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市音乐人类学是近年来产生并盛行于欧美的新型学科,尽管时间不算长,但是比有 史以来任何形式的艺术变革给人类文化带来的影响都要大。城市音乐人类学在城市化进程深 刻变化的同时,自身在形式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已成为现代音乐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 ,也使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自身在模式、形态上出现了重要的新特点。
关键词:城市音乐人类学;音乐文化;形态;模式;研究路向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3-0078-04
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作为人类学独立的分支学科——“城市人类学”产生了。城市人类学研 究的是城市的社会组织,它注重城市独有的社会关系类型和社会生活模式,并将其不同的文 化历史背景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专门研究城市音乐文化的学科——“城市音乐人类学”随 之产生。城市人类学与早期关于城市生活的研究不同的是,当城市作为研究的场 景,而不是研究的现象时,城市人类学将人类学理念和田野调查方法运用到了实际研究当中 。人类学家通过以权力的更大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城市的社会生活从而考察城市中小型的社会 组织形式。其中的一些研究立足于地域性单位,例如邻里区域。其他的则研究社会网络以及 把居住在同一区域和附近区域的人们联系起来的关系网。城市的社会网络通常不局限于一个 固定的区域,它从起源的地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居住区域当中。
城市人类学还研究大型城市中社会问题,例如犯罪、社会秩序紊乱、贫困、无家可归等。这 些研究考察了城市中不同群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实践。例如黑帮、亲属网、无家可归的 酗酒者、罪犯、娼妓等。其他的一些研究着重于社会控制系统,例如警察、法庭和监狱 [1]。城市人类学家对迁移入城市的农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城市人类学尤其注重对城 市中贫困状态的研究。近年来,人类学家还研究改变城市生活的政治经济力量,例如城市修 复、装修、投资回收、城市间的工作迁移、私人住宅市场的种族歧视、出版社的政策以及新 城镇的创建等等。虽然城市人类学早期受到了对城市生活研究的启发,但是它研究的是为生 活在其中的人们存在的城市的社会生活,而不是城市生活本身。音乐生活是城市生活的一部 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已经成为人们音乐生活的中心。传统的民族音乐学与比较 音乐学都是以研究原始的小型社会为主,甚至研究了原始人群的信仰、艺术、风俗、知识以 及其他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所能够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性的整体。对于城 市文化与音乐的研究,人类学家们在20世纪40年代后偶尔涉猎,比如在20世纪中叶,英国人 类学家米诺对非洲马里共和国的廷巴克图市进行了研究,意味着人类学家已经注重到了城市 这个人们集中居住区的文化领域。但是,在西方,城市一直是音乐家活动的中心,历史音乐 学也一直在关注着城市音乐现象,如学校、教堂、宫廷、音乐厅、音乐家社团等。城市音乐 人类学产生以前,音乐人类学家们长期在乡村活动,并忽视了城市音乐,他们主要研究民间 音乐、原始部落音乐。自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后,强权政治开始了对全世界的扩张,将西 方的技术、经济体制、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推行到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种全球工业化。近年 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在许多国家出现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 潮流。在各国城市化步伐加快的进程中,城市已经成为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科技、各种 社会机构及社会群体的汇聚之地。面对城市音乐文化的急剧发展和城市各民族人们日益受到 现代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音乐人类学家想把目光放得更远,在城市人类学日异发展的同时 ,城市音乐人类学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很显然,一门研究城市音乐文化的学科——城市 音乐人类学兴起了。
在人类学研究的进程中,人类学家再次将注意力转向城市,这就改变了以对欧洲以外乡间居 民的研究为基础的人类学模式,也使人类学家能够通过人种学和定性研究的方法调查城市如 何因出现多种文化的差异、混杂及不同文化间社会隔离而变化,从而作出自己的特殊贡献。 西方人类学家对一些主要城市学说的批判性回顾表明,把城市经验中文化方面的问题与社会 经济方面的问题联系起来考虑是重要的。为此,城市的分类应当考虑的不仅仅是社会发展, 还应考虑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考虑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在各城市内部一体化及联合成跨国 网络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者们也应考虑,对人类学实践能作何调整,以便战胜已构成众多 百万人口大城市中心和边缘地区社会图景一部分的新种族主义、排外和社会分裂[2 ]。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期研究泰普滋特朗的墨西哥农民村庄,而后又跟随许多泰 普滋特朗人去他们居住的墨西哥城郊。近年来,许多人类学家在那些定居于城市的美国印第 安人中间 工作,这些居住区有各种各样的种族民族和应有的城市特征。20世纪70年代,文化人类学 超越了对非欧洲和非西方乡间居民的研究,将注意力转向城市。就象内斯托•加西 亚•坎克 里尼强调的那样:“这就改变了以对欧洲以外的乡间居民的研究为基础的人类学模式 ,因为 自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之日起,一直把这种研究作为其专业内容。”[3]文化 人 类学家认为,城市文化是对“文化”这个概念的限定。城市文化是一个综合整体,是一种文 明形成的群体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惯以及社会成 员获得的任何能力。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结构、道德规范 、行为方式等的差异原因,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必然存在不同的发展特色,形成多元发展 格局。多元文化格局的存在,使城市的多元文化的交汇和融合成为主流,历史文化、民族文 化、宗教文化、外来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共存共处,形成了城市文化多元格局。通过比较不难 发现,人类一旦走进城市,不仅构建了独有的城市文化因子,构建了城市特有的社会结构, 城市里开始有了专业性的人群,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了不同等级的权力者,而且也有 了不同层次与做着不同工作的阶层。城市出现的最重要贡献是创造了与乡村不同的社会结构 与生活方式——城市“社会再造的文化因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社会结构,在这一系统内 ,城市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居住、就业、流通等领域内就开始了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相互竞争的演进关系,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其开放式的结构体系,在城市社会群体 的互动中,城市社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进,城市也在不断地进化[4]。
二
音乐艺术在城市中的发展非常活跃,在城市中由于人种、民族、宗教、习俗及文化的多元化 ,而各个社会的相互交流、影响及各种音乐的汇集,音乐逐渐成为跨越社会经济、宗教和民 族的界限,成为人们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在早期的欧洲,罗马教会为了强化宗教的统 治,创立了格里哥利圣咏,同时又创立出了“唱经本”,这样标志着欧洲社会音乐生产系统 中的音乐传播生产环节以文字或乐谱的形式独立开始传播。16世纪中叶,民间音乐家出现了 ,他们的演出活动渗透进了宫廷。此时宫廷也需要雇佣乐师来演奏存于宫廷的或宫廷指令创 作的乐谱。这样一来,出现了专业乐师,这些乐师们在一个城市固定居住,他们组织行会、 参加年度庆典,他们垄断城市的红白典礼、其他庆典并排斥其他民间音乐家,这些都是人们 早期城市音乐活动的痕迹。在欧洲的城市音乐活动中,作曲家这样的职业起到了主导性作用 。从欧洲中世纪开始一直到亨德尔与巴赫时代及其以后的时期,大量职业音乐家与作曲家在 漫长的城市音乐活动中留下了踪迹,在亨德尔和巴赫以后,欧洲资本主义时期的音乐家逐渐 为人们熟悉,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舒曼、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等。在考察以上这些 欧洲音乐家的音乐活动生涯时,我们会发现他们在音乐职业上的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 们都活跃在城市音乐活动中并以此为终生职业,有的是不断游动于不同国家的城市。欧洲早 期的城市音乐活动是欧洲社会音乐生产内部结构变化的结果,欧洲作曲家的音乐创作生产劳 动对欧洲城市音乐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19世纪以来,欧洲开始对全世界扩张,将西 方的技术、经济及文化艺术推行到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种“全球工业文化”,即以西方价值 观为楷模的全球文化一体化。19世纪后半叶,全球工业文化与垄断资本主义作为现代性进程 的结果而出现,使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变化,到20世纪初,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引起了社 会、政治、文化和艺术发生深刻的变改和震荡。在艺术上出现了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 派、未来主义、象征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风格流派。音乐领域除了印象主义、表 现主义之外,还有“原始主义”、实验派音乐等。虽然历史音乐学早已注意到了城市音乐文 化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当时城市音乐文化并未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研究对象与学科自 身体系尚不明确。由于音乐与人类学的联系千丝万缕,密不可分,所以用人类学的观点来研 究城市音乐文化是具有特殊价值的。城市音乐的发展对音乐艺术的类型及形式有着 极大的影 响,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城市文化生活需求直接影响着音乐类型及形式的产生和繁荣。
城市音乐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只是研究民间音乐的城市问题,如北美城市 背景中的布鲁斯和爵士乐、以及城市化的移民民间乐团,同时也有研究非洲城市音乐、当地 音乐家、以及结合非洲传统和西方因素的流行音乐。城市音乐人类学是在城市音乐文化的急 剧发展和城市各族群日益受到现代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对于城市音乐人类学研 究的对象与范围,音乐人类学家们有诸多看法,内特尔在1978年专著《八城市音乐文化:传 统与变化》中指出:“城市音乐文化主要是研究亚非及美洲国家现代城市中传统音乐的命运 ;在向现代(基本上是西方化的)城市生活变化过程中,传统音乐文化的互相影响(包括音 乐风格和音响,涉及文化背景及人的行为);各个社会阶层的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比较研 究,还涉及各种文化中对其多样化音乐的分类;研究分析并以城市音乐民族志记录城市音乐 生活、音乐产品及其生产者、消费者和音乐行为;以及一些实用的问题,如面临现代化如何 维持传统,城市学校的音乐教育等。”[5]内特尔把受西方影响的中心问题划 分为“西 方化”和“现代化”。“西方化”是指将传统音乐改变为西方音乐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采 用西方的乐器、和声、记谱,受西方影响的旋律、节奏、音准、发声法,以及其他音乐结构 和行为参数。“现代化”是指,虽然也采纳了一些西方因素,但保留了传统的本质,成为当 代世界及其各种价值体系中的一员。这两种变化都产生了音乐风格和文化中西方因素和传统 因素的混合。还有一种混合介于两者之间,即文化融合,指两种文化中相似或亲和的因素的 结构,由此形成一种新风格。流行音乐是上述各种混合的最突出的领域。有时甚至是多种文 化的混合,连欧美流行音乐都加入这一潮流,如结合了西方古典、民间、美国黑人(甚至非 洲)和拉美等多种因素[6]156。20世纪90年代,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波尔曼 (BohIman)在 其论著《世界音乐揽胜》中以维也纳为例,对欧洲城市音乐作了理论概括,书中主要论述了 维也纳音乐的特征表现为传统性、边缘性和多元性;音乐会是城市音乐的产物,这一表演形 式强调音乐本身,终止民间或宗教仪式和社会行为,同时却产生自己的仪式,也是产生专业 化的明星及其炫技神话的场所。波尔曼同时在论述某一地区音乐时,也各以一个城市为例, 如加尔各答、德黑兰、上海、东京、芝加哥、匹茨堡等。中国的汤亚订教授在研究城市音乐 人类学时指出:“随着研究城市中不同的少数族群的音乐传统,人们开始承认,国内存在着 多元性的文化(即斯洛宾所谓的亚文化),存在着跨族群、跨社会经济、跨不同时代的通俗 音乐和媒体音乐(即斯洛宾所谓的工业跨文化),所有这些传统相互存在关系,也同国外各 种音乐发生关系(即斯洛滨所谓的移民跨文化)。”[6]12今天,音乐人 类学家在研究 中,很少有人不考虑全球音乐文化这一更广泛的背景的。因为音乐是在地域中流动的文化, 可从某一地方流动到更大的区域,乃至跨区域而传遍全球。
三
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已经成为现代音乐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自20世纪以来,音乐人类学 在自身发展中更具有全球性、人文性、综合性以及现代性,城市音乐人类学也取得非常丰富 的研究成果。比较有影响的,如美国音乐人类学家内特尔的《八城市音乐文化:传统与变化 》、美国哈佛大学音乐学谢勒梅教授的《声音景观:探索变化中的世界的音乐》以及日本现 代音乐人类学家们编写的《日本都市的民族音乐学》、中国上海音乐学院的洛秦教授的美国 “街头音乐”和汤亚汀教授的“城市音乐文化学”等,这些研究,反映了在当代城市经济发 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认同研究的需要。城市人类学的产生也是现代音乐人类学家积 极面对城市音乐的迅速发展、城市音乐的多元性,努力寻求保存发展民族文化途径的结果。 20年前,人们当时把注意力投向城市文化时,城市音乐人类学就已经确立了研究对象,因为 音乐是民族文化乃至城市文化的一种标民,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第 三世界城市文化西方化的社会环境中,各民族自身进行急切的文化认同的表现方式之一。文 化人类学家认为,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城市本身就代表着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才是一座城市内在的永久的魅力所在 。
在文化多元性的今天,音乐人类学家把多元性的概念指向世界各国的传统音乐,同时也指向 各国流行音乐及创作音乐,此外还可指西方城市移民社区的亚文化音乐,即各种民族文化超 越国界,相互影响、混合,形成所谓“移民跨文化”的多元音乐,这类多元音乐的出现,马 上成为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的对象。面对日益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音乐文化的日益 多元化,自然,城市音乐文化就成了人们非常关注的对象,在城市中,人们非常关注现代城 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命运、西方城市生活中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传统与西方音乐文化的相 互影响、不同社会阶层的音乐关注类型、城市中的音乐文化教育、城市中音乐生活与文化特 征、音乐产品的制造、音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等。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不是 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当城市音乐人类学成为对城市文 化行为研究的学科时,必须面对所有的城市研究问题,不再存在研究的地域性界定,而是把 城市音乐人类学与人类学、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人文 学科联系起来,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符合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人文化”的学科基本特 征。美国的部分学者及芝加哥学派还将城市视为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甚至认为世界历史 就是人类的城市历史。城市音乐人类学在历经城市化的过程中,强调借鉴多学科文化思维, 在世界性范围内,人们从20世纪中叶就开始对城市流行音乐、大众音乐、移民音乐、爵士音 乐以及在城市内的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等多方面的研究。现代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范围从传统 音乐课题扩展到研究人类音乐各层面、各阶段,作为建立在研究城市音乐文化基础上的城市 音乐人类学,必须借用城市人类学、音乐社会学及后现代理论,寻求自己研究模式及概念, 力图建立自己的理论与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平,罗红光,许宝强.当代西方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 民出版社,2003:78.
[2] 熊晓辉.走向音乐人类学的批评——城市音乐人类学价值取向、范式及其理 论意义研究[J].人民音乐,2008(2):127.
[3] 内斯托•加西亚•坎克里尼.世纪末的城市文化:人类学展望[J].国际 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3):169.
[4] 张鸿雁.人类城市化的“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社会再造文化因子论[J]. 社会科学,2003(9):82.
[5] 熊晓辉.音乐人类学的本质[J].民族音乐,2008(3):89.
[6] 汤亚汀.西方城市音乐人类学理论概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 报,2003(2):32-39.
[责任编辑:吴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