文明的敦促和构建者,还是作为城市文明的参与和遵守者,城市为其展示了美好和向往,也向其暴露了缺陷和重负。作为集体无意识的城市失范,表现的就是个体的责任模糊和私权高涨;作为明确专门的规则规训,表现的就是个体自由主义下的寻租心态和价值重负。这种城市文明,现实堪忧。

四、城市文明:呼唤政治学的创造性解读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类社会是天生的政治社会,城市文明也就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了。政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历久弥新的学问,其潜在的功能时时事事处处影响着我们。破解城市文明积弊,寻求中国城市文明建构的新的思路,也许可以从政治学入手,让政治学思维进入城市生活。政府是必要的恶,政治虽然名声并不光彩,但是,政府可以尽力减少其恶的分量,政治学可以有展示其魅力的空间。

在中国,对政治学的研究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对中国城市文明建构的政治学思考也就带着强烈的官味和一贯的保守沉闷,这无疑让中国城市文明构建积弊日升,死结始终无法解开。这个死结,可以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训”,我们必须敢于正视和勇于破解。也许,这就是我们对城市文明未来的期待。

[参考文献]

[1][2]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2007.4.3:P24、354.

[3][4] 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新星出版社,2006.1.1:P23、24.

[作者简介]

蒲德彦(1980-)男,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人,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规训规范
常见与别见的冲突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规范汉字书写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组织参加CCS“新公约、新规范”培训
摄影表征、权力与规训
康德《论教育学》自由与规训的关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