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扶贫到户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09-12-24 10:48周邦春
老区建设 2009年21期
关键词:劳力赣州市贫困人口

一、赣州市开展扶贫到户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目前我市以政府为主导而开展的扶贫模式主要有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在这些扶贫模式中扶贫直接帮扶到户形式主要有:移民搬迁扶贫到户、扶贫贷款贴息到户、村级互助资金支持到户、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到户、领导干部“321”结对帮扶到户等。

1.移民扶贫到户改变了贫困户恶劣的生活环境。从2004年起,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开始对库区、深山区等环境恶劣地区群众实施移民搬迁。五年来,全市投入3.12亿元移民资金,按人均3500元的标准,补助移民农户异地建房。通过几年来的移民搬迁,全市共计8.3万人彻底摆脱了以前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搬入了新居,总体上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2.扶贫贷款贴息到户和村级互助资金支持到户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了资金支持。2004年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全市投入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450万元,累计支持贫困农户贷款24508万元。以2008年为例,共发放小额贴息贷款9704万元,共有2418户农户获得了贷款贴息,平均每户为1732元。

3.“雨露计划”提高了贫困劳力的就业技能。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雨露计划”以提高贫困劳力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在促进贫困劳力就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在实施“雨露计划”过程中,年平均完成贫困劳力培训1.8万人,当年转移就业率达90%。

4.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到户密切了干群关系。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赣州市持之以恒抓好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结对帮扶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以2008年为例,全市16479名党员领导干部“321”结对帮扶贫困户20153户,帮扶资金达1129.35万元,户均帮扶资金达598.08元。

二、扶贫到户工作面临的几个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一是领导认识弱化。一些领导对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认为只要把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了,贫困户的温饱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大项目、强投入、保运转上,对扶贫到户的工作只停留在一般的如春节“送温暖”的形式上,忽视了对贫困户的能力开发建设。二是部门认识软化。但是在运行操作中,乡镇以及相关部门对扶贫到户工作兴趣不浓,片面地认为扶贫帮扶到户是群众自己的事,到户工作实施起来难度大,群众的工作也不好做。三是群众认识淡化。扶贫到户的真正受益者是贫困户自己。但由于部分群众对扶贫到户的真正含义不理解,认为扶贫帮扶到户就是把钱直接分配到户,一些贫困户产生等、靠、要的思想。

2.贫困对象的瞄准问题。在扶贫到户实践中,一些非贫困户也在分享国家的扶贫政策,无形中弱化了扶贫资源的扶贫功能。一些符合搬迁条件但特别困难的农户反而无法搬迁,因而得不到政策补贴,也影响了整体搬迁。

3.扶贫制度设计问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年初在赣州视察扶贫工作时指出:“扶贫资金严格来讲,它有明确的人群指向,它是一个特惠性的政策”,“我们在制度设计上还有漏洞,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扶贫资金进村以后,最后受益的是贫困村里条件相对好的那部分人,真正困难的人群在受益方面体现得不够”。

三、几点思考

1.扶贫到户是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贫困不仅只是经济概念,其本质是一种能力贫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今后扶贫开发的重点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扶贫开发中的“贫”的含义应由过去的绝对贫困转为当前的相对贫困,因此扶贫开发的基本职能应由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向缩小差距进一步深化。

2.建档立卡是实施扶贫到户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贫困标准提高后,扶贫对象大量增加,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建档立卡重新识别这部分贫困人口。通过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基本情况,真实地反映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和他们的脱贫愿望,才能为扶贫到户工作瞄准对象、因户施策、分类指导打下基础,从而提高扶贫到户的有效性,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3.进一步健全完善扶贫到户工作机制。扶贫到户是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完善扶贫到户工作机制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关键的还在于要努力提高贫困户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科技培训服务到户就是要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加大科技培训、务工技能培训的工作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为贫困劳力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周邦春,男,赣州市扶贫办副调研员。

[责任编辑:杨依]

猜你喜欢
劳力赣州市贫困人口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赣州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隐形贫困人口
做第四种人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
特种兵的“味道”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