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009-12-30 09:51陶全胜
关键词: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陶全胜

摘 要: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普遍办学历史较短,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教学 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二十一世纪外语人才需求多元化趋势的变化,结 合安徽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提高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3-0087-05

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应运而生的。三十年来,工科院校英语教学已 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 开放的逐渐深入,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对社会的需求 ,深化工科院校英语教育改革,已成为关心我国英语教育未来走向与发展的各界人士关注的 焦点。本文针对二十一世纪外语人才需求多元化趋势的变化,基于工科院校的特点,结合我 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提高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普遍办学历史较短,师资总体水平亟待提高,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对英语教育的学科内涵不甚了解,课程设置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 纲》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无法形成相互配合的学术梯队;学科建设 的基础薄弱,难以形成能够体现学科建设强项和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陈旧,培养 的人才难以适合社会的需求。解决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本出路首先在于根据英语 学科特点,并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地设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工科院校也有自身的优势,一般都具有较好的硬件设备,如计算机、网络设置和语言实验室 。在科学研究方面,工科院校有着良好的传统,如注重课题申报、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的转 换,同时实施严格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和项目研究过程的管理。工科院校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 专业与优势学科,如同济大学的桥梁工程、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的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设计等。工科院校这些 良好的条件对英语专业的建设无疑有影响与激励作用。

不同类型的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同时,从国家与区域创新体系及经济社 会发展需求的角度,对不同类型高校的功能要求也不尽相同。一所大学能做什么,培养什么 样的人才,对社会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取决于学校拥有的办学历 史、学生素质、师资力量、科研环境、学术氛围等方面资源的特点。就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 才培养目标来说,我们认为,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充分依托本校 的优势,顺应社会的需求,合理定位,促进学科交叉渗透,特别是英语与其他工科门类学科 间的渗透融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即以应用型、 复合型为主体,以研究型为激励。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尤其突出应用性,主要培养面向企业生 产一线的高级人才,他们应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工科专业知识、 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能够解决对外交往和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基于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上述认识,在2007年修改人才培养计划时,我们对本 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进行了定位:即依托我校多科性学科教育资源,立足淮南,面 向安徽,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富有创新潜质并具备团队精神的应 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明确了我校英语专业应着力于培养政治素质好、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 本功、广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较全面的英语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一定的商务英 语知识、法律知识、科技英语知识和相关工科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创 新意识和组织管理才能的高素质优秀外语人才。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我们所选择的人才 培养目标是正确的。

二、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是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而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 的改革则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成功如否、 科学 如否、合理如否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英语人才[1]。

一些工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盲目模仿英语专业办学历史较长的院校的一些做法。但由于其在 师资力量、科研环境、学术氛围等方面缺陷,无法像外语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一样培养出从事 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高级研究人才。其主要原因是在本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对英语教 育的学科内涵缺乏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忽视了自身的优势。其集中表现是,课程的设立脱离 师资队伍的现状;在所开设的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难以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认 为,在课程设置方面,工科院校应认真领会与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精 神,彰显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工科院校在开设英语专业课程是应贯彻以 下三个原则:

1.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夯实英语专业基础。外语人才最突出的个性是 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运用能力,这是外语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安身立命之本 。

2.拓宽学生英语专业知识,体现英语专业的本色。英语专业教育应该传授专业知识,培养 学生的专业素养。如果仅仅给与他们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训练,那仅仅是职业 培训,是工匠教育,是语言培训中心的事情[2]。

3.传授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融入本校的 特色。相关专业知识是指和英语专业有关联的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如外交、经贸、新闻、 科技等。

20世纪80年代就有一批工科院校率先开办了科技英语专业,尝试将科技与英语结合 起来培养复合型人才,向社会输送一批质量相当不错的英语专业毕业生。随后越来越多的工 科院校开设英语专业,问题也随之出现。表现在课程设置上,过多的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忽 视文学课程和语言文化课程的教学;在决定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之前,缺乏前期调研工作,出 现无人授课或随便找人上课的情况。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普遍 办学历史短,对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二是没有充分利用本校优势学科的资 源。我们认为,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应制定错位发展的战略,依托本校的学科优势开设适量的 相关专业知识,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努力促进英语与其他工科门类学科间的渗透融合, 办出体现自身个性的英语专业。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工科院校已将自己的特色专业融入 英语专业课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英语(民航业务)专业具有以英语为基础、以民航业 务、国际贸易知识为辅助的鲜明专业特色;西南石油大学设立石油科技英语模块课程;东北 农业大学依托学校的农科优势,以农业科技英语翻译和农业经贸英语翻译为特色。

我校英语专业于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于当年开始招生。1996年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计划针对当时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高等院校与中学英语教学工作的社会需求,在课程设 置上突出考虑基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培养,并开设了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师范类 的课程。之后于1999年、2003年、2007年三次修订了英语专业培养计划,根据社会对英语人 才的需求,对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几次较大的调整。

2007年在修订人才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我们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有关教学思想、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改革的大讨论,并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通过广泛的讨论, 达成了以下共识: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 。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生命力和竞争力之所在。

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我们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将专业课分 为三种类型,即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相关专业知识课。在相关专业知识课程里,分设 若干课程模块供高年级学生选修。此外,我们也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 展。

在基础阶段,我们把培养语言基本功列为教学的中心工作,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突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并在各种实践环节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 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阅读 、英语写作、翻译、英语视听说和应用文写作等。考虑到我们是二本招生院校,学校位于内 陆城市,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等实际情况,在基础阶段应加大听说能力的培养,因此,英 语口语、 英语听力都开设四个学期,且英语口语在第一、第二学期,英语听力在第一学期每周都安排 四个学时。

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人才区别其他类型的人才的显著特征。要培养跨文化交际 能力首先要了解外国文化知识,尤其要理解外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其次,要求能够正确的 评价中外文化差异,并能够应付对外交往中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基础阶段的教 学中,一方面强调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 言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例如,要求教师挖掘并传授听、说、读、写 、译教材中文化知识和人文思想,力求把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四年的本科教育的整个过 程。在高年级阶段设置了一系列英语知识方面的课程。如,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 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史、西方文化入门、英语小说选读、英语散文阅读等。在这些课程 的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进 一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宽容性。此外,积极鼓励学生选修学校开设的文化类的 选修课程,如西方哲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就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更不能没有自己的特色。工科院校英 语专业必须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教育部2000年批准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 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沿用的纯 语言、纯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要求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与进程等方面必须因地 、因校、因专业而异,鼓励各校创出各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道路,力争办出特色。多年的 办学经验告诉我们,盲目的模仿别人的所谓成功经验,只能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2007年 我们在修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认真地分析了本校的学科优势,在已有英语教育 和经贸英语两个方向类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模块基础上,增设融地矿、机电、化工类专业等 特色专业课程与英语专业课程为一体的科技英语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主要课程包括科技英 语阅读、科技英语语法、科技英语翻译和地球科学概论、机械基础知识、化工导论等特色专 业知识系列课程,特色专业知识系列课程一般聘请本校知名教授开设,并定期邀请博士和教 授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模 块的全部课程。

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我们注重相关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的渗透融合,例如,在经贸英语课 程模块中,开设了经贸英语阅读与翻译、外贸英语函电和外贸英语,科技英语课程模块里有 科技英语阅读、科技英语语法、科技英语翻译等课程。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传授隐含在 这些课程的教材中相关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就是用于回 答“是什么”和“为什么”之类问题的抽象知识。有关具体操作的知识,叫程序性知识,也就 是我们常说的“知道如何做”的知识。我们需要的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就要求培养 学生的创造力,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如何做”[3]。要促进学生创 造力的培 养,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程序性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使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 程序性知识。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包含在相关课程中的试验、实 习以外(如外贸英语实践),在第六学期安排为期四周的专业实习,在第八学期安排为期四 周的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旨在强化学生对其所选定的方向类课程模块的认识,培养运用英语 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主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就业意向选 择实习项目、内容及场地,使学生能在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同时达到就业“零培训 ”的目的。

从国际教育界的经验看,建立课程选修制度,是使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必由之路。一般来说, 选修课有三个作用:第一,介绍世界最新科学文化;第二,扩大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求知欲,通 过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来拓宽学生视野;第三,开发学生某方面的才能,满足学生某方面的兴 趣和爱好等[4]。如前所述,我们在高年级阶段设置英语教育、经贸英语和科技英 语三个方 向类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供学生选修。此外,在其他类型的专业课中,也安排一定比 例的选修课程,其中专业知识选修课的学分占该类课程的总学分的40%。这些选修课的设置 ,对学生各种潜力的发挥、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多种技能的培养、特别是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 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此外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对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将素质培养纳入专业 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共性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 合学生不同特点,参加课外活动和竞赛。如参与英语相关的文艺活动、英语专业知识竞赛活 动、参加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参与完成科研课题或课外科技活动。并 根据学生 参加校内外各类活动的情况或竞赛取得名次计算个性发展学分,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完15个 个性发展学分方可毕业。

我们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不仅考虑开设的课程合理性,也非常注重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性。 如,在开翻译和写作课之前,开设英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这两门课程;在培养写作技能的系列 课程设计上,课程开设顺序为,英语写作、应用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在要求学生写毕业 论文之前,分别安排了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实践教学环节,以便学生能在实践中积累写 作素材。此外我们十分注意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的合理配置,三种类 型的课程学时比例分别为67.1%、15.1%、17.8%,完全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 纲》的要求。

三、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英语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选择的活动、任务、经验及其运用方式的总称 ,是确定教师和学生角色、教学活动和教学材料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既不是某种固定不变 的东西,也非每个教师必须死守的一套僵化的准则和程序。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因材 施教。近年来我校英语专业教师结合工科院校和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特点,定期开展教学方 法改革的讨论,在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和激活课堂教 学,提高教学效益。通过改革,积累以下经验:

(一) 基于本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

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听、说技能薄弱,为此。在本科一、二年级阶段我们重视 英语基本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听、说技能的训练。教师在上专业技能课时,都普遍强调语音 、语调正确,语言表达得体、自然。语言基本功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所说的“强 调”,并不是不允许学生的语言错误。相反要鼓励学生不断实践,在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从 毕业生座谈会的反馈意见和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都可以看出,通过四、八级考试只是一个毕 业生求职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才是英语专业永恒的主题。因此我 们不仅在低年级阶段,强化听力、会话、翻译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将基本功的培养贯彻 四年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在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中,也融入听、说、读、写、译 的训练,旨在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潜能。

(二) 追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适应本校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 课程因课因内容制宜,将探究学习、课堂讨论、分组辅导、教师讲评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刻板的课堂教学改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取得了较好的 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尽量使学生开口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说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突破口,为此, 我们引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变一堂课下来从始至终都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采用灵活多 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同时积极鼓励 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近年来主 要探讨了以下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折中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语篇教学法、案例教学 法、活动教学法、听说法、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教师将优秀教学方法和 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获得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 融入工科院校重视课外实践的学习氛围,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如果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话;课外实践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 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开展课外实践的目的,不是为了“课内损失课外补”,而是要通过以 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独特的意志、性格以及优良的道 德品质。近年来我们引导融入工科院校重视课外实践学习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 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索与创新的能力。例如,让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见广交会的 现场翻译,开展英语角活动、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文话剧、小品活动等。通过 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模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学到系统知识和技能, 又在课外实践中使个性得到发展。而且两种教学形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课外实践 预备了知识,课外实践用到了课堂学来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对学习知识的爱好,反过来又推 动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还积极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引入英语课堂,几乎所有课程都不同程 度地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些课程已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 “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

由于办学历史较短以及地域关系,我校英语专业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教师的整体科研 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给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我们始终尊重英语的 教学规律,注重学科的发展特点,本着打好学生语言基本功,拓宽英语知识面的原则,面向 社会需求,并结合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特点,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20 08年10月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我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估,我们在英语 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 张福勇.浅谈21世纪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研究,2004( 06):60.

[2] 刘祥清.我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回顾、问题与思考——兼论英语专 业教育中的人文主义传统[J].外语界,2007(03):4.

[3] 李建平.试论知识结构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 4(04):147.

[4] 高翔,穆从军.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 2(02):11-12.

[责任编辑:吴晓红]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