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其
摘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显然违背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其基本策略是尊重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创新能力,让尊重学生从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开始。同时对语文课堂教学民主化的误区也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民主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033-01
魏书生老师说,“教了34年语文课,做了22年班主任、23年校长、12年教育局长,反复斟酌,深长思之,自己教课、带班、管学校、当局长,体会最深的还是要靠民主与科学”。确实,“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已成当今主流。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谈谈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民主化的思考。
一、传统与现状反思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采用前苏联凯洛夫的“三个中心”和“五个环节”,形成了影响持久而深远的“讲解——接受”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凸显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宰性,极端的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束缚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显然违背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今天我们仍可以看到许多语文课堂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或者改良化了的传统模式,尽管搞的“满堂问”,但其“灌输--接受”实质并未改变,学生的思维被硬牵到各种问题的思索中,弄得疲惫不堪,兴趣全无,导致今日语文教学呈现“少、慢、差、费”的状况,这也引起了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化成为发展的必然。
二、语文课堂教学民主化策略
民主教育其实就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个性差异和创造力……当然,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对他人尊重。语文课堂教学民主亦然。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要在互助合作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其实就是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尊重,就是民主精神的体现。
(一)尊重全体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民主的真正体现。李政西老师说:“我们所教的学生中,不管有多少在这样或那样的语文大赛中获得金牌银牌,但是如果多数学生连一封信都写不好,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没有半点民主气息,也决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倾注于部分尖子生、上线生,而不顾很多学生无法融入语文学习的过程,就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化。语文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无论是对尖子生还是毕业后就进入社会谋生的学生,都是那么至关重要。
(二)尊重学生主体性。在教学中一切都和学生展开“商量”是魏书生老师民主教学的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都和学生商量,取决于学生。李政西老师也说,学生要参与教学决策、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与学生共同探讨制定教学设计方案,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遵守有关教学要求,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和评价的权利。我在教学《沁园春·雪》的时候,预习时有较多的学生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对学习和把握课文以及相关知识当然很有帮助,但是课时要被延长,我就与学生商量,把后边一篇课文改为半自学,需要大家课外多花点精力,同学们很乐意,结果这两篇文章都学得不错。
(三)尊重学生个性。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他有自己的个性、追求。在教学活动中,要予以真诚的关怀、鼓励,用心灵体贴心灵,用尊严去赢得尊严。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就是强调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正确的引导。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视为与自己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比如在教学中注意分类教学,分层次要求,使他们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力,让学生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体验”,而不会有望尘莫及的失落心态,或者丧失学习信心。
(四)尊重学生创新能力。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了不少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主观创造力。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学生都会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所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对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巩固、完善、创新,并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教师应当尊重他们每一次课堂思想的交流,并且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鼓励和表彰。
三、语文课堂教学民主化的误区
新的课改理念倡导民主化课堂教学形式,很多教师也竭力挣脱满堂灌教学模式的羁绊,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民主化课堂教学的理解也出现了一些偏颇。
一是重形式,搞花架子,学生肢体介入的多,精神介入的少。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有意识地关注和培养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技巧和方法,只强调活动的形式和结果,看轻了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交锋、尝试、情感和领悟,在参与活动的意识、方法、自我提高的技巧等方面引导不够,导致活动质量不高,活动的民主程度低。二是课堂被少数学生垄断。大多数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状态,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没有任何差异。三是教师结论代替师生对话。要么随意打断学生话语,插入自己观点;要么把预设答案努力暗示给学生,让学生顺着教师思路回答;或者不管学生如何踊跃,课堂如何热闹,在讨论过程中不做相机引导和深度启发,最后还是由教师搬出自己的答案,导致课堂对话最终仍摆不掉被教师结论取而代之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