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学校硬件设施的发展,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新的教学手段。当今,网络系统拥有许多生动、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在聋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使教学信息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聋生 语文课堂教学 作用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改变了原来“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聋生由于听力的缺失,“以目代耳”眼睛成了在课堂上获取信息的唯一器官,在课堂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聋生通过视觉感官来获取相关知识,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
一、直观形象,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最好老师,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对聋生来说,对比鲜明、相对强烈、活泼生动的刺激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乐于接受、思维活动也易于激活。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尤其是聋生由于听力残疾无法用耳朵来获取外界信息,他们的认知能力远远低于正常的同年龄的小孩,如果教师仅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他们的是抽象的印象,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教育效果不佳。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动画、事物的演变过程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如教《翠鸟》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的环节:在讲授新课前,运用多媒体出示了各种鸟的图片,通过预习,让学生指出哪幅是翠鸟的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见的翠鸟的外形。学生被图片上美丽的翠鸟所吸引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后面的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拓宽聋生的见闻
聋生的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其他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教《挑山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挑山工走的路是我们的一倍,反而常常走到我们前面”这一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播放了一段挑山工登泰山的录像,通过这一真实情景的创设,学生仿佛一下就融进了这个远离他们生活实际的行业,再结合课文,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个问题,也让他们了解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群靠自己的体力劳动自食其力的人们。教《观潮》时,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变化过程及它的磅礴气势,但是有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播放了一段钱塘江大潮来潮时的录像,学生一下就被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震慑住了,情景的创设,结合文字,学生一下就融入了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并且很快就理解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变化过程。
三、引导想象,发展聋生的思维
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语文课堂,对发展聋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古诗《朝辞白帝城》时,我运用多媒体呈现了如下的画面:一条大江两旁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江上还有一艘小船,让学生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他们由“初升的太阳”联想到“早上”;由“小船”联想到“即将远行”,让学生根据画面尽量展开自己的想象。我们知道,思维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唯有它的参与,才能真正加速和深化对语言文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深化思维训练,促使聋生乐学,培养聋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引导聋生对课文字斟句酌,从纷繁中求简,从比较中求真,从而培养思维的准确性。但是,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一味地追求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忽视语言逻辑的作用,也不利于聋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孕育情感,训练聋生的审美
情感是主体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绪体验,是主体对客体态度的体验。对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聋生来说,这种体验的产生及其强度,取决于刺激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这一刺激与主体先前情感定型的类同性。多媒体技术正是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画面,促使主体可以直接孕育情感。
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段。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聋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色彩、动感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神形兼备的印象,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被文入情”,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教材中的不少童话和寓言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褒贬相间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如《丑小鸭》、《滥竽充数》等,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达到了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对他们理解课文中的真善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聋小学语文课堂是为了追求教育的最优化。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学生具体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为依据,做到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环环相扣;以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丰富词汇,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发展想象力,提高聋生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其画面丰富多彩,教学功能强大的作用,更要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态度和认识的积极性。同时,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聋校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