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凤
师:诗是诗人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将借助一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来学习诵读和创作诗歌。我知道你们借助资料,已经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要想读好诗,首先要知道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谁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听到喜讯时兴奋之情。
生:表达了诗人的欣喜若狂。
生:表达了诗人想快点还乡之情。
师: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诵读古诗,要想真正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还需要借助诗中描绘的画面,让画面伴着诵读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边读一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读诗)
生:我仿佛看到了杜甫一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生:我仿佛看到了杜甫高兴地把诗书胡乱地卷起来。
生:我仿佛看到了杜甫一家人收拾包裹准备回家乡了。
师:我们已经从诗中读出了许多的画面,这些画面都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需要好好体会。现在,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到这一个个画面上。
师:(出示第一句)谁来读?(生读)诗人为何“初闻涕泪满衣裳”呢?
生:因为他在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了失地的好消息。
师:让我们看一看八年战乱,诗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吧。一起来读一读诗人的另一首诗。(出示《春望》)
师:战乱开始,诗人背井离乡,逃离了家园。他在逃难的路上,曾被叛军抓获,囚禁在长安达七年之久,深受战乱之苦。这首诗是他被禁长安时写下的。请大家借助诗文的解释(出示诗文解释),好好读读,好好想想,诗人的泪是什么样的泪?
生:是悲伤怨恨的泪。
师:是啊!感时——(生齐读)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生:诗人的泪是痛苦的泪。
师:因为国破——(生接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前繁华的长安城如今荒草深深。
生:是思念亲人的泪。
师:如今烽火——(生接读)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多么希望能听到亲人的消息。
师:从一个“泪”字,我们体会到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痛苦、悲伤、思念家人的情感,这首诗就是诗人的苦难经历。八年的漂泊,两千多个日子的颠沛流离,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此时的泪又是什么样的泪啊?
生:是高兴的泪。
生:是激动的泪。
生:是兴奋的泪。
师:这就叫“悲喜交集、喜极而泣”。谁来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指名读)
师: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真是万分激动!一齐读。(生齐读)
师:(指图)此刻,杜甫的妻子和孩子没有了一丝忧愁,满面笑容。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诗人的喜。用诗中的词就是——(生齐说“喜欲狂”)谁来读?
师:一向爱书如命,读书破万卷的杜甫,此时,居然“漫卷诗书”,可见诗人真的是“喜欲狂”。破碎的山河得到了统一,这是大事中的大事。杜甫能不“喜欲狂”吗?
师:当时的杜甫已经52岁了,白发苍苍。他在大白天里又是唱歌,又是纵酒,是因为他听到了剑外——(生接背)忽传收蓟北,是因为他却看——(生接读)妻子愁何在,是因为他想到了青春——(生接读)作伴好还乡。
师:在这阳春三月里,有谁将和杜甫作伴还乡呢?
生:有美丽的春景。
生:有杜甫的家人。
生:还有许多跟他同乡的人。
师:你们很会思考!还有无数远离家乡、漂泊异乡的人们都要在明媚的春光里重归故里,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放歌吧。
师:最后一句诗中出现了4个地名,哪4个?
生:巴峡、巫峡、襄阳、洛阳。
师:(出示地图)这是诗人回家的路线,他从剑外起程,到巴峡坐船,穿过地形狭窄的巫峡,顺长江而下,抵达襄阳,再由陆路到达洛阳。这回乡的路真是山一程,水一程,千里迢迢。谁来读?(指名读)
师:此时,杜甫的心已经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杜甫非常思念家乡。
生:杜甫迫不及待地想回家。
生:杜甫思乡心切,归心似箭。
师:杜甫的好朋友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里的一句诗和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起来了吗?
生:(齐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刚才,我们随着诗歌,借助诗中描绘的画面,融入自己的想象,感受诗人的情感,与他一起为山河的破碎而悲,为国家的重新统一而喜。杜甫是在用诗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个喜讯,让诗人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欣喜若狂,喷薄而出,写出了生平第一首快诗。
师:这仅仅是杜甫一个人的喜悦吗?(生:不是)是他一家人的喜悦吗?(生:不是)而是国家之大喜,百姓之大喜。让我们和当年千千万万个欣喜若狂的人们一道来放歌吧!
(作者单位:淮安市洪泽县外国语
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