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产业化扶贫是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快产业化扶贫的发展即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只有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扶贫产业,才会事半功倍。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认清上饶市扶贫产业化发展的形势
江西上饶市产业化扶贫起步较早,“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初期就开始制订规划,经过多年努力,有的产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如茶叶、油茶、毛竹、水产、畜禽等等。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扶贫产业基础基本建立。经过“十五”及“十一五”整村推进的827个村以及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乡村公路基本硬化,水、电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农田基本建设有了很大的加强。二是产业的雏形基本形成。在各县(市)特别是扶贫开发重点县乡都形成了一批能为群众直接增收的产业,如鄱阳的泡桐产业和水产业、万年的生猪贡米、横峰的葛业、婺源的茶叶、上饶县的毛竹、油茶及苗木产业等等,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或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三是扶贫产业的效果初步显现。扶贫产业的发展为群众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凡是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地区群众都由小农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收入明显提高,生活明显改善。上饶县江西远泉实业集团公司是由扶贫系统一手扶持发展起来的以苗木、茶叶、果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通过合作联动、示范带动、产业推动、劳务拉动、捐赠助动等方式扶助引导3.9万户农民实现增收3907万元,其中有2300余个贫困农户在公司的帮助下实现了脱贫致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公司董事长林远泉先后荣获全国劳模、全国绿化奖章和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最近,又被省市扶贫办推荐建国60周年“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候选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检验上饶市发展扶贫产业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其一是在规划产业时,要十分注重协调可持续。其二是在确定产业时,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十分注重统筹兼顾。其三是在发展产业时,要十分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培养。素质低是贫困的根本原因,发展产业根本是培养人才,提高群众的素质。无论是参与式扶贫,还是培养乡土能人,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没有人才,没有群众素质的提高,就没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有:一是产业规模不大,扶贫功能得不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名牌产业不多。二是产业链时常脱节,产业发展迟缓,有些农业企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首先要继续解放思想,把扶贫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不断扫除思想障碍,树立大产业大发展的观念。其次要从制度上保证,克服盲目性。经科学论证后所形成的产业发展规划要一抓到底。在发展过程中,要和发展现代农业紧密结合起来,找准扶贫工作的位置。扶贫系统不可能也没能力形成独立扶贫产业,只能在当地的产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好扶贫功能。再次要创新投融资机制,真正在群众受益上下功夫。从扶贫系统角度讲,既要用足用活现有财政扶贫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也要善于整合各方面的社会及民间资金,形成合力,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群众收益大的产业和扶贫龙头企业。上饶市扶贫系统从2007年实施速生丰产林泡桐产业扶贫工程规划以来,乘当前“一大四小”造林工程东风,至2009年4月止,全市扶贫系统已投融资5000多万元,栽种以“9501”为主导品种的泡桐6.7万余亩,泡桐产业发展形势喜人,集中连片100亩以上基地70个,500亩以上26个,1000亩以上大型基地12个,全市有12家龙头企业58个能人大户,54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3.5万户农户参与了泡桐产业开发,使已种下的泡桐树都成为了“有主树”。尤其是鄱阳县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鼓励倡导干部入股开发荒山种植泡桐。目前,该县扶贫系统通过各种形式种植泡桐3.1万亩。同时,市扶贫办为了确保泡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真正在我市特别是环鄱阳湖经济生态圈形成“主打”产业,近期与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合作建立了“上饶市江南泡桐研究所”,具体负责泡桐产业的种苗繁育、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综合加工利用及相关技术咨询等功能,使该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字号”研究机构参与全程服务的“朝阳”产业。
[作者简介]乐志华,男,江西省上饶市扶贫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尧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